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大水对银行的改革方案很简单,就是拆分成一个个的利润中心,细化利润和风险核算。

中国的大银行和国外的大银行有细微的差别是,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差异更小。和公众们感受到的一样,中国的银行分理处,如果不看他们的牌子,你不会知道你到了那家银行。

银行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各家银行文化有差异,不如说是各个银行分支机构的行长风格有差异。从大家都一样的产品品种,银监当局控制下的信贷制度,到各家自主开发的各类系统,有标记无区别。

传统上和人们观念中,银行大小,决定抗风险的能力。而在政府注入流动性和对银行经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只与政府和经济大环境相关。而在激进的赢利目标刺激下,实际上大银行的风险更大,因为大银行的负债率更高,更被政府财政化。中外莫不如是。

大银行的分支机构,本来就是单独考核的一个个利润中心,只是因为银行的特殊性而不叫分公司而已。

全大水的意图是,即然大家都是独立的相似体,那就干脆点,自由发展好了。

因为是国有银行,不能分拆成分公司,也没有办法让分支行的行长们为他们手头的资金负责,所以只能在考核指标上下功夫了。

抽调了几个看上去聪明的员工,没有要高级干部,小孩子们花花肠子不多。让他们集中梳理全行的各类考核指标,果不其然,指标的总数达到了基层员工的几倍。

把各项指标的意义、作用理清以后,全大水下达了一系列的指示。

废除一系列的辅助指标,突出考核利润和风险控制的两大类指标。具体业务种类的推广任务作为利润来源的辅助手段供基层行自主选择,鼓励基层行发展特色业务。风险控制指标和新金融方案接轨,各经营单位的管理层以自己的乌纱帽对风险负责。

全大水的改革终于引起了强烈的反弹。按照改革方案,总行和省分行差不多可以转型服务机构了,习惯了管理的各级员工都很不适应。

在讨论改革方案的行长扩大会议上,反对的声音很强烈。面对着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音,不和谐的个别人其实是马屁精、墙头草,除了即是根筋青年又淡漠生死荣辱的玩家,在没有外界压力下改革到革命程度的绝无仅有。我可不相信在座的有剽悍如谭嗣同的人物。

解决反对的办法出奇的简单,全大水虎躯一震,放出了超级技能——胆气震慑!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处于一把手的地位放出这个技能,那真是无往而不利。

全体噤声,现在要维新的是皇太后老佛爷,而不是二把刀的光绪皇帝。

Xx会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委员会,作者浸淫业内十几年也没搞清楚过,反正不是董事会、不是工会、也不是名目繁多的各委员会——它们的决议都可以被行长否决)全体通过的决议很快行文转发分支机构。

办公室还例行公事的跟着下发了一个征求意见限时反馈的通知。

无意中看到这个通知的全大水很恼火,搞什么搞?收集反对的意见吗?办公室主任看上去胆子不是那么肥嘛。

直接把办公室主任叫来询问。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本来也不应该采取这么直接的办法的,不过全大水是高干系列的,适时的对直接的下属发发脾气,是树立威信的常用手段。

办公室主任被行长的怒火弄得满头雾水。对为什么要在政策文件已经生效下发后还要征询意见这种似乎有违逻辑的事情,他也不太明白,只知道这似乎是个惯例。

急忙把一个老资格办事员招来救急。小职员在一个部门待得时间往往比领导长,果然情况熟悉。

这种做法果然是有历史的习惯。按道理,各种政策文件下发前,是要先将草案发下去向基层征询意见的。不过这需要时间和有泄密的危险。而且说老实话,总部也很少接受基层的意见的,那些家伙总是想方设法的钻政策的空子,谋自己的私利,提出的意见也不知道设了什么后门在里面。

各部门就那几个人手,拿出一个像样的草案也不容易,都是以翻版为主,自己也未必能把原文的精髓吃透,改动一大漏洞就多。领导催的又急,所以都是差不多正式文件和征求意见通知差不多时间发出的,慢慢的很有些文件的征询意见是在正式文件之后发出的。

不过谁也不敢把征询意见这道程序省略的。因为有些文件确实闭门造车造不出来,有些文件简直无法执行。而银行发文件没时间限制,征询意见为的是下一次发文件做些准备。

看到办公室主任没有什么明显的坏心眼,全大水也觉得这种民主的姿态不能再没有了,随便指示了一下,办公室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一点,应该注意。。。(见管理学七章八条)过完了领导瘾,嘱咐他们收集基层的反应,把这两个家伙打发走了。

相比高层一致反对的态度,基层的态度就丰富多彩多了。能够反馈到全大水手中的资料肯定不全,后面跟着的百分比也不足为凭,不过已经足供全大水参考了。

基层员工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迫切的想尝一尝放权的滋味;一类则满腹心事的担心,担心失去总部这颗大树的各种支持,担心新获得独裁权力的前领导把自己的生活变糟。

员工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大多数时候,人民不反抗,因为看不到新的统治者哪里会好一点。全大水也知道,放权最初的结果也就是把分配任务的环节减少了一道罢了。所以,全大水把希望寄托在后续严厉的撤换制度上,把运气不好又没有能力的家伙淘汰掉几个以后,也许能真正触动他们的神经。

银行的大动作改革自然聚焦着社会的关注。试验田的意味不言而喻。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这滋滋作响的导火索燃尽后到底发出什么样的声响。

拯救世界也想听听这个响,不过这个号是举重的昆虫的,现在人家已经完成了任务,要换号了。

173章消灭公平的公正

专注任务的耗时没有想象的时间长,尤其是当它面对是一个不需要提升专注的专家时。专注想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心和磨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大部分玩家也是以学习知识的态度来对待专注任务的——在很多专注任务上足以耗费人物一生的光阴。

而对一个怀着虔诚心态的过关狂人、业内高手来讲,进度就快了很多。经过十几个日夜,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下线期间还要准备资料,张亮终于完成了行业圈系统源程序的手工录入qǐζǔü,转入游戏中自动运行——得到了系统认可!

交换回账号,把全大水的任务思路跟张亮交待了一下,嘱咐他有了结果知会一声,王想切换成拯救世界,行业圈任务也只能算刚刚启动,能有什么结果还不知道呢。

如王想所预计,在新鲜事物的媒体关注下、在袁龙及其朋友的庞大资金支援下,中国网络设计首页(这个网站的名字是不是有些搞?)很快就成了一个时髦的流行品牌。

尤其令袁龙惊喜的是,网站本身很快有了收入,差不多可以达到自负盈亏的水平了,这和行业圈网站长期生存的特性又接近了一大步。不过,令拯救世界哭笑不得的是,网站的收入来源不是会员费,也不是捐赠,而是古典的媒体生存方式——广告。

这是沾得第一的光,吸引眼球本身就是种资源。拯救世界不排斥这种意外资财,只是对袁龙的人生大目标来说,不能推广和持续的模板不是好模板。

忍痛下令网站管理层停止这项业务。袁龙不需要一个难以模仿的典型。再次引得舆论哗然。

袁龙这个人从科学家转型金融骗子,令人惊讶之余也好理解,科学家也有欲望,牛顿那种大师有,小科学家也有。突然又转身慈善事业,就比较令人惊异了,因为袁龙似乎还没到富到良心不安的地步,只能归因于科学家的脸皮可能会比商人们薄一点。

而这次拒绝财富的举动,就更令人费解了。无论是科学家的理智和商人的本能,都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要知道国家的事业都是要收费的。

难道,袁龙真的想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公正的天堂吗?世界上还有这样纯净的想法?

出乎袁龙的意料,不但自己的手下,也就是网站的管理团队,强烈的反对这道命令,社会舆论居然也一边倒的质疑袁龙的目的。

不过行业圈网站的核心系统是手工录入的,知识产权记在袁龙名下,所有的手下都不是关键人才,反对无效。社会舆论更用不着给什么反应,几天之内就不会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