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从比筷子还细的到和一人的大腿不相上下粗的品种都有,按不同的容量要求选用不同的竹子便是了。

而这些匠人如果在没订单的闲暇之余,竟也琢磨起了利用竹子来做出各种的容器,从水壶到笔筒,几乎可以说,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此一来,竹子的需求就日益的扩大,引得许多地方的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不适合种地的地方,都种上了竹子,当然也只限于适宜种竹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比如说常年少雨水的地方,那是肯定种不起来的。

一瓶椒盐引发的产业大变革一直持续到了贞观十五年底,足足一年多的时间,这才稍微的平衡下来,这让朝廷更加认识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对出境者的盘查就更家的严厉起来,这是后话不提。

也是在年底,张三被王况辗转了几个地方,户籍也被魏小五用了当初高三在福州用的办法,全部改过,在上面完全的看不出任何与长安车马行有关连的地方,然后,人就被送到了长安,王况给张三谋了个流外九等的建安侯府辇者的身份,以后就专门帮王况赶马车,正式的当起了王况的随从。

辇者不同于一般的马车夫,这个职位还是以前春秋时期就一直有的,就是为王公贵族驾驭车马尤其是战车的人,比如说帮李世民加皇辇的也是辇者,不过品级达到了从六品上罢了。现在的战争已经不使用战车,但辇者的职位还是保留了下来,所以辇者和车夫的身份就如同是一个是国家配的司机,一个是自己请的司机,一个是公家人,一个是私家司机的地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经过黄大的测试,张三功夫也有一点,三五个人近不了他的身,虽然远不如黄大,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人没办法十全十美,张三的脑袋瓜绝对好用,当初在蓝田,他很是轻松的就将蓝田衙役们从王况的对立面转移到了让这些衙役对王况不再有任何的怨言,这个手段就不是黄大这种行事差不多是直来直往的性子所能具备的了,可以说,黄大是聪明,但为人较直,而张三为人比较圆滑。

黄大不可能总跟在自己身边,一个游击将军跟在一个郡侯身边,而且还是陛下许可了的,其他人说不了闲话,就算是李世民没有认可,但以王况的爵位,别说找一个从五品上的游击将军的随从,就是找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做随从,也是符合律法的,郡侯,已经是属于高层官员之列,是正三品的大员。只比从二品的开国县公低一级,但王况的郡侯是辅国郡侯,所以如果还有个开国郡侯的话,那么王况的排名还要靠后一些,不过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是开国郡侯了,只有曾经有过几个,现在都已经至少升为开国郡公了。

本来这时候的朝廷里,就只剩了一个县侯的爵位是侯一级的,再往上就是公了,王况的存在,让朝廷又再一次的破例,重开侯爵。这无形中为各大豪门大阀家族子弟获得爵位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对于王况升郡侯,是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甚至于还有不少人希望李世民能早一点兑现他当日的承诺,给王况封一个王呢,哪怕是郡王也成,如此一来,又开了封异姓为王的先河,这爵可就大大的增加不少位置不是?

当然如果王况封王,那么他这个王的含金量就不是那些内附一族封王所能比得上的了,比如说安逸王,他要是回到琉求去,那么他这个王还能呼风唤雨,但到了唐廷,就是一个县令都可以不拿他当一回事,又比如说回鹘汗王,本来他就是一国之主,对唐称臣,封他个王那是理所当然,他这个王也只能在回鹘地面有用,到了长安,说的话,如果别人尊敬他,那就嗯嗯啊啊的应一句,要不是尊敬他,就当他是放屁了。

而王况不同,他当初只封个县伯,就是跑到回鹘去,回鹘人对他说的话也不敢不当回事,就更别说到唐廷的直接管辖地界了。所以如果按广义面上来说,这时候不是没有异姓王,只是这些所谓的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而如果王况封王,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姓王。不然也不会发生在建安的时候,安逸王要颠颠的跑去拜访王况这个县侯的事情了,要知道,二者在名义上,安逸王是正一品,当初王况的县侯只是从三品。看看鱼袋就知道了,王况配的是金鱼袋,安逸王配的也是金鱼袋,但王况的金鱼袋比安逸王的要精致不少,这可是同是内府督造的东西。

总而言之,安逸王的地位换后世的说法,那就是“享受某某待遇”,而如果王况封王,那就是真的是那个位置。

自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以后的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准,因此,不少的豪门大阀都在暗地里使着劲,希望帮王况一把,早点上位,要知道,破例最是难,而例一破了,以后再运作起来,那就容易得多了。而就目前来看,也只有王况这个怪物,是让朝廷屡屡的破例的,是以,大家的希望,就都寄托在了王况身上。

李道翔和李道潜兄弟俩都被封了个郡王,李道翔被封了个平原郡王,李道潜被封了个咸宁郡王,都是食邑五千户,从一品,这也是因为他们俩的遭遇比起其他李姓族亲更为坎坷,又有个亲表妹杨妃在,这些年李恪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不再对朝政及几个大佬指手画脚的,这让本来就喜欢李恪的李世民更是欣喜,也让原本对李恪不满的长孙无忌不再总拿李恪来说事,在这样的大利好前提下,李道翔兄弟俩得以被封在最为富饶的京畿之地。

爱屋及乌下,扬妃的地位在宫中也提高了不少,这里面固然有因为李恪的转变而带来的李世民的欣喜和长孙家族的不再用力打压;但是徐国绪和小六子的运作也是功不可没,李恪是王况的亲家这一点就足以让这俩家伙在宫里对杨妃是照顾有加,除了不能越矩外,杨妃在宫里的待遇那是基本和皇后看齐了,只要不越矩,皇后有什么,杨妃也是有什么,如果只有两份,除非皇帝发话了,否则,剩下的那一份必定是只有杨妃的份,就连武媚娘也别想。

李道翔兄弟封郡王在长安引起不小的震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兄弟俩是出自林家,而且林家从不拿他们兄弟俩当用人看,王况的正妻又是平原郡王从小护着长大的,平原郡王可以说是几乎视建安侯夫人为自家女儿一样的。而且平原郡王兄弟至今未娶,其疼爱建安侯夫人的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本来王况是有让林颖芝认了当时还是李管事的李道翔为干爹的意思,林老太爷也是赞成的,但还没等王况说出来,赶巧的,刚回来的李管事就和李恪打了个照面,既然知道了是皇亲,王况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攀亲是可以,但攀皇亲就要谨慎,如果没得到李世民的默许,这里面的未知数就不是王况所能掌握的了。

李道翔兄弟俩回归皇家,无形之中给林家加了不少的分,同样的,为了表彰林家这些年对李家兄弟的照顾,林老太爷又接了王况的县侯爵,不过不是建安县侯,而是长安县侯,只是他这个县侯是不能世袭的,林老太爷归天后,这个爵位也就没了。但为了补偿林明,也给林明封了个正四品上的正议大夫的散官,比起他的两州总管要高出三级去,这也是为了让林明在品级上能压得住伏罗州和唐林州的刺史。

而同样的,王况一系在朝堂上的受重视程度也高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说话的底气就更足了起来,别的不说,如果真正的论起来,撇开李家兄弟皇族身份,他们也可以勉强说是寒门出身,当然了,这么说也是牵强,但是,谁让这兄弟俩在得知自己的身份之后,还要呆在王况身边不肯走呢?如此看来,这两个新晋郡王以后必定是站在建安侯这一边的,建安侯如今可算是寒门代表,现在又多了两个王级别的助力,那些寒门出生的官员自然是个个底气十足。

因为郡王府的建成还需要至少半年,虽然是从上一次那俩兄弟进宫之后,徐国绪就领了命开始选址修建了,但郡王府的规模就不是王况的当初按国公府的规模修建能比得上的了,面积上就要大了一倍去,现有的符合郡王级的空着的府邸又没有,所以,只能重新修建,再加上李世民有要补偿这两兄弟这么些年所吃的苦的意思,要徐国绪好生卖力营建,所以,工程就更为浩大。

因这俩兄弟封郡王而沾光的人可不少,连带着小王晟竟然也被封了个从九品下的将仕郎的文散官,林翰则得了个从九品上的将作监录事的职位,这倒也符合他目前的身份,他不光管着林家铺子,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