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校尉从金陵来,自然是知道鼎鼎大名的以食起家的奉议郎,也存了亲近之意。

校尉姓王,王况一听这姓,心中一动,就问道:“王校尉是太原人?”

“好叫奉议郎得知,某正是太原王家人。”说完深深看了王况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呵呵,李镇将不是外人,但说无妨,想来王校尉行前也得过家里的信罢。”王况嘿嘿一笑,太原王家的心思王况都不用猜也知道,而且王况估计,太原王家肯定是下了不少的血本,谋到了这个校尉的位置,安插人进来,为的就是要和自己改善关系。

大涝的时候,王况曾经念着自己后世是属于太原王家的一个分支,善意的提醒太原王家不要囤粮,结果人家不听,最后闹得双方不欢而散。但王况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在程处亮他们来建安之前,还去信问过太原王家,要不要派个子弟来建安,结果太原王家没回音,王况就不再理会他们了。

等到后来,王况的名声大振了,太原王家这才开始对王况示好,还有点想把王况现在这一支收归宗族的意思,但王况哪里肯,只要一和太原王家扯上关系,肯定就会被李老2恼上了,李老2一直在致力于削弱豪门世家对朝廷的影响,王况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就肯定讨不了好去。

再加上太原王家的当家人明显就是眼光短浅,走一步看一步的,王况如跟他们搅和上,说不准哪天就被拖了后腿,所以,这个险王况是不会冒的,之前在建安县志和闽县县志上动了手脚,固然大部分原因是为了田黄,但也是为了堵住太原王家的嘴,让他们再也没有理由来找王况,也不能到处放风声说什么王况这一支就是太原出去的。

世家都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王况都已经这么做了,已经是很明确的给他们一个信息,建安王家,和太原王家没有任何干系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王况这一支是从闽县迁过来的,是属于地地道道的闽县土著,闽县土著姓王的只有一支,那就是古闽越王的后人,国灭后改姓王的。

王村人是不是古闽越王的后裔,已经无从考证,一把火把村子里的东西都烧了个精光,族谱也不全了,王凌现在正在做着修订族谱的事,其实王凌心里清楚王村并不是从寿山村迁过来的,但是王况这么说,他也不吭声,在他看来,王村人源自哪里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王家,从此将迎来辉煌时期,这就足够了。

碍着世家的面子,太原王家至少在几代人内都不会重提什么建安王家和他们是不是本族的关系,这正是王况需要的,过了几代人后,太原王家将会走想没落,相对他们的没落而言,建安王家将会崛起,到时候他们就更不敢提这事,搞不好他们还会贴上来说太原王家原来是从建州迁过去的,建安王家是本宗。

见王况说出李业嗣不是外人,而李业嗣也没半点着恼的意思,反而是似笑非笑,玩味的看着他,王姓校尉倒是吃了一惊,原来听说王况和几个国公关系密切,族里还是有许多人不信的,认为一个乡下乞儿出身的王况,绝对攀不上这些大佬,都以为这是王况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放出的风声。

现在看来,这奉议郎和几个国公的关系恐怕比传言的还要密切,想想看,一个奉议郎,竟然可以调动一个州的官员毫无怨言的做这做那,甚至能够运作到让福州镇军归到建州镇军来指挥,还调拨了一艘楼船来,这其中的阻力,外人不知道,但他身为水军校尉可是一清二楚,楼船,那是作为威慑性的存在,如果几个国公之中,只要有一个反对,那是绝对派不成的。而这次的调拨,竟然是如此的迅速,太原王家才得到消息没几天,都没来得及多安插些人进来,兵部行文就送达了,而且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启程。

族中的大人们失算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心下这么想,嘴上却是一点也不敢显露出来,躬身答到:“某此来,阿公嘱咐过的,一切听从李镇将和奉议郎的调遣。。。。”这话说得有点大逆了,本来他是想私下里和王况说的,既然王况都说李业嗣不是外人了,所以咬咬牙,就说了出来,也有点试试李业嗣的反应的意思。

“这水军,名义上是归某管,但某有言在先,你们听二郎的,二郎叫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李业嗣也听出了那么点意思,一摆手,制止了王校尉再往下说下去,本来这建一支海洋水军,就是王况的提议,而这次调派了楼船和艨朣来,摆明了是陛下已经认可了王况的计划,既然如此,那干脆都丢给王况好了,自己就等着王况将一支水军搞好了,再接受下来就是,这个功劳,是王况送的,不要白不要,自己兄弟么,没什么好客气的。

“怎么,业嗣也想学况,做起甩手掌柜来了?”王况哪里不知道李业嗣的心思,当下反对,“况可事先说好了,功劳是你的,过错可也是你的,军士操练,况不管,况只管需要用的时候,能够如指臂使。”想当甩手掌柜?没门

“你业嗣有点气结,怎么,就许你做甩手掌柜?可王况摆明了就是不管其他的,他也没招,毕竟这支水军,还是他名下的。

“王校尉,你这支队伍,可都是老兵?”王况才不管李业嗣在那里跳脚,他现在正需要人去做事,就问那王校尉。

“不敢当得奉议郎如此称呼,某名霖泊,行三,奉议郎直呼三郎便是,要是被阿公知道奉议郎还称呼某校尉,这一顿责罚怕是跑不了。”王校尉苦笑到。

靠,还真是后世自己那支的本家,而且是同一房,一听这名字,绪,水,雨,安,翌,比王况小一辈(这行名是灰雀乱编的,不要拍哦),王况是水字辈,王霖泊是雨字辈,他开口让自己直呼他三郎,怕是心里已经认定自己是他长辈了,只不过这话现在是不敢再提罢了。

“哪能这么叫呢?不过既然已经是同在建安共事,况便托大一下,叫你王三郎便是。”王三郎本该是称呼王冼的,不过建安人都是叫王冼为小小东家,倒也不会魂淆了。

见王况连这么一点口都不肯松,王霖泊心底无奈的叹了口气,也不再强求,只看以后了,自己尽心就是,好歹要为家族挽回些因为早先的不愉快而造成的损失,当下抱拳答道:“回奉议郎,船上的军士都是黄参军惊心挑选的,万里挑一不敢说,但要是碰到水贼,那也是个个能以一挡十的。”

黄参军,便是黄良那个原来当参军事的儿子,如今已经是扬州兵曹参军,升了两级。王况一听,就放心了,黄参军选的人,自然是放心使用就是。

“既是如此,那么除了楼船还停在乌龙江另有他用外,朦朣就都派了出去,轮流在沿海巡逻,随时等候李镇将的通知罢。”王况撂下这句,冲李业嗣呲了呲牙,嘿嘿,你想当甩手掌柜,难咯,李业嗣哼一声,干脆转过身不,不看王况。

第二七八章老船匠

第二七八章老船匠

其实说来,王霖泊该是自己的长辈才对,王况的况来自后世,而非这个时候,所以,真细论起来,王况要小王霖泊许多辈,只是王况并不打算出手对太原王家奥援,哪怕是万一,在王况的心里,太原王家最好还是按原来的轨迹去发展,是啊,万一真的因为太原王家的改变而影响了自己呢?

说真的,嗯,指挥一支水军,确实是比较过瘾,可王况不敢,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被人抓了小辫子呢?现在是不会,以李老2对有功之人的性子,他到死也不会追究这个事。电子书下载**但李老2走了之后呢?所以,即便是李业嗣挑明了说让王霖泊听自己的,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所有的命令,还是要通过李业嗣去下,自己只是建议李业嗣该如何如何做,没错,是建议。

随同王霖泊来建安的还有两名老船匠,而随着楼船到闽县的还有一大帮的工匠,当两个老船匠被叫了来见王况的时候,王况就知道李老2的意思,这是要在闽县建个船场了,而让老船匠来找王况,估计也是李老2的意思,授意李靖指派的,想看看王况究竟有没什么新办法。

船场的位置想都不用想,东治港(福州马尾)就是了,那里可是天然良港,位于闽江与乌龙江交汇处,扼守住了整个闽江口的交通要道,港口两岸重山环抱,即可登高了望,又能依托高地对港口实施护卫。

前晋时期就已经设立了东治港,由此可见东治港的重要性,东治港内原本就驻扎有一支由几艘小楼船组成的水军,为的就是防止海贼袭扰,那支水军肯定是不能动的,也不是属于福州镇将管,而是属于江南道镇军总管直接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