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那兄弟俩竟然自己琢磨出了百叠锻,然后出了几把好刀,然后被虔州镇将知道了,就差人将兄弟俩强行从小梅关解押到虔州虔城(今江西赣州,江西的来由便是江南西道)。

百叠锻的法子,可能还不是这兄弟俩自己琢磨出来的,临送去小梅关前,兄弟俩也在建安铁匠铺里帮了一段时间,打打下手,为的就是给他们打个基础,然后到了小梅关的时候好拜师,有基础的学徒,大家都爱收。可能就是因为这兄弟俩是王况送过去的,所以建安铁匠铺的掌柜对这兄弟俩没隐瞒,将王况曾经在他那打一把刻刀的事说了,于是被这兄弟俩留了心。

万俟老六也不是吃素的,小梅关虽然是隶属虔州,属于江南西道,但他早在建安期间就自己给自己打上了要跟着建安侯的烙印,知道这俩兄弟是建安侯的人,如今自己保护不了他们,面子上过不去了,又不好第一时间的找建安侯,哦,这才让你做第一件事呢,就搞砸了?

只是那虔州镇将所做的在明面上也是冠冕堂皇,刀兵之事,国之利器,自然是需要对匠人严加监控,以免铸刀之法外流,你小梅关地方小,弹压不住,还是挪到我虔州来的好。

于是就寻了自己的老上司,如今在江南镇军府的参军事,也不多说,就暗示了一句,那兄弟俩是从建安来的。有这一句就够了,从建安来,又特地安排在小梅关,当然是建安侯的人,参军事可不是虔州镇将那么的草包的,略一寻思就得出了结论。

参军事派出几百不越矩的兵是没任何问题的,也不用手续,但派步兵的话,气势不够些,于是干脆派骑兵,反正律法上又没规定说骑兵和步兵的区别。

本来也不过是一纸公文的事,但牵扯到了好刀兵,牵扯到了建安侯,那当然就不同,这可是个和建安侯搞好关系的大好时机,怎么地也要将声势搞大些,显得自己有多重视才好。对他来说,两名工匠,管他是在江西还是在江东,都是在江南镇军府内,铸出好刀兵,江南镇军府都有功劳,可建安侯不能得罪,谁个不知道建安侯喜欢送功劳?这要恼了他,那说不定建安侯一怒之下,将这俩工匠直接送到长安去,整个江南镇军府谁也别想捞到好处。反正江西江东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那自然还是顺着建安侯选江东了。

再说了,自己也是西山羽林出来的人,就算那俩兄弟不是建安出来的,冲着西山羽林和建安侯的关系,那兄弟俩也必须是建安侯的人这事没的说。

于是就派兵,于是就让骑兵稍微绕了一下道,取道建安,理由充分得很,建州官道宽敞平坦,虽然远一些,但路上花的时间却短。

恰好就碰到王况了,倒也不是这拨骑兵算好时间,只是个巧合,只是那校尉曾见过王况一面,认出是王况,即便认不出,那骑在马脖子上的白色神猴就是最好的招牌,除了建安侯有这么一只神猴外,还有谁有?就是有白猴,又哪能驾驭马匹让主人双手不控缰的?没有,整个大唐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抢功劳抢到哥头上来了,这让王况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如果让那虔州镇将将人送进长安,这兄弟俩是没什么事,但自己的东平开发计划可就没影了,建州从经济上要上望州雄州那是没任何问题,可望州雄州的评定又比上州多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除了经济,还得有其他方面过硬的,要么你有大铜矿,要么你有大马场,要么你是丝绸之乡等等,必须有一条除了粮食和税收之外有影响力的别州永远也比不上的地方。

天下大比不能算,天下大比已经被李老2定为了国家级的了,下一届开始就是以朝廷的名义举行的大比了,所以就不能再算是建州的了,再说,大比各州各道也都有了。

第四二0章杀鸡儆猴

第四二0章杀鸡儆猴

黄大是没法子在家过年了,那兄弟俩也就黄大接触比较多,他们也相信黄大,换做其他人去,虽然也是能认出人来,但是人微言轻的,效果不一定好,万一被那虔州镇将掉了包,寻两个面貌相似的人来顶包,另一边偷偷的将人送到长安去,那就不好了。

百叠法提前出现没什么,大不了就是那兄弟俩自己琢磨出来的,本来也就是如此的安排,不过原来的计划是等他们学成回建安的时候传授给他们,现在就变成了他们提前用了出来,这没什么差别,在外人眼中,就是这兄弟俩是个锻造天才罢了。

本来这功劳也没什么,那虔州镇将要送他也不是不可以,但万俟老六都架不住其蛮横无理,可见那家伙是铁了心的要吞功劳了,一定会将兄弟俩送到长安去的,留在虔州,对那镇将没任何的好处,王况只要找上门,他不得不放。

所以就需要黄大另带一队人马取道饶州前去堵截,所幸那兄弟俩不会骑马,送他的队伍行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拦住了,用黄大游击将军的身份压下去,对方就必须得乖乖放人。江南镇军府派出的骑兵只能是明棋,还必须得先到小梅关走一道程序才能去找虔州要人,所以这一路注定是拦不住人的。

也好,原来估计最少还需要个三五年,才能在东平打出好刀来的,现在趁这个机会提前了,建州的发展速度也能提早三五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到建安,王况也没跟李业嗣废话,让他将建州镇军唯一的一队两百人的骑兵拨给黄大带上出发了,是帮小东家做事,又有黄将军许诺这一趟能给大家每人贴补五贯钱,所以从鸣锣到出发,只花了一柱香的时间都不到。担心路上会有马匹抗不住,又让黄大将家里及孙家笼共二十几匹马也带上,随时替换下受不了长途奔跑的马下来。

李业嗣也不问,反正王况只要二百兵,又是有资格带兵的黄大领队,在手续上没任何问题,游击将军来找某借兵,某与其关系好,当然要借了,何况又是打下东瀛的黄大,他借兵难道还会是谋逆么?不说二百兵成不了气候,就冲人家打下诺大的一块地盘来,也没人敢质疑黄大借兵是要对朝廷不利的。15

这事不能就这么完,王况火大,总以为老子爱送功劳,好么,现在开抢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不成,这个镇将必须拿下,管他后台多硬,你敢在我头上动土,我就让你也不好过。

一州镇将,不是那种平民出身的人能当得了的,纵观整个大唐的所有镇将,要么是皇家子弟,要么就是勋贵族人,都有足够硬的后台,尤其是军方背景,尤其是朝中各大佬,族中子弟众多,就整个大唐三百多州的镇将位置还不够分的,所以这就是寒门出身的悲哀之处,位置就那么点,没有后台又没突出才能的就通通靠边站,就是有才能,贵勋子弟的下面还有那些大佬们的心腹在排着队呢。

虔州镇将无疑也是有后台的,所以才敢有底气对从金吾卫空降下来的万俟老六不假颜色,只是他也算是草包一个,王况崛起这么些年,他竟然敢虎口拔牙,没认清形势。此刻的虔州镇将正洋洋自得的在家搂着小妾做着升官的美梦,如果一切顺利,他回京是不成问题了,当京官可比当地方官好,哪怕是品级降一点,但有很大的机会和那些大佬接触,更是有可能在秋猎和陛下照面,只要自己应对得当,受到赏识了,那升官还不是容易得很?

人已经在送到长安的路上了,即便他们反应迅速,怕也是来不及了,等到人一到了长安,往工部一递,造成既成事实,功劳就落袋啦,都说阎工部和建安侯不大对付,有这么个机会,阎工部一定很配合的,等功劳到手,建安侯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奈何不了自己。

他的行事上其实也没漏洞给人抓,一切都是按律法来做的,所以也不担心。

但他错就错在了不该去捋王况的虎须,王况与皇帝之间的默契,就连长孙无忌也只能猜测出一些来,对李世民来说,如果这新的锻刀兵法子是别人的,那么虔州镇将这么做也无所谓,大不了分点功劳去就是了,但是对于王况的计划,李世民却是从不想着去打乱的,而且也不允许别人去干扰,他自己都要就和王况沾了关系的事务征求王况的意见,担心打乱王况的计划呢,怎么允许他人横插一脚?

想想下,连建西这个地名都担心被人抢先一步而早早的拨给王况,让王况去定的李世民,怎么可能容许王况安排到小梅关的人被人掳了去?所以,这个镇将注定会是个悲剧的结局,功劳肯定是不会有的,至于会不会惩罚他,那就看王况的意思,王况想惩罚,那么李世民就一定惩罚,不是说皇帝听王况的,而是这表明了这个镇将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