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慈禧要是把直隶总督的位置给了王英楷,那么情况就大大不同了,王英楷本来就够强悍的话,一旦他登上直隶总督之位,其他几个人就算心里头不服但是短时间内还是会妥协的,这样一来北洋就有可能避免分裂,而这种事是慈禧所无法接受的。

袁世凯既然已经死了,那么北洋也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对于慈禧来说,一个分裂的北洋才是好北洋!

不得不说,慈禧的这一招虽然大家都看得出来祸心明显,但这一招就是阳谋,既然做出来了就不怕让你发现。

当赵东云接到朝廷的电谕后,也是陷入了沉思,是借着为袁世凯报仇雪恨,然后跑到京师去推翻清朝呢?还是先把东三省总督捞到手,以后再慢慢谋图入关大计?

不单单是他,受到了诱惑的冯国璋、王士珍还是张怀芝一个个都是犹豫了起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暴风雨的前夕(三)

十月六号,也就是袁世凯被刺的那一天起,几乎所有在外地的北洋诸将都做着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做战备!

奉天的赵东云,山海关的段祺瑞和吴凤岭,保定的王英楷以及山东的张怀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开始调集调集兵力,而这个情况随着十月七号袁世凯的死讯传出来后更为明显。

以奉天的赵东云为例,六号晚上他得知袁世凯被刺杀后就是开始召集部队主要将领,而到了七号上午得知袁世凯已经死亡的消息后,赵东云立即就是下令第三镇准备入关,并且还成立了临时性的奉天骑兵协。

于此同时他还马不停蹄的亲赴军营,接见了位于锦州的所有队官级别以上的军官,并且还亲赴了第三镇第九标的驻地,视察军营,慰问士兵。按照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赵东云亲切的看望了第九标官兵,表达了北洋中央对士兵们的亲切问候,并且还亲手向获得优良训练成绩的士兵发放奖章。

说句题外话,那就是这奖章还是纯金打造的,上刻赵东云的头像浮雕。

几乎一整天里,赵东云都是待在第三镇的军营里,除了顾不上劳累不停的视察各营,接见数以百计的中低级军官外,还不断的对诸多军务做出安排。

然而就在赵东云准备着入关,会同其他几位北洋大佬进军京师的时候,却是传来了慈禧同意建省,并且任命赵东云为东三省总督的消息。

东三省总督啊,这个诱惑却不小!

要知道在赵东云原来的谋划中,他就是想着如何把东三省彻底掌控到手中,就在前几天他的打算还是这样的,那就是依靠袁世凯把赵尔巽拦在东三省门外,推迟东三省建省的时间表,等自己在奉天发展两三年后,到时候自己的实力和资历也足够了,届时就一举推动东三省建省,进而谋取东三省总督的计划。

原本这个计划进行很顺利,一次的榆关密议就让朝廷放弃了打压北洋体系的所有计划,然而赵东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袁世凯就是遭到了刺杀。

袁世凯一死,那么也就代表着赵东云之前的所有谋划都化为了泡影!

现在朝廷这边为了稳住自己,一下子就是把整个东三省送了出来,说实话不心动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个诱惑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糖衣炮弹啊,现在的东三省总督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只要赵东云接受了,一点让清廷度过这一段困难时期,接下来估计就会分头对付北洋诸将了,届时赵东云的下场除了造反还是称病回乡了。

不过现在要是直接入关的话,也是不妥!

自己一旦入关的话,会同段祺瑞和王英楷一起起兵的话,这清廷就算能够拉拢王士珍和冯国璋,也是挡不住己方三人的联合进攻,清廷死翘翘是必然的。

然而现在问题来了,一旦把清廷给灭了,到时候北洋奉谁为主?

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谁当总统,而是谁当北洋之主!

放眼整个北洋,有能力进行争多北洋之主的实际上只有三个人,排名最前,最有可能性的就是王英楷,他这个人本来实力就强悍,威望也是最高的,要是还带着北洋诸将把清廷给灭了,到时候不管是赵东云还是段祺瑞,估计都得捏着鼻子承认他是北洋的继承人了。

然而这种事赵东云和段祺瑞会让他发生吗?

绝对不可能的事,王英楷要想当北洋继承人,先不说赵东云答应不答应,赵东云手下的一大票苏系将领首先就得不答应,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王英楷要是登上北洋之主的位置,进而当上总统或者其他什么的,到时候北洋内战是妥妥的,就算赵东云不想打,但是苏系三镇的悍将们,以赵东云为首的北洋少壮派们都会高举着赵东云的大旗再来一次起兵。

如果说之前的北洋是一个整体,北洋人有着整体的利益追求,那么现在袁世凯死了之后,从中分裂而来的苏系就单独成为了一个利益整体,而这种利益集团是绝对无法接受北洋的另外一个派系登上总统宝座的。

而且除了赵东云外,还有一个和王英楷是死对头的段祺瑞呢,段祺瑞要是能够忍得了王英楷爬到他头上拉屎拉尿,那他就不是段祺瑞了。

所以如今北洋诸将出兵与否的问题并不在打不打清廷上,实际上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

如今问题的关键就是,一旦起兵的话,谁才是北洋老大?

王英楷不行,而段祺瑞呢,同样不行,赵东云虽然手握三镇,但是说说实话除了苏系的将领外,其他派系的将领也不会服他。

至于王士珍,冯国璋和张怀芝以及吴凤岭等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嗯,此外还有文官体系的徐世昌,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徐世昌勉强也够资格当一个有名无实的总统,但问题是现在不是和平时期啊,在这个以军权为核心的北洋体系里,文官派系其实只能算是辅助而已,实权大佬都是手握军权的北洋诸将。

人们口中的北洋大佬,一般都是特指王英楷、段祺瑞、赵东云等武将,可不是说徐世昌、周学熙他们。

当代的北洋,是找不出来一个可以服众的继承人的!

所以北洋的分裂其实是必然的,就算没有慈禧的这一招也是会分裂的,唯一不同的是如果慈禧不弄这些权术,北洋诸多派系会在灭掉清廷以后分裂爆发内战,而现在慈禧耍了这些手段以后,北洋立马就分裂了。

保定第一镇司令部内,王英楷满脸的怒色:“他王聘卿好大的胆子,如今大半天时间过去了,难道还不够他请辞的吗?”

“我看他早就投靠朝廷了!”低下的人立即开口:“还有那冯国璋,我看他也早已经忘记了袁公的恩情,一个加衔就让他屁颠屁颠的跑过去了!”

王英楷的心情很不好!

就在白天的时候,他还频繁和段祺瑞、赵东云他们互发密电,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是暗中约定要按照榆关密议进行起兵的,但是下午时分慈禧的数道任命后,首先是被自己视为心腹的张怀芝断绝了消息,山东那边已经有六个多小时没有发电报来了。

随后山海关的吴凤岭立即宣布表示无意争端,竟然是连夜率领第二镇往热河而去,这个消息让王英楷气的掀翻了桌子。

唯一和王英楷还保持同样步调的只有段祺瑞了,段祺瑞已经和他相互发了数道密电,表示一如既往的按照袁公遗命准备进军京师。

此外北洋的另外一大派系赵东云,虽然白天的时候好好的,但是到了下午和晚上的时候,根据王英楷在第三镇内布置的探子通过密电回报,说赵东云也是动摇了,晚上的时候再一次召集了大量中高级军官进行了扩大会议,很明显是在讨论此事的得失。

王英楷在保定那边手忙脚乱拉拢北洋各派系的时候,在京师也是继续风云涌动!

首先是冯国璋,在朝廷宣布给他加封太子少保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是上了谢恩折,他之所以这么痛快的选择投靠朝廷,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朝廷把原来的京旗常备军、现在的陆军第七镇的管辖权收归到了陆军部,换句话说就是受到了他冯国璋的手上。

这个第七镇本来就是旗人士兵为主,军官也有大量旗人,剩下的都是大量北洋嫡系!

为了维持大局,铁良出面拉拢那些旗人军官和士兵自然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剩下的那些北洋军官则是一一交给了冯国璋进行安抚、拉拢。

不过对于几个名声在外的北洋其他派系军官,他们却是没办法拉拢的,比如在外人眼中和赵东云穿同一条裤子的曹锟,自从袁世凯被刺杀后就是被监视了起来,七号袁世凯传出死讯后立马就是被铁良派人软禁。

而和赵东云关系同样不错的何宗莲运气要好一点,他虽然之前也被监视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