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ztxt.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作者:彼得.杜拉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仅依靠意外还不够,也不能坐等邻座的女士对一个濒临失败的产品表
现出意外的兴趣。必须要组织调查工作。

第一件事是确保意外成功能够被发现,的确,要确保它引起注意。它必须要
正确地体现在管理层可获得并研究的信息中。(第十三章将详细描述如何做到这
一点。)

管理者必须带着问题看待每一个意外的成功:(1 )如果我们利用它,对我
们有何意义?(2 )它会引导我们走向何处?(3 )我们如何做才能使它转化成
机遇?(4 )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这意味着,首先,管理者需要分出特别时间来
讨论意外的成功;其次,要指定专人分析意外成功,并考虑如何利用它。

但是,管理者还需要了解意外的成功对他们的要求。这个最好用一个具体的
例子来说明。

在美〃 国的东海岸有一所重点大学,于50年代初为具有高中学历的成年人开
设了〃 成人教育〃 (continuing education)夜间课程,他们完成正常的大学必
修课程即可获得大学文凭。

教职人员没人相信这个课程会成功。开设这个课程的惟一的原因是有一小部
分从二战归来的退伍军人因必须获得大学文凭才能就业,所以吵闹着要求给他们
一个机会来取得他们仍然缺乏的文凭。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课程非常成功,
有许多够资格的学生前来报名,而且这个课程的学生比普通大学生的表现更为出
色。这种状况反而制造了一种窘境。若要利用这个意外的成功,校方就必须配备
齐全的、一流的教职人员。但是这样做又会削弱其主要课程;至少会分散校方在
其主要任务——培训大学生——上的注意力和精力。另一个方案是关闭这个新课
程。这两种方案都是负责任的决定。但是校方却决定选用低薪、临时人力,大部
分是正在攻读更高学位的助教来充当该课程的教员。结果,这种做法在几年之内
就摧毁了整个课程,更糟糕的,它严重损坏了学校本身的声誉。

意外的成功是一个机遇,但它也有它的要求。它要求人们慎重地对待它。它
要求配备最优秀的、最有能力的人员,而不是我们盈余出的随随便便的人。它要
求管理层给予机遇的大小相匹配的关注和支持。而机遇是值得严肃考虑的。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2 )

意外的失败

与成功不同的是,失败不能够被拒绝,而且几乎不可能不受注意。但是它们
很少被看作是机遇的征兆。当然,许多失败都是失误,是贪婪、愚昧、盲目追求
或是设计或执行不得力的结果。但是,如果经过精心设计、规划及小心执行后仍
然失败,那么这种失败常常反映了隐藏的变化,以及随变化而来的机遇。

可能是提供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或制定营销战略所依据的设想不再符合现
实。可能是客户改变了价值观和认知;虽然他们仍然购买同一种东西,但是,实
际上,他们购买的是调然不同的〃 价值〃。抑或是以前的一个市场或一个最终用途
本身分割成了两个或更多,每一个所要求的东西都有所不同。上述任何一种变化
都是创新的机遇。

60年前,我从高中毕业,刚刚开始我的工作生涯。那个时候,我平生第一次
经历了意外的失败。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古老的出口公司当实习生,这家公
司向英属殖民地印度出口五金产品已经有100 多年历史了。它最畅销的产品是一
种廉价的挂锁,每个月都要出口一整船。20年代,印度人的收人不断增加,而挂
锁的销售不断下降,而且速度惊人。我的雇主于是干了一件最平常的事情:他重
新设计了挂锁,使它更牢固,即使它的〃 质量更好〃。这种措施所增加的成本微乎
其微,而质量即大为改观。但是改进后的挂锁仍然销不动。4 年以后,这个公司
被变卖了。而挂锁生意在印度市场的失利是造成它没落的主要原因。

该公司在出口印度的生意上有一个很小的竞争对手,规模不足它的1 /10,
当时仅仅能够勉强糊口而已。但是这个小竞争对手却认识到意外的失败是根本变
化的征兆。

对于住在乡村的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挂锁是(据我所知,现在仍然是)一种
神秘的象征;没有小偷斗胆开启它。钥匙从未派上用场,常常丢失。因此,得到
一个没有钥匙就不能轻易打开的挂锁实在是一种灾难而不是恩赐(我的雇主辛勤
工作所改进的那种锁)。

但是迅速成长起来的占少数人口的城市中产阶级却需要真正的锁。老式锁不
够牢靠是它们失去客户和市场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他们而言,重新设计的产品仍
然不太合适。

我的雇主的竞争对手将挂锁分成两种不同的产品:一种没有锁头和钥匙,只
有一个简单的拉栓,它的顾客数量是旧挂锁的1 /3 ,但利润却是它的两倍;另
一种非常牢固,有三把钥匙,是旧产品的两倍价格,而且利润空间很大。这两种
产品马上就开始畅销。两年之内,这个竞争对手成为向印度出口五金产品的最大
的欧洲公司。在这个位置上它一直保持了10年,直到M 次世界大战完全中断了欧
洲向印度的出口为止。

有人会说这是马车时代的奇闻趣事了。在我们这个计算机时代,在一个有市
场调查和MBA 商业学校的时代,人们逐渐变得越来越精明老练。

但是下面这个例子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后的非常〃 老练〃 的行业,它给我们的
却是完全相同的教训。

当战后〃 生育高峰期〃 出生的孩子长到20多岁时——即成家立业,购买第一
栋房子的年龄——遇到了19731974 年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相当严重,尤其是
房价比任何东西都涨得快。与此同时,房租抵押的利息也直线上升。于是面向大
众市场的美国建筑商开始设计并提供所谓的〃 基础房〃 (basic house ),这种
房屋比标准房要小、简单而且更便宜。

虽然这?quot;基础房〃 有这样〃 优良的价值〃 ,而且也在第一次购买房子
者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它还是惨重地失败了。建筑商试图通过削减价格,提供
长期低息贷款来挽回败局,但仍然没有人买基础房。

大多数建筑商的反应与一般商人遇到意外的失败时的表现一样:他们怪罪〃
不理智的顾客〃 ,视他们如怪物。然而,又是一个很小的建筑商决定瞧瞧究竟是
怎么一回事。他发现美国的年轻夫妇对第一栋房子的要求有所改变。它不再像他
们的祖父母时一样,代表着永久的家庭住房,夫妇们一般希望在此度过短暂的岁
月。70年代的年轻夫妇在买第一栋房子时购买的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不同的〃 价?
quot;:他们先买一个暂时的遮身处,几年以后,还要选购他们真正的房子,一
个比较大、比较豪华,街区较好而且上学环境也比较好的家。为了支付这个价格
昂贵许多的房屋的首期款项,他们需要投入到第一栋房子上的赌注。年轻人非常
清楚〃 基础房〃 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也不是其他人所需要的,尽管他们完全
有能力购买。因此,他们担心——完全理性地——〃 基础房〃 转卖时,不能卖一
个好价格。因此〃 基础房〃 非但不是他们以后购买〃 真正房屋〃 的跳板,反而成
为实现他们真正的购屋需要的严重障碍。

总的来说,1950年的年轻夫妇仍然认为自己是〃 劳动阶级〃。在西方,〃 劳动
阶级〃 的人并不奢望学徒期结束、有了全职工作后,马上就能提高收人和生活水
平。对他们而言,资历意味着工作保障而非更高的收人(日本除外)。但是中产
阶级一般来说,在一家之主的年龄达到45岁或48岁以前,他的收人会稳步增多。
1950——1975年间,美国成年人的现状及自我形象——他们的教育、抱负、工作
——都从〃 劳动阶级〃 转变到了〃 中产阶级〃。这种变化也使年轻人对〃 第一个家
〃 所代表的意义及其相关的〃 价值〃 产生剧烈的变化。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只要花几个周末的时间,去听听购房者的心声就行了
——成功的创新很容易就产生了。房子本身几乎不用改动,只将厨房重新设计一
下,使它宽敞一些。除此以外,这栋房子与这个建筑商一直卖不出去?quot;基
础房〃 没什么两样。但是,房子并不是以〃 你的房子〃 而是作为〃 你的第一个房
子〃 ,作为〃 构筑你的理想之房的基石〃 的方式出售的。确切地说,这意味着展
示在年轻夫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