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锁将军柜里?”

“锁有啥用?那锁头,在高明的贼人眼中,还不是废铜烂铁一坨?”

这就没办法了,这时候的锁,不要说贼人,就是普通的人拿了根粗些的铁丝捅几捅也有很高的概率就捅开了的,只有两个齿的钥匙,怎么排列组合,也不过十个结果

行军饼坊没什么,各道工序都记在相应的管事脑瓜子里,想要得到行军饼和琥珀糖的配方,除非把这些管事全都掳了去,但这是长安城,你带一个两个出城可能不会引起怀疑,但要是所有人都失踪了,一盘查起来,藏哪去?为什么要设坊,要有坊墙坊兵,防的就是这个,如果不这么设,有那不轨之人一个个的摸了进去将那些大佬怎么样了,那可是大损失

因此设了坊,只要一有事情,全城戒严,谁也不许外出,就可以一个坊一个坊的仔细排查下去,不带一点的遗漏

“去找赢太医,他应该能解释兵士怎么就莫名其妙的睡着了;再去找染坊的匠人,让他们配出一种不容易洗去的染料,配合赢太医配出能长期散发特定味道的药来,涂满将军柜周围和装着璃片的袋子,那些贼人经常去的地方也如此安排,再让黑龙出马,不就结了?”王况只想了一想,就给出了办法,不是王况太聪明,实在是侦破推理片和书看太多了,这个法子,在后世那是至少有一半的人能想到的,但这时候,就楞是没人能想得出来

就那么睡着了,大约也是和麻沸散类似的药物作用,或者说是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武侠里的迷香起的作用,这个自有赢老头他们专业人士来解释,要让王况解释反而可信度不是那么高

至于说多日不消散的味道,对医者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不容易洗去的染料也不难找,许多植物染料就很难洗去,要是真有那么容易洗去,那全世界就没那么多的彩色了

如果连这都逮不住人,王况也就没办法了,又不是学侦探推理的,也没办过案子,这法子也是王况能想出来最好的法子了

长安城的各坊就好比是那一个个张开口的瓮,到时候只要将坊街口一堵,谁也都插翅难飞这是这个法子能奏效的前提,如果也是和建安一样,没有设坊,没有坊墙,想在一百多万人里揪出一个两个人来,还真是难

侠客是有的,高人也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有不借助工具就能高来高去的越过四五丈高的坊墙的人,黄大的脚上功夫已经是不错到程老魔王都羡慕的地步,黄大做不到的,这天下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到再说了,觊觎千里眼的和行军饼坊的,想都不用想,必定不是大唐人,只能是西边或者是北边的,西北边么,侯君集已经出兵,北边都是胡人,马上工夫和摔跤那是不错,但脚上工夫疏松得很,西南边的吐蕃就不用说

所以,即使真有高来高去的高人,只能是大唐人,那也不会是来偷这大唐视为国器之物的,他们要偷,自然是偷那些富豪家族是省事,汉人还不屑做那宵小被人戳脊梁骨的出卖祖宗的事情

于是徐国绪和蒲熙亮不再愁眉苦脸

李管家当夜没回,王况知道八成是被安排到宗人府去了,估计没得个结论出来前不会放回来不会是坏事,李管事兄弟这么多年都没认亲,现在王况也是如日中天,李管事犯不着冒险去认假亲,就以他在林家和王家的办事能力及勤勉,早晚都会出人头地,没必要去冒这个险,只要能将家中的辛秘事说出一两宗对上了,基本也就会认了,只是究竟是不是李世民的族人呢,这个倒还不知道

第二日一早,徐国绪和蒲熙亮就分头去按王况说的办了,徐国绪找赢老头察看兵士无缘无故睡着的原因及配药,蒲熙亮找匠人配染料,两人分工,半天就将事情办得妥妥的,也都安排了下去,每天涂一遍染料,就等着贼人上门了

还是要进宫去说一声的,免得李世民误会说自己不关心这个事情其实千里眼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是复杂,总得来说,想要得到清晰的图象,那就要求一组镜片的焦点都尽可能的排列在同一直线上,这个只偷去实物是研究不出来的,就是仿制出来了,那也是图象模糊,再远一些的看的就分不清是山还是树了,是以王况一解释,李世民也就不再担心,由着大理寺的衙役们去破案

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李世民没有那么一点的自尊心作祟,只要当初去要黑龙的时候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个清楚,王况一样能想出这办法来,兴许这时候案子早就破了,作案手段的提升是和破案手段的提升相辅相成的,你有高明的破案手段,那么就会逼着贼人去想高明的作案手段来,而这又进一步的刺鸡了公差去思考加高明的破案手段,就这么你跑一步,我追一步,你再跑,我再追的,手法演变到后面就越来越高明

也幸好自己早有计划今年还要来长安,不过只是因为李世民的相召而提前了一两个月而已,倒也没什么可怨的,为人臣子,自有臣子的本份,自己又不想当皇帝,那就只能恪守了臣子该做的

第三天,李管家回来了,杨妃认下了他这个表兄,李世民也认下了他这个族人,但李管家非要等到李管事回来才会一起接受李世民的封赏,在此之前,他不想有什么改变,所以,还是林家的管家管事,可事情到了这份上,谁敢再使唤他呀?于是他就成了林府中的闲人一个

事情其实也不复杂,不外就是当年李唐代杨隋引起的,李管家兄弟是李世民族人没错,但却是远亲,比起和隋帝的关系来要疏远很多,隋帝都灭了,兄弟俩自然是权衡再三,不敢露面,李世民娶了杨妃却也没有大肆声张,当初杨妃年龄也小,自以为亲族都已经殁了,加上心中对前途的无助和无望,也就绝了寻找是否有幸存亲人的心

总而言之,杨妃在当初,说难听点,那就是个战利品,如果不是还有几分姿色,加上素有贤惠的名声,早就和其他的杨氏族人一样西归了

这就又是一个信息交通不顺畅的典型案例,谁也不能怪,堂堂天子心思,没人能猜测得出来,王况能想象得到,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后,恐怕世人在当时都以为李世民是个冷血之人,不要说李家兄弟,就是王况自己,如果他不是个穿越者,而是这个时代的人,设身处地想一下,王况也是不敢冒险将自己的身世说出来的

而李恪的出现,恰恰是揭开一切迷雾的一阵风,如果没见到李恪,恐怕这将会是李家兄弟带到棺材里的秘密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四二七章带王凌认门

e^看器:无广告、全文字、更第四二七章带王凌认门

这几天,王况就带着王凌往一个又一个的大佬家跑,王况能主动上门,那些大佬初时听了都很是惊疑,等见到王凌,心里就琢磨出味来了,哦,这是带了大兄来认门了(请牢记我们的iAZaiL

自然是要认门的,王凌的性子和王冼不同,王冼学了许多王况的滑头去,为人处事比较圆滑,再加上去年呆在长安,早就和那些大佬们魂得熟得不能再熟了,所以王况不担心王冼的前程,只要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干出成绩来,那么好的基础打下去了,别人能起个七层宝塔,王冼就能起个十几层而王凌呢,不要说在长安,就是在建安这些年,也是低调得很,行伍出身的他肠子直着呢,没那么多弯弯绕

哪怕是这两年也被王况逼着,被陈丫儿监督着读了不少书,但年龄已大,性格是收敛了许多,骨子里却是没改,所以就要带着让那些大佬看,先给那些大佬打打预防针,某家大兄就是这么个莽撞脾气,你们以后担待着点,有什么大情小事的,帮着点儿,就是这么个意思

又有人曾经听说了小王晟照镜子的事,就偷偷传开了,这一来,王凌倒也被大佬们另眼相看起来,本人不论,就论有一个出息的弟弟和一个即将有出息的弟弟,再加一个已经被长孙皇后记住名的儿子,王凌日后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

于是等到王况跑完一圈下来,就有人开始回访了,现在的升平坊街口的千牛卫已经撤了,一个是总这么搞特殊待遇,终究是不好;另一个是王况封候,现在又加了王凌和林明的上位,林家已经隐隐然有了勋贵气象,那些人就不敢再如同以前一般的守在门口了,这就好比后世一个县长家门口那是门庭若市,但省长家门口,那是没多少人敢去的,站一下都不敢多站一样的道理

所以回访的也都是使了管事级别的上门递了贴子,然后王况这边安排好时间,再回去禀报就是了,如果说以前那些大佬来拜访王况,那可能不大体面,但现在则不同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