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况手中有不少的田黄,尤其是明年就要把寿山村献给李老2了,因此,就得在献上去之前,把自己的功劳最大化,让世人都知道田黄的价值,让李老2再欠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以后万一有需要,可以随时的拿出来挡一下。当然这是是作为备用,没有必要,王况是不可能对李老2来挟恩图报这一手的。

送到长安的田黄其实并不多,大佬们也只是每人一块而已,只有像程知节尉迟保恭这些和王况走得近点的,王况才多送了两块,其他的人,都是只有半个拳头大小的那么一块,但这也架不住啊,朝廷里能说得上话的官员,几十号人,每人一块,王况送得都心疼,却又不得不送。

这就是为现在做铺垫的,只有先送出去了,让人手上有了个参照物,就能知道田黄到底有多好了。当然送的时候,那些大佬们大多是不以为意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看都没看一眼就让管家收了起来。他们以为只不过是个普通黄欲而已,有的官员换纳闷,怎么王二郎这回这么小器起来了呢?

当然偶尔一次小器倒也不会影响王况的名声,所以除了李老2,除了程知节他们几个知道田黄的好处外,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就让那田黄躺在家中库房的某个角落门g尘去了。

这可不是王况想要的,田黄送了出来,两年没动静,这个时候,就该有所动作了,于是正好王冼来长安,年纪小么,就让王冼腰上挂了个用田黄刻的挂件,这个挂件,是又是挂件呢又是印章,到处去逛,偶尔有什么书会啊诗会啊什么的,让王冼写了一幅字或画了一幅画后,当着众人用田黄印章摁了个印。

每次的诗会书会,总归是有高手在的,尤其是在长安,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往里钻,就更是如此。用了几次之后,田黄印章自然就被人瞧见了,有好奇的就要了过去把玩一下,这一来二去的,田黄就这么被人留上了心。

昨日,王冼又去参加了个书会,正好碰上一个诸老头的门生也在场,这个门生是知道自己老师痴迷书画的,回去后就秉告给了自己的老师,诸隋良一听有如此上好的印石,又是黄欲的,就赶快的派了管家满长安城里的欲石店去找。

就这么地,消息就走露了出来,诸隋良啊,那是什么人,书法大家呢,他都急着找的印石肯定是非同小可,于是有心的官员就从王冼所带的田黄联想到了前两年王况送来的黄欲,赶忙的让家人寻了出来,这么一摸一把玩,那还得了,好东西呀。

结果就出现了今天的一幕,许多人家都派了家人满长安的找那奇特的黄欲,自然了,田黄如今天下独一家,别无分号,这些人只能是空手而归。

“等着罢,林家明日开始,又不得消停了。”林老太爷宠溺的揉了一下王冼的头,无奈笑道。

正说着呢,门房就来报了,说是起居郎诸郎君的管家求见。王冼和林老太爷相视一笑,说曹操,曹操这便到了,不过,派个管家来,似乎还是有点太过自大了,起居郎不过从六品上,论品级,比起王况低了不少,他所占的优势不过就是每天能见到李老2,并且离李老2坐得很近而已。

派管家来,必定是问有关田黄的事情,但好歹王冼是正四品上的辅国县伯的弟弟,怎么地你也得亲自来不是?

因此,管家自然是在林家碰了一鼻子灰,王冼是见到了,可王冼就是来个一问三不知,只说这田黄是二哥给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又隐晦的提点了两句,当初,可是给诸郎君送去一块好石头的,是诸郎君自己不要,退了回来,如今那石头已经转手送与了他人了,没了。

诸遂良听了回报,心里那个后悔劲就别提了,人家王二郎当初不过是在林家大宴上认错了人,把一个瘦高个当成了自己么,值当得自己如此的和王二郎呕气?这下可好,送上门来的好东西就这么没了。

原来,诸良并不是瘦高个,而是个又矮又瘦的个子,成语小鸟依人的典故就是从他这来,因其书法好,李世民写字的时候总喜欢让其伺候左右,随时点评,和李世民高大的身材相比,诸遂良小小的身躯跑前跑后的又是磨墨,又是铺纸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了这个身材对比,结果有一次在评论功臣的时候,李世民就说了一句:“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於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从此就有了小鸟依人这个成语,当然了,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没有对诸遂良有如此高的评价,诸遂良也不过是贞观十年才从秘书郎迁起居郎。

王况是并不知道小鸟依人的出处的,若是李世民的评论早点出现的话,王况也就不会出错了,偏生那年林家大宴,诸遂良不过是个秘书郎,去是去了,却是没资格和李世民同席的,而是在林家的院子里坐着,好歹是皇帝近臣么。

结果呢,诸遂良就听到了王况称一个瘦高个的官员为诸郎君,那个官员品级不低,足足高过当时的诸遂良五六级去,诸遂良当时就以为是王况有意讽刺他,等李老2走后,他也拂袖而去了,那时候那么多人,谁会注意到席间突然少了一个呢,也就没人注意。

实际上,当初王况出状况,还是因为李老2要看田黄给闹的,虽然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但心里可是一直扑通扑通的跳,程知节他们带了王况去给各官员敬酒的时候,王况的心思根本就没放在那,程知节介绍的人里,十个他也没记住一个。

而当时,王况的脸色并不是很好,因此,王况即便是叫错了,那些官员也都以为王况是喝醉了,并不以为意,由着王况乱叫,王况冲张三叫李四,张三也是满口的答应着,没有去纠正,因此,误会就这么产生了。

但王况至今为止,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诸遂良怎么就那么的不待见自己呢?

诸遂良的管家回去后的第二天,诸遂良就亲自登门拜访了,见到本人,王冼就马上猜出了诸遂良为何不待见自己的二哥了,这哪是二哥口中的诸老头,分明就是个中年人么,才四十出头(诸遂良生于596年,卒于659年,贞观十一年的诸遂良才41岁),人也长的矮小,不是二哥说的瘦高个。

当然自己二哥的错,王冼嘴上肯定是不认的,待诸遂良提起这事的时候,只是满口的说二哥酒量极差,加上那时候刚封了宣德郎,心中兴奋得不知所以,因此几瓯酒下肚,就不分南北西东了。

既然是误会,那就不存在着让诸遂良出血本的问题了,林老太爷很是痛快的让管家取了一块上好的田黄来送给了诸遂良。

只要诸遂良上门求石,王况交代给王冼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当朝最有名的书法大家之一诸郎君为了一块石头,都不惜上门求取的事,当天就传遍了长安城,田黄的名声,就此一炮打想,有不少人知道林家有石,都涌上门来求石,而一些曾经不把田黄当做一回事随便就送了人的官员更是后悔莫及,家里的笔洗笔砚都被摔了好几块。

更有人家,纷纷的派了家人到处去寻黄欲,期待着也能发现这么好的石头来,既然叫黄欲,那么必定不会难寻的,无非是品质的好坏而已,他们又哪里知道,这黄欲其实并不是欲,全天下,只有一个出处。

“某就知道,这黄欲必定不简单。”蒲熙亮也是得了这个消息的,他摩挲着王况后来又送给他的一块田黄叹道。

第三0四章麦芽糖带来的革命(上)

第三0四章麦芽糖带来的革命

这些年来,蒲熙亮一直没有中断过对田黄的寻找,尤其是关外地区,唐代所谓的关外,并不是后世一般理解的东北地区,而是泛指长城外,尤其是指的是欲门关外的西域地区。4∴⑧0㈥5蒲熙亮的重点也是放在了那里,这很好理解,和田白欲的美名早已经是人尽皆知,而且也曾经在和田有发现过上好黄欲的先例。

可是寻找一直没有结果,蒲熙亮都快失望了,但在收到王况送来的田黄之后,他又看到了希望,加紧了寻找的过程。

其实自王况给蒲熙亮送来了三块田黄后,蒲熙亮就已经明白,王况恐怕是找到了这种黄欲的产地,尤其是当初自己给了王况一块,王况却送回了三块,而且个头都比自己当初送的那一块要大不少,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说,不是王况欠蒲熙亮的,而是蒲熙亮欠了王况太多。

蒲熙亮不是个糊涂人,换了是他自己,如果知道了这种黄欲的产地,他也不可能会随意的张扬出来的,将心比心,所以,他并没有任何埋怨王况的意思,对他而言,不过就像是将那黄欲借给了王况几年,然后王况还回了他一个大大的前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