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宫女没再说话,而是双手相叠欠了欠身,领了王况进去了。

进了膳殿,却见原本只有三个食案的,这时候加了一张,李治正陪着一个梳着三髻的,约摸五六岁的小丫头坐在那里津津有味的吃着凉皮,而李世民则和长孙皇后早已经停了筷子,正一脸带笑的看着他们吃。倒没人看到王况进来。

小丫头吃一口,嘴角满是辣油和芝麻就起身端了凉皮送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身前,奶声奶气的道:“阿爹阿娘吃,好吃呢。”

长孙皇后则一脸慈祥:“字儿喜欢,那就多吃些,阿爹阿娘饱了呢。”

这时候李治抬眼见到了王况走进来,就笑道:“先生果然是出手不凡,字儿刚一瞧见,就嚷着肚子饿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这会也瞧见王况进来,道:“二郎,来,来,给吾说说,这叫什么来着?”

“回陛下,这个么,就叫凉皮,也可以叫粉皮。”还有一个拉皮的叫法,王况实在是不知道其出处原因,干脆不说。

“凉皮?粉皮?这么说倒是可以凉拌了吃?”眼前的这一盘,就是拌的,不过经过王况汆了的,就不算是凉拌,只能算是热拌,李世民才有这么一问。

“阿爹阿娘,这个凉皮,稚奴也学会了,嘿嘿。”李治很是得意,以前么,他也喜欢学些希奇古怪的东西,但都被西席给阻拦了,直到了王冼来长安,得了李世民的默许,李治这才稍微被管得宽松一点,倒不是他真喜欢,而是依旧小孩子心性,小孩子么,好奇心总是重些的。

见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没有责怪的意思,李治就绘声绘色将王况做凉皮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就是那么一点不起眼的白色粉末,转瞬工夫,成就如此晶莹剔透的美味,难怪那些个御厨们瞧先生的眼神有如神人。”

“倒没那么神奇了,其实最关键的还在那粉,若没那粉,用其他粉也是能做出凉皮来,但口感和色泽就是远远不如了,譬如葛粉,做出来的是黑褐色,藕粉做出来的是粉色略带黑,都不如此粉做出来的这么如欲,是故,此粉是做凉皮的最佳材料,这也要多亏了某那徒弟了,若无他对烹饪一道的痴迷,今日也就没这粉的出现。”别人不知道,王况却是知道平盛田有一股子追求完美的心态,绿豆淀粉做出来并不真的全是白色粉末,而是和友粉一样上面有一层黑色的粉,要按了王况的心性,管他三七二十一,都是粉,全掺一起用就是了。

但平盛田不会,他追求完美,总是要把做出的东西细分成几等,比如说友粉,最下面的颗粒比较粗,为下等,中间的稍微好些,可以做菜,只有上面和黑色沉淀连着的那薄薄一层,被他分为上等,总是要收起来另碾能极细的粉状,用做烹制最好的菜肴。这个绿豆粉肯定也是被他这么分过了的。

“没想到二郎年纪尚轻,这就有徒弟了,看来那杏花村外间传说也是二郎的徒弟,这个说法是真的了?”李世民倒没想跟王况深谈下去,一国帝王,和臣子偶尔说说与治国无关的家常是好的,但要深谈下去,旁人听去了,那就会引发无限的遐想,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可取之道,但王况话中有话,他也听出来了,这是为他徒弟请赏呢。

王况建议讨伐东瀛为的就是平盛田,这个李治是从王冼口中得知了的,长安上下其实都知道王况建议朝廷征讨倭奴,起因之一就是倭奴掳了富来客栈的人去。但平盛田是王况的徒弟这事,李治还是第一次听到,心道,这个平盛田,在王建安心中的位置怕是很重的了,又一想,他是王建安的徒弟,现在又在长安,若是他能得个京官,以后自己岂不是想吃了,就可以找平盛田府上蹭饭去?总那么去林府蹭饭也不大好,这下可以多个蹭饭的地方了。

小李治别看才十三岁,常年在宫内生活,心智比起同年的孩子来,那是高了许多,当然王冼这个怪胎是个例外。他见也听到了王况想为平盛田谋个出身的话,就笑道:“阿爹恐怕不知道罢,这个粉,就是那个当初差点被倭奴掳了去的平盛田所做的,要是平盛田当初真被倭奴掳了去,字儿今日可就没这口福了。”

正埋头苦干的字儿一听这话,抬起头,手一抹,就成了个大花脸,她转身看着李世民,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句:“倭奴坏,字儿打他。”然后又不管不顾的继续战斗。这一句话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大笑不已,身后的宫女见字儿小公主成了个大花脸,自己并没被训斥,心中对也是诧异,从没见过小公主食欲如此的好,难怪陛下皇后欢喜了,但手下却不敢怠慢,赶快的上前用了巾帕帮小公主揩拭。

“如此,倒是个人才,真要被倭孥掳去了,是我大唐的损失啊,吾听说,这平盛田原来还是个秀才出身?”一个秀才,肯放下身段,放下科举这一条在世人眼中是光明大道的路子而去学烹饪,这在大唐很是罕见,李世民不禁对平盛田来了兴趣。

点了点头,又将当日在建安城外碰到平盛田的一幕说了,最后长叹一声:“此为孝子,对其阿母心中尊敬,但其阿母却是希望他去考学的,对他而言,喜欢的事情和阿母的殷殷期待实在是两难,况收下他,是因他对烹饪的痴迷,但又愧对其母啊。”

“这又有何难了,朕便遂了他阿母的愿便是,如此大孝之人,便是举个孝廉也是轻的,既然他好烹食,那便在工部任一匠官便是了,二郎你不是在建安搞了个天下大比么?如今这天下大比也是成了气候,是我大唐两年一度的盛事,地方报上来说,每年大比前,各地的收入都要比平时增加了不少,这也算是大事,只是一直由建安考评局主事,却也不好,不若,朕就设个尚食司,如此,内廷有尚食局,外廷有尚食司,倒也是合理。此事不急,待朕与辅机等人商议后,让他们拿出个章程来,这第一任的尚食司主官,便是平盛田罢。”王况说这么多,李世民又怎么听不出来王况的意思,不就是个匠官么,没什么大不了的,给你。

摘果实来了?王况一听这话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但一细想,却又不像,要摘果实,早就摘了,何必等到现在?

一直以来,天下大比只是民间主办的比试,名不正言不顺,总是有点后妈生的尴尬,现在是黄良主政,建州官员上下都是尊着王况,那就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要是有那么一天,自己真的必须住在长安,王冼又到外地任官,黄良林明等人也都走了,整个建州也不知道谁来接替,到时候,天下大比会不会真被人摘了桃子去?这是王况的心病,天下大比,那等于就是他的孩子,看着它一天天的成长起来,要是最后变了味,这可不是王况希望看到的。

见王况迟疑,李世民笑了:“当然,这个天下大比最后要怎么走,还是要二郎你来定,让辅机来,不过是拟定个司职品级及隶属的章程而已,莫要担心。”

第三九六章政治交换

第三九六章政治交换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王况才算放下心来,不是他舍不得放下天下大比,实在是他最担心如果天下大比从民办改为官办之后,会不会逐渐演变成为黑箱操作的一个角逐场地,后世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基本上,官办的活动,没几个受到好评的,人们已经腻了。

天下大比在这之前固然是不能给参与者官位,但也能给他们带来名誉,尤其是前十名的,身价更是因此倍增,只要能夺得前十名的,基本就是天下各大酒楼争相邀请的对象,就算是不能拿到名次的,但只要有资格在建安大比上露上个脸,至少他在本州本县也就成了个名人,地位和收入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还曾经出现了一个脸上长满了麻子,腿又瘸了一条的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厨子,只凭一道菜,给他拿到了去建安参赛的资格,回去后,被当地的一个大酒楼东家招了细郎,是细郎,而不是赘婿,据说,那个东家的女儿可是貌美如花,人也贤惠的,让多少人发了狠的去学烹饪。

可以说,天下大比正是给那些以前从仕无望之人提供了另一条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途经,有这一点就已经是趋之若鹜了,现在要是改了官办,又有平盛田当了匠官这个先例在,难免不会有人记挂了,这就给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

总得想法堵上这个口子才是,当然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堵上,至少,要让他们难上加难才行,王况并不太反感用歪门邪道入仕,实在是目前的举仕制度将许多有真正能力的人拒之门外,让许多人空有抱负而没有施展的空间。在王况看来,只要你真有这个才能,再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