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回想起王况刚说的水陆联合演练之法,李世民的好奇心又起来了:“二郎你不是总说你不懂兵么?怎么竟能想出如此绝妙的点子来?此法甚好呀,若是我大唐诸军都能和水军联合演练,那么……”那么什么,他没再说下去。但王况却是明白他说的是高句丽。现在的高句丽是占据了半岛的西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兴安岭一带。其东北和西南,都是临海,如果河北的戍卫军也能和建州水军来个联合演练,双方磨合好了后,其战力的提升就不是一成两成这么点,而是成倍的提升。

“这也好办,陆军调拨困难,万里之遥,跋山涉水的。所耗甚多,但水军则不然,只要备齐了水和菜蔬,在海上,鱼多的是,而且,陆军行进万里,可能需要半年。但水军有一两个月足矣。故璃以为,可以等水军剿灭了这帮海贼之后,再仿效与唐林吕宋例,开拔到渤海去,也是方便,所耗无多。”大楼船如果顺风的话,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可以不停的行进,无非就是船上的兵士轮流踩踏浆轮和值守而已。现在楼船的速度可以在顺风扬帆的时候有六七节,而逆风的情况下。也能有三四节的速度,就算全是逆风,一天下来最少可以跑个四十节,也就是七十多公里,一百五十里路,这可比在陆地上行进快多了,还不用担心有人掉队,也不用担心什么山川阻隔,而且路线也比陆地上要短得多。

“唔。”李世民听了并没言语,王况能猜出他所想的,他并不奇怪,他只是心里觉得,王况特地的要安排水军分开去唐林及吕宋港演练,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海贼这么简单,再一联想到林明的调任伏罗唐林两州就是王况出的主意,他就笑了,斜睨着王况:“你还真是个不消停的家伙。”

这话里没有责备的意思,本身李世民就是个喜欢开疆拓土的主,从古到今,哪个帝王不希望自己治下的疆域能超越前人,甚至是达到一个后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呢?所以,王况不消停,很合他的胃口,他喜欢。

“这位相公,您可不知道,军帅当初也是这么说的,还说这演练之法,是仙家兵法呢。啧啧,某都等不及了,恨不能插翅就即刻的飞到吕宋去,尽早的感受一下这仙家兵法之神奇。”前头带路的兵士这会没忍住了,既然跟着的是某位相公,那必定跟建安侯关系也是不会差到哪去的,坊间都流传说朝中的诸位相公对建安候的支持力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呢,有许多学子甚至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到古人中有哪位可以像建安侯一样,几乎是得到了上至圣人,下至百姓的一边倒的支持。

“胡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世间哪来的鬼神?你莫要乱了军心!”李世民一听,瞪起眼来就斥了一声,身后的千牛卫一听皇帝怒了,就都暗中准备,只要皇帝一发话,当即就将前面那个乱嚼舌头的家伙给拿下。哪知道李世民随后又说了一句:“要说真有神仙吧,恐怕孙老神仙是一位,王家二郎你也算是一位了。”坊间流传王况是灶王星君下凡,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李世民又岂能没有听说过?

从王况这些年来的作为,也只有用神仙来解释才说的通,不然的话,又有谁能够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给大唐带来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卫鞅的变法给大秦国带来了繁荣,但那也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渐进式的改变,除了制法上是来个颠覆前人外,其他的,都是要靠时间来一点点的积累的,哪里有像王况一样,十年,十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建州从下州升到了盛州,同样也将福州从下州升到了上州,还有周边的州县,全都或多或少的有升格。

这还不算,只用五年的时间,王二郎就解决了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自己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年年都要跑洛阳去了,只有偶尔为了显示不忘根本时跑一趟外,就几乎很少再去洛阳。还有那层出不穷的烹饪新法,那罐头,那琥珀糖,那辣椒姜,以王况一个以前的小村童,后来的小乞丐,又从哪得知这么多事的?说是他师父教的吧,可他师父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再者,若这些真个是他师父教的,他师父难道就自己不会出山么?

所以,只有用神仙一说才能解释这个。

王况尴尬的笑笑,并没答话,徐国绪在后面偷偷的捅了下黄大,挤眉弄眼的,满是得色。王况光荣,他也觉得光荣,说到底,徐国绪也是第一次见皇帝没有因为别人议论神仙而生气的,以前在宫里,谁要敢说什么长生不死啊,仙家法术啊什么的,没说的,宫女直接就发到浣衣局去,寺人就直接发到皇庄里做苦力去。

第五七六章无人知是圣人来

第五七六章无人知是圣人来

………………………………

第五七六章无人知是圣人来

要说李世民如此信赖王况,其中王况不贪恋权位和不染指海外利益是个原因;王况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而使得大唐用了几年就完成了本来至少要三四十年才能完成的积累也是个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王况只要出手,就几乎可以少费兵卒,甚至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一些地方收归到大唐的疆域版图里来。

比如说东瀛,只伤了两个兵士,还是自己人误伤的,就拿下了那么大的一片地方,地方倒也罢了,关键是那里有个巨大的银矿,现在又发现有金子,可以说,打东瀛是根本没花朝廷一文钱,本来就是要沿海巡逻的,无非就是跑远一点罢了,给养还是琉求提供的,中间还顺带着收编了好几帮海贼,大大的扩充了水军兵士的实力,不光如此,就连琉求也归附了。

建南,建东也是如此,建南设州已经提上了议程,建东虽然没设州,但其以一县之力所占地盘,比中原任何一个州都大,要不是人口严重不足的话,早就设州了;还有那个王况提议过的要设立的建西州,因为地理勘察还没完成,所以现在只是在舆图上标出所在而已,但李世民相信,建西设州只是迟早的事,可能就是在王况剿了建西以南的海贼,并且完成了他要让建州水军开到唐林港去搞什么演练的真实目的之后。

建州水军开去唐林港的目的,李世民一下就瞧了出来,这是要给林邑一个下马威呢,这样也好,这些年林邑颇有些不安份,常常向朝廷抱怨说伏罗唐林两州应该划拨给他们,这也太贪心了,一个藩属国竟然敢开口向宗主国提领土要求?而且每年的上贡也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样的孙子,不敲打敲打怎么成?只是李世民还没看出来,王况将水军开到唐林港,却是瞄准了真腊去的。

一直以来,大唐在南边都驻军不多,就为的是避免引起南边的属国比如说六诏和林邑的恐慌,现在北边西边都还没稳定下来,所以有必要安抚一下南边的情绪,毕竟不管如何,这些南边属国可是自前汉以来,都没跟中原王朝明着对上的,而且其国中又几乎都是华夏儿女居多,自然是要跟北边西边区别对待。但这样的后果就是,那些藩属国见唐军不多,就夜郎自大了起来,以为自己不是没有机会跟大唐对着干的,一个个上蹿下跳的要求这要求那。

所以,不管王况怎么闹腾,怎么个不消停法,最终受益的最大者就只能是朝廷,想想下,几乎不用动什么军队,就可以将周围的敌人给收伏的伏伏贴贴的,如此合算的买卖,李世民怎么不支持?朝廷上下又有谁敢出言反对?谁要真敢反对,都不用王况出声,不用李世民出手,其他大佬早就跳了出来,用唾沫将其淹得连一点渣渣都不留了,姑且不论朝廷能有多大的利益得到,就光各家族几乎都能从中分一杯羹这一点,就值得他们将赌注全押在王况身上,再说了,王况到现在似乎还没输过?

来到大账,远远的就见王霖泊正埋头和将领们商量着兵力要怎么个分配法,要分到唐林港多少兵,分到吕宋港多少兵,到了唐林和吕宋后,是以水军为主呢,还是以当地驻军为主,这些都是要商量着来的,商量好了后再上报给王况,让王况去想办法安排去,谁让这演练法是他提的呢?谁让水军是归他建安侯管的呢?

“依某看哪,干脆全派到吕宋去算了,兵力合在一处,也好统一调度,再说了,咱们那么多兵去,那建南军就不好指挥咱们。”说话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将领,王况对他没什么印象,但黄大却认得他,低声对李世民和王况道:“此人姓媪,乃前隋降将,因在隋朝水军呆过,因此王将军就将他从大湖(大湖即太湖)水军中要了过来,曾在长安时与应国公次子武元爽有过冲突,因此对应国公一家殊无好感。”

“因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