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嘉诚家族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政和黎民百姓有所贡献,搞得不好,甚至还要厄运加身。于是李鹏万在光绪五年秋天,以生病为名,向慈禧递上一道恳请回归乡梓养老的条陈。慈禧虽然从内心对李鹏万有些忌恨,但毕竟爱其道德文章,接到李的请辞后还曾遣人前往东四的李宅进行挽留,但是对晚清官场早已深恶痛绝的李鹏万,这时退意已决,哪还敢贪恋京华的酒池肉林。于是他于光绪六年(1880)冬天,挂冠而回阔别多年的故里潮州。
  就是从这时起,李氏家族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海阳县,迁往当时的通衢大镇潮州定居。这时的李氏家族更加烟火繁盛,凭借祖上余荫和李鹏万作过京城大吏的影响,李家兄弟在潮州地面仍是功德无量的名门望族。在李鹏万的膝下,前后生有两子,一为长子李起英,次为二子李晓帆。李鹏万在两子之中,尤其喜爱次子李晓帆。
  4、祖父李晓帆:潮州知识界的进步人士
  李鹏万尽管对大清王朝的腐败极为厌恶灰心,可是,他仍然难改从小形成的功名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认为如若让子嗣更有造就,惟一的成才之路只有像他一样继续攻读史书,然后参加历年的乡试,最后考取功名。李晓帆当年就是李鹏万视若可以继承其衣钵的后裔。
  李鹏万曾经一度寄予厚望于他的长子李起英。李起英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提面命,非常刻苦。李鹏万前往京华为官期间,就把李起英带在身边,希望他也能接受京城的文化氛围,将来为进入官场作准备。然而后来李鹏万发现一入京门深如海,大清朝官在进入晚清时期几乎人人都贪污,个个都贿赂。李鹏万自此方知后悔,原来朝官集聚之地,俨然是一只偌大的可怕染缸。如果再让爱子继续生活在天子的脚下,岂不是要误其一生?当初李鹏万情愿放弃收入颇丰的京官不做,毅然决然地返回粤东老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好在李起英在北京生活的几年,没有沾染朝廷官员们的任何陋习,始终刻苦攻读,自强不息。他回到广东潮州以后,仍以治学为己任。到了弱冠之年,李起英首次参加乡试大考,便中了一个贡生。本来依李起英的才学人品,继续这样奋斗下去,最终的结局肯定不逊于其父李鹏万,然而由于他身受父亲看破红尘官场的影响,自从中了贡生以后从此就再不肯发奋苦读。尤其是他生了一场重病而造成学业的中辍后,更是影响和限制了李起英后来的仕途精进。这也成了李氏家族的一大憾事。
  李鹏万的次子李晓帆,少年聪颖,极喜书画。在父亲李鹏万的书斋内藏有大量古今线装书,其中甚至有一些世间少见的孤本和善本。所有这一切都为李晓帆的启蒙提供了优厚的条件,特别是父亲进北京作官期间,这偌大的书斋几乎变成了李晓帆自由游弋的知识海洋。尤其是父亲每页上都加了点评的唐宋诗词、老子和孔子等先哲们留下的精品,都让李晓帆无师自通并过目成诵。李晓帆随父在北京期间,每每追随其前往琉璃厂观看古玩店里珍藏的辽金、北魏、东晋和唐、宋、元等历代的书画珍品,这些前辈们留下的文化精品,对少年李晓帆的才智启蒙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影响。
  当然,对李晓帆的超群才智,是李鹏万从北京归乡后才发现的。那时的李鹏万已经对儿子们以晚清乡试考取功名的旧俗,从心底产生了强烈的抵触。不过他仍然希望少年英俊的李晓帆能够成为粤省的后起之秀。因为在当时的历史年代里,李鹏万毕竟无法逃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
  就这样,李晓帆不负生病在家的老父所望,终于在大清光绪33年,也就是晚清将要结束的前一年,考取了一个秀才的名号。那一年他才17岁!在潮州古城里已属破天荒的奇闻了。如果清朝科举制度不因慈禧一年后的突然驾崩而中断,那么很难说李晓帆后来不会像他父亲那样成为紫禁城英华殿中金榜有名的菁英。
  这个名叫李晓帆的年轻人,就是李嘉诚的祖父!
  李鹏万去世以后,李晓帆在潮州附近的澄海县开办了一家民办学校。这时早已是民国年间了,李晓帆是粤东地区最早废除八股,提倡白话文的贤明之士之一。他主持的“澄海书院”不但在文章格调上别开生面,而且在李晓帆教育下的学生们,大多爱国思想浓厚。李晓帆是民国年间粤东知识界反对袁世凯称帝和抨击张勋复辟的中坚分子。民国五年(1915)1月下旬,当袁世凯接受日本公使递交的所谓的二十一条以后,举国上下对袁世凯政权的卖国行径同仇敌忾。这时,李晓帆在澄海县积极组织书馆的学生们上街示威,他亲自高举“反对二十一条祸国殃民”的条幅,带领他的学生们从澄海直到潮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潮州学生大集会。这也是李氏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走上街头的知识分子。
  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以后,全国性的学生运动开始由北及南地迅速展开。远在粤东的李晓帆(此时他已将自办的学馆迁移到潮州古城)也是积极声援支持的代表人物。具有反帝爱国思想的李晓帆,对于北京学生发起的这场旨在对旧制度催枯拉朽的革命运动积极响应,感同身受。虽然潮州地区边远,对学生的发动难度较大。可是因有李晓帆等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呼唤,潮州各书馆和学校的中学生们,很快就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洪流之中。到了当年6月,在李晓帆等进步人士的组织领导之下,潮州古城的学生们三千多名,高举反对二十一条等旗帜,不断地涌上了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李晓帆等人的影响下,潮州商界人士也纷纷加入学生示威的行列,甚至有人提出商人罢市的要求。须知潮州地方是以商人为主的城市,如果商人也参与学生运动,势必造成更大的轰动。学生运动很快就受到潮州军阀的武装镇压。李晓帆等进步人士也因此受到官府的通缉。经受这一打击,本来体质不佳的李晓帆,从此变得瘦弱多病起来。
  不过,李晓帆作为潮州知识界的先进分子,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受挫而失去对新文化运动的苦苦追求。此后两年,李晓帆始终是潮州地方文化的先驱者。他拥护进步的文化运动,反对腐败落后的八股文章。“五四运动”在潮州受挫后,李晓帆虽然隐居在澄海,可他对新生活和新文化的追求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翌年春天风声过后,李晓帆又回到了潮州,并参加了当地华侨夜校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在这里李晓帆仍以其旺盛的精力和激进的思想,给参加夜校的商人和商家子弟们授课。他触类旁通的学识与较为进步的思想,颇得华侨学校师生们的一致赞许。
  晚年的李晓帆因身体关系,不再继续参与外界的活动。老人以读书和治学为其最大的乐趣,李晓帆身边仍然不断围绕一些求知欲很强的青年学子。尽管如此,李晓帆仍然积极支持反帝进步运动,虽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率领青年学生们上街游行,可他在面线巷的家中仍然关心时事,亲自给参加示威的学生们书写标语和条幅,以尽他的绵薄之力。
  50岁以后的李晓帆身体多病,再也不能到户外活动。困守在面线巷那座飘着桂花香气的小院里,一直至民国十年(1921)因病去世。

  第二章 从商与执教:同族不同命(1)

  5、家族第一位经商博士
  曾祖父李鹏万作古后,李氏家族曾经出现一度短暂沉寂。
  毕竟是一颗光耀东粤的文官之星陨落了,李鹏万在世时虽然在大清政坛没有显赫官职,但他毕竟是名噪一方的文官八贡。他的余威仍然影响着他的子子孙孙。长子李起英虽然也没有取得显赫功名,可是,他的两个儿子却给萧条的李家带来了新的希望。李起英的长子李云章,在民国年间即进入正式官办的学校读书。他进的是潮州当时惟一的一所公办小学,后来再到广州读中学,也是公办的学校。这在李家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中无疑是开天辟地的改变,特别让李起英无法接受的是,爱子李云章所学的再也不是晚清时代的八股文,而是当时在中国南方刚刚流行的日语。
  “云章,你为什么要学外国人的语言呢?”当时已经病得不轻的李起英挣扎着从榻上起来,指着满室四壁祖父留下来的线装书,对他说,“要知道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