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侯给绑了来,从东治或者其他地方出海,先送到建南,再送到新罗去。

自然他们也是给武元庆列出了非常丰厚的报酬,若是武元庆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建安侯绑出来而不引起朝廷的怀疑,那么建安侯在大唐的所有产业都将由武家接收,说这是建安侯授意了的,并且拿出了一封建安侯写给新罗的所谓家乡族长的信来佐证。

而若是武元庆在绑了建安侯后被朝廷发现,也不用担心朝廷会派兵来抓他,因为再有半年多,大唐就将面临强敌,作为远离了中原的建南,就是武元庆的天下,那个强大的大唐的敌人,也会派兵来协助武元庆镇守建南,同时,武元庆还有好几个月的机会,争取到建州水军的部分将领投靠过来,还举了几个建州水军中几个武家子弟的名。

这牙祭切听着似乎是天衣无缝,当然,这也只是站在新罗棒子的角度上来看的,而站在武元庆的眼中,就是漏洞百出,没一个地方是真的。

所谓王况的信是伪造的,武元庆第一眼就认了出来,王况的习惯,除了给自己家中长辈及几位夫人还有给皇帝的奏折会是亲笔写的外,所有外流的信都是请人代笔,这一点武元庆心里清楚得很,而且王况的亲笔信是用他自己做的鹅毛笔写出来的,绝对不会用毛笔来写字,眼前的信,分明就是模仿了王况的一封请人代笔的字迹来写的,而且竟然是模仿柳老夫子的笔迹!

而且当初王况还不是建安侯,还只是个小小的奉议郎的时候,朝廷就派了人来调查王况的身世,确凿无疑是建安人,王村虽然当时不显,但周围也是有村子的,王况小时候也曾顽劣跑到隔壁村里去,因此周围村子里还有不少人认得王况,可以说,他们真的是看着王况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婴儿长大的,但凡是有哪家产下儿子,这在当时都是四邻八乡的喜事,三两天就能传出好几个村子去,满月和周岁的时候,只要认得的,都会上门来道贺,送点贺仪,讨杯酒吃吃,说是也沾沾这家人产子之运,自家也能多有儿孙。

因此,所谓王况是新罗人送过来的说法,在武元庆面前就是不攻自破,他们自以为查到了王村曾经付之一炬就没了证据了,就可以随意的瞎编乱造了。

再次,王况对新罗人,对东瀛人的恨或许寻常百姓不知道,但身为镇守一方的大佬,又有富来客栈在这里开了分号,他武元庆能不知道?虽然他不知道建安侯为什么会这么恼这些地方的人,但这没什么,人不喜欢另一个人,其实也不用原因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

第六七一章毂

………………………。。

武元爽为什么惹恼了建安侯,武元庆也是心里清楚得紧,武元爽被关到大理寺之后,皇帝的旨意也就送到了建南,严厉的斥责了武元庆教弟无方,使其成为纨绔一个,有负于朝廷对武家人的期望,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应国公,若不是考虑到应国公曾经对大唐的贡献,定要给武元爽来个流徙千里的处罚云云。

朝中众大佬里,几个和应国公有旧的,比如说长孙无忌,比如说萧禹等等,以前应国公在世的时候都走得比较勤的,都给武元庆写了信来,几人说的情况大体都差不多,就是有出入也只是在某些细节上会有差别,但这些差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武元庆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滥用军中求援烟火,这个罪名是何其的重,若不是建安侯仁慈,不打算穷追到底,就是砍了武元爽的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都没话说的。

武媚娘也来了信,虽然信中依旧尊称他为兄长,但口气之严厉,是从来没有过的。应国公已经故去,但武家人并没有人继承了应国公之位,而只是由武元庆降两级爵袭了个县公之位。武媚娘信中指出,如是武家想要恢复到曾经的荣光,还想再当国公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和建安侯搞好关系。如今武家式微,就是武元庆的县公之位还是靠着武媚娘这几年来的极力奉承得来的,武家最有话语权的人,如今已经是武媚娘。从信中可以看出,武媚娘不希望武家因此而嫉恨建安侯,和建安侯闹出矛盾来,如果有人敢背着她干这些勾当,说不得,来自武媚娘的怒火必定是很强的,她是没权力处罚,但她可以吹枕边风呀。而且这么干还能显现出她武媚娘的大义,博得皇帝更多的宠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元庆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能坐上镇南军将军的位置。正是因为建安候开了口了,否则,那么多的大佬,这些人的家中子侄若都列出来,能征善战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那些将门子,随便就能拉出几十号人比他武元庆强过太多的。但建安侯却是推荐了他,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已经入了建安侯的眼了,建安侯这一次对武元爽出手只是因为武元爽太过分了,动了建安侯的逆鳞。谁个不知道,所有人都可以指着建安侯的鼻子骂他,他不记仇,过了就过了,可谁要敢在言辞中捎带上建安侯的家人。那就等着建安侯搬来万均大山狠狠的将你砸成烂泥吧。可你武元爽倒好,竟然连建安侯的女人都敢调戏,还想夺人的神猴。一下就犯了两桩随便哪一桩他武元庆想都不敢去想的罪过,却只是被关在大理寺里个把月,这已经是非常轻的处罚了。

就说现在吧,建安侯竟然又送了这么个功劳来,提议让自己出面引出新罗人的意图,并随机应变来处理,这可是皇帝亲自交代的任务呢,若是能完成这么个任务,建南军改建南州,自己从一军统帅改任一州总管那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因此。武元庆根本就没有因为武元爽的入狱而对王况有什么怀恨的意思。虽然他并不知道王况之所以推荐他来做这个镇南军的主帅的根本原因是不想让武家人进入朝廷中枢里去,整个镇南,没什么大的丈好打,建东建西各在其两边,而且建东已经开始往南往西探了,建南军已经成了彻底的腹地。不和他国接壤,如此一来,武元庆在将来就没有了立大功的机会。可以说,王况这一招就是先把武元庆捧起来,然后部分架空,如此一来,武媚娘自己一个人在宫里,所能掀起的浪花也几有限。

至于发展到现在,王况想起用武元庆来当刀,一个是不得已,棒子就是奔建南去的,武元庆是最合适的刀手。另一个原因则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压制,武媚娘的作用已经很小,至少,她已经影响不到李治小子了。真实的历史上,武媚娘之所以能够得手,主要就是因为李治成天的呆在宫里,人情世故上都不成熟,轻易的就能被媚惑了。但现在的李治已经完全变了个人,论见识或许暂时还比不上李恪,可比太子李承乾又要强过甚多,等他到了李恪的年纪后,超越李恪那是肯定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武元庆再上一两个台阶已经无关大局的发展了。

什么王家的营生由他武家来接受,开什么玩笑呢,那可不光光是王家的营生,这里面水有多深你新罗人岂能知道?这里面不光有王家的营生,朝里所有的相公级别的,有足够分量的都有份在里面,甚至皇帝也有很大的比例的利益在里面,这个营生是你想接就能接的?况且,武家也有那么点份子在里面,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自己知道,其他人不敢说,但武元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别看营生庞大,但真要让他接手,怕是不用十年,就要破败了,那些个大佬们会同意?皇帝会同意?到时候别吃不着羊反惹出一身骚,那才真真是武家的末日到了呢。

既然自己当不了这个掌勺的,那就老老实实的跟在后头喝口汤就是了,况且这口汤也不是谁都能喝得起来的,一口汤就绝对可以将这整个天下大部分的所谓富豪之家给噎死!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王况那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和后世那如海一般的资料帮了他的忙。王况深深知道,中原王朝和其他王朝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以方块字为纽带紧紧维系着的统一的文明,后世许多老外研究了中国的方块字后,也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不断,正是因为方块字的功劳,方块字是一种有着极高凝聚力的带有魔力的文字。相反的,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字母体系或者是类似的体系,不同的地方就有了自己不同的语言文字,长久的演化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观人文观和世界观,所以造成了分崩离析的结果而最终灰飞烟灭,而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管经历过多少年的分*裂,最终还能在统一文字的向心力之下走到一起。

同样的,正是因为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