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天生就会打仗,都是需要靠锻炼出来的,除非是蠢材,才会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占了优势了还不能得胜,王况也相信,如果给王霖泊时间,让他来带领大唐水军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此一来,也算对得起自己的本家本宗了。

这些都是王况心里的理想安排,能不能实现还是两说,王况不是相公,更不是皇帝,谁能保证李老2就一定会同意王况的安排呢?有时候人就是那么怪,第一眼看到某人,就会觉得特别的厌恶,哪怕是这人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王况可没那个心能保证李老2是不是也会这个样子的看王霖泊,所以,一切都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倭人无姓,倭人的姓氏起源应该是中唐时期,受唐文化的影响后才有的,而且也只有极少数的贵族阶层才有姓(灰雀听说,现在的天皇是没姓的,因为他们是属于皇族,在倭人眼中是神,和人不同,所以没姓,具体是不是如此,灰雀没查到。)这时候的倭人只有名没有姓,甚至什么太郎啊,十三郎啊的叫法现在都没出现,他们只有相关的氏族名,也叫氏名。这次被黄大抓到的一共有四个倭人,都是同一氏族出来的,据他们自己供认,是属于近江氏,因为呆在瓯宁时间长,为掩人耳目,他们都取了汉名,四个人分别叫江大郎,江二郎,江三郎和江四郎,最让王况感觉搞笑的是,江四郎明明是个中年人,而江大郎才只是个二十出头的男子,看来他们还没完全搞明白唐人取名和叫法的真正含义,只是简单的以为地位高的就应该叫大郎,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这四个倭奴,王况连牢饭都舍不得给他们吃,问过话之后,直接让李业嗣带到兵营里给兵士们练胆去了。强者想要对付弱者,不需要证据,不需要理由,所谓的证据,所谓的借口和说辞,都是留给弱者或者实力相差不大的人用的,这四个倭奴留着他们没一点用处,只要知道他们是来自近江氏,这就够了,近江氏将是第一个成为历史的倭族。

见王况将这四个倭奴丢到兵营,李业嗣也猜到了王况的倔脾气上来了,不管奏折会带来什么答案,对倭国用兵是不可避免的,所区别的就只是明着动手还是暗着动手而已,因此也下令各营加紧训练,不管如何,因为那个他和王况目前都动不了的人在,两个人早就站在了同一条船上。

随着贞观十七年越来越近,王况在李业嗣面前已经不太忌讳谈论这个话题,有时候,王况说顺嘴了,李承乾这三个字就会脱口而出,开始的时候,李业嗣听了还会紧张得四处张望有没人偷听,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不过和王况不同的是,他还没习惯将当朝太子的名讳直接挂在嘴巴上,还是用“那人”来代替。

当年李业嗣和王况收到的信,说的便是太子李承乾,短短的信里,只有“李承乾”三个字,没有署名没有落款,也不知道是谁写来的,如今两人收到的信也早就化成了灰。

王况在收到那信的时候,就知道了投毒事件和李泰无关,于祁中的作为,其实是受太子的指使,而投毒人别灭口,王况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臭老酸所为。

但王况并没因此而怪到臭老酸的头上,换做是王况自己,如果王晟以后做了什么错事,王况也会护短,这是人之常情,在王况看来,大多数所谓的“大义灭亲”,从根源上讲,还是名声所累,如果不考虑到名声,不会有人将自己的家人推了出去。

再说了,王况当初调查的时候,也没想到是太子在背后搞鬼,但当知道后面有李承乾的影子后,王况就不打算追究下去了,太子的大势,不是当时,也不是这时候的王况所能对抗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个王况不想得罪的心胸狭窄的长孙臭老酸。

第三四二章海贼黄大郎

第三四二章海贼黄大郎

黄大最终还是没能去成建东,在他带着平盛田从东治港回到建安的期间,王霖泊的人又截到了三批倭人,平盛田的被掳和被解救,王霖泊是过了一手的,从江大郎一直到江四郎,都是他底下的人审讯,在审讯这个方面,黄大终究比不过世家豪门。电子书下载**且黄大在和他聊天的时候,隐隐的透露出了王况非常讨厌倭人。

既然辅国县伯讨厌倭人,又在之前发生了倭人掳了辅国县伯的人的事件,那么王霖泊对后来截下来的三批倭人就不再客气,把他们都请到了水军大营内,好好的见识了一番各种刑具的乐趣,结果还真被他问出点名堂来,这三批人,都是近江氏的人,其中几个还到过两次建安,在建安呆过不短的时间,也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北话,他们这次来,就是接应。

还没等王霖泊把这三批人送到建安,黄大就到了东治港,听完介绍,黄大手一挥就仿了王况的样子,除了留下一个人外,其他人全让水军大营的新兵蛋子去练胆量去了。至于新兵们怎么练胆量黄大不管,这是王霖泊的事。而王霖泊也绝,下了个命令,每个新兵都必须得动手,但又不能一下把人整死,就看谁能将人整得半死不活,又吊着一口气的,有奖。

一时间,那几天里,路过东治港水兵营的路人总能听到营内传来阵阵的哀嚎,那声音听着像是豚猪临死前的叫声,又像是野狗打架落败一方的唉鸣,有好事的就向守在兵营门口的兵士打听,兵士笑笑:“找了几头猪,给那些新兵蛋子们练练手,免得上了战场后成了软脚虾。”

水军在建东剿了食人族的事情,如今整个福州都知道了的,尤其是东治港附近的百姓,就更是津津乐道,一逮着机会,就会向外地人炫耀说他们东治港的兵士如何如何的勇猛。因此现在一听说是给新兵练胆,也都信了,还有人家因为也是常年跑海的,自从水军来了之后,他们就再也没受过海贼的袭扰,因此听说是用活的豚猪来给新兵们练胆,让他们见见血,就送了不少活的豚猪来,说是兵士们练好了,将来在海上大展神威,他们就能更安心的跑海。~~如此一来,水军大营还差点成了养猪场了,最后还是黄大指挥着伙夫把杀得的多余豚猪肉都腌渍成了咸肉,用作以后水军出海的肉食,因为还是有不少的兵士是吃不惯鱼的。

王况将倭奴送给李业嗣的士兵练胆的时候,黄良还好,毕竟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长孙煜和程处亮他们呢,则是从大家族出来,这些个大家族,总有些不为外道的黑暗事情,对他们来说,处死几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很平常。但林明则不同,他哪里经历过这样的阵仗,反过来劝王况得饶人处且饶人。结果王况一句话就堵了回去:“它们不是人,它们是畜牲对付伤人的畜牲,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以绝后患,难道还要放了它们,等他们养好了伤再来伤人不成?”

而对于同样是世家出身的王霖泊,处理几个小毛毛角色也是见怪不怪,反正这些倭奴又不是大唐子民,没人会跑到上官那去告状,再说了,从东灜到福州,茫茫的大洋上,遇到几次大风大浪的,船翻人亡也是常事,这些倭奴的氏族也绝对没有任何的借口来大唐要人。即便给他们借口,他们敢来么?

他们不敢来,也不会再有机会来了。处理完这些倭人,黄大就不准备去建东了,他要先去敲打敲打下倭奴,小东家可是说过了,东灜产银,这回不让他们先出点血怎么成?

于是,黄大便带了两艘还没来得及登记造册的小楼船,将建州出身的兵士聚拢了五百名,又找王霖泊借了几架墙弩和一大批的箭矢,往北去了。

等到出得了海,黄大便让兵士们卸去了带有明显唐军味道的盔甲,转而装备起那些兵士们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盔甲(唐时从军,基本都要自带兵器盔甲去训练,只有上了战场,才会发下统一制式的刀兵盔甲,而有些人的马匹也是自家带的,就为的是要么杀敌能冲在最前面,多捞些军功,就是跑起来也要比那些没马的快一些,是个保命和立功的重要保障,这样的战马是私产,上官没有权利剥夺),将军旗收好,所有能代表大唐军队身份的东西都收了,打扮成海盗的样子。在朝廷没有明确是不是要对东灜用兵之前,是不能给人留下把柄的。

一路上,黄大并没有停靠补给,能载八百兵士的两艘小楼船,只载了五百名,剩余的空地全都被用来装给养和淡水了,如此一来,则可以直接杀向近江氏所在地。等到把近江氏教训完了后,还不是要补给就有补给,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说不得,还得将近江氏的小舢舨都搜刮来运银两呢,只是不知道这号称东灜最强的近江氏有没有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