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王况从来没有在人前显摆过任何的诗词,唐诗,他也能背下那么几首,最简单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而且,王况写的字也很烂,烂到但凡王况的奏疏,李老2都不大想看,而是宁愿让小六子读给他听。

王况给人的印象就是那么个会烹得一手好食,会那么几手奇怪妙招,会一些稀奇古怪的花样,一个喜欢送功劳的,不识诗书,连字都写得七扭八歪的,毛笔都拿不好,竟然想出用鹅毛来做笔的匠人出生的人,所以,没有人会以为王况懂书法,会懂石头。

王况会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奇怪,他不是有个师父么?会些个旁门左道也没什么,只要不是用来害人就成。

这也是王况的幸运,倘若他一穿了过来就大抄特抄,将别人写的诗词据为己有,恐怕就要成了个才子,田黄再一送上来,李老2就要怀疑他是不是似吞了不少。幸好王况没有装,幸好王况的刻刀也没几个人见过,就是见过的,也都以为王况只是喜欢而已,小孩子么,贪玩也是正常。

只是,这寿山村如今已经被自己赏给了王二郎,这怎么好意思开口要回来呢?李世民很是郁闷,背了手,在紫宸殿里来回的踱着步子,怎么办好呢?

突然看到了正在俯身下去挑了一下宫灯的油芯的小六子,李世民停下了步子:“小六啊。”

这一声“小六啊”把个小六子给惊的魂身起了鸡皮疙瘩,陛下这叫得也太那个什么了吧?以往都是直接叫“小六子”的,难道,陛下想要唱后廷花,小六子突然觉得菊花发紧,全身发冷,大夏天的,竟然鸡凌凌的打了个寒战。

可陛下问话,又不能不回,只好躬身应了声:“陛下,有何吩咐?”心里一个劲的在祈祷,姑丈啊,您为何总要说什么豚脚养颜,肉皮养颜的话呢?这下好了,某的皮肤好了,祸事也来了。

第二六九章和皇帝讨价还价

第二六九章和皇帝讨价还价

不怪小六子不紧张,这些年里,天下太平,生活也渐渐富足起来了,陛下也从原来的每年去几次洛阳“就食”改成了一年只去一次意思意思一下。首发

底下的官员就更不用说,开始享乐起来了,姑丈的那句话说得好啊,饱暖思yin欲,这可不是么?朝堂上的相公御史们,别看个个道貌岸然的,可小六子知道,其中至少有那么三成以上已经不满足于夜夜笙歌,娇娘入怀了,有的已经开始学起了前朝,在家养起了皮白肉嫩的娈童,听说,有那么一两个皇子府上也养了几个,不过只是传说,没确切的说是哪个,可这话,打死他也是不能说的。

现在见李世民一下对他和颜悦色起来,再一联想到这段时间,似乎陛下去皇后那的次数少了一点点,小六子的心里就打起了鼓,扑通扑通的:完了,完了,小六子这下完了。

“朕问你,你那个姑丈平日里都喜欢什么啊?”

一听是问这个,小六子的悬在嗓子眼的心就放了下来,顺嘴想也没想就回:“启禀陛下,姑丈除了喜欢银钱外,就喜欢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平日里若有人送了稀奇古怪的东西去,他定是很高兴的。其他的,倒是不知晓了。”

小六子等到回完了,一惊,心又吊了起来,别不是陛下看上了姑丈?按说不能啊,姑丈皮不细,肉也不嫩,还成天喜欢晒日头,将身上晒的黑黑的,还说是这样身体才壮实。

李世民没注意到小六子的古怪脸色,也不知道小六子的心里想的什么,让小六子逃过一劫,不然小六子一顿板子肯定少不了,开玩笑,竟然敢把堂堂一国之君想想得如此荒谬?这还了得?

喜欢银钱,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李世民心里就活络开了,用银钱换?不妥,王二郎这小子搂钱的本事一流,就现在那长安已经开了三家的建林酒楼,几乎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还不算林家铺子里卖的红菇啊,桂花茶啊这些东西,王二郎可以说不缺钱,如果要想用钱的话,那得多少钱才能让他看上眼?

用稀奇古怪的东西换?可一时间能上哪找去?下面那帮家伙,个个贼精贼精的,一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早就搜罗了送到林家去了,就为的是能日后可以从王二郎那得个什么法子,捞点功劳。

用漂亮女人换?也是不成,王二郎至今还没纳妾,只有个林家小娘正妻一个,那通房丫环勉强算是个妾,有多少人家使了人去建安,都碰了壁了,这个小子,用美色估计也是打不动的。若是自己强塞几个美女去,他是肯定不得不接,但自此后,恐怕这小子就更不想卖力了,也不妥,总得想个法子,让这小子高高兴兴的把东西献了上来才是。

来来回回的走了几圈,李世民暗自伤脑筋,这怎么才能光明正大的将那片天地收了回来呢?用骗的肯定是不行的了,王二郎可不比王家后人,王家后人除了家大业大外,朕并不求他们什么,可以用骗的法子取了《兰亭序》,可王二郎不同,朕还指望着他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倒是有个王二郎喜欢的,可以给他,那就是官,可问题在于,他这才升到奉议郎多久?又升官?要是被魏老倌知道了朕是为几倾田地而升他的官,那起码又要好几个月耳根不得消停,所以,这个法子也是不成,咦,有了,不升官,但可以封爵啊,对,就这么来。

唐时的官制,除了一个箩卜一个坑的正式官职对应的品级外,还有散官,勋职和爵位这三种,三种可以独立的同时封赏,也可以只封一种,比如说王况的奉议郎是散官,仪同府司则是勋职。4∴⑧0㈥5

而长孙无忌的尚书仆射,是官职,而仪同三司,则是散官职,齐国公则是爵位。但是散官和勋职这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侯一个散官职也同是是勋职。同时,勋职和爵位也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说开国公是爵,国公则是勋。但在正式的爵上,则和散官有明显的界限,低级的爵是和散官相通的,高的就是泾渭分明了,爵是爵,散官是散官。

这么说比较乱,简单理解就是,在低阶上,三者是互有交集,但在高阶上,则是相互独立。这个分界线,就是从从五品上开始。

勋职,不是谁都可以得的,必须有大功劳才行,比如说王况的仪同府司,也就是说享受刺史的待遇,就是因为他的功劳才有的。

而散官,则不管功劳,只管名声,一个文人,如果他在朝野中的名望够大,那么哪怕没有功劳,也有资格封散官。

如果是只封散官,那么就只是散官,如果是一下封两个号,则品级低的算散官位,品级高的算勋职,就如同王况,以前的宣德郎品级低,是散官,又有个仪同府司,几乎是等同于从五品上,这个算勋职。算一个人的品级是不计勋职的。

至于封爵,这比较轻松,看皇帝的喜好,喜欢给谁就给谁,算是半个皇家私事,封一个人的爵,那就是告诉天下人,这人,被皇家视为自己的家人了。通常不会有官员反对给某人封爵,皇帝的家务事,轮得到你指手画脚么?

再加上,李世民知道王况也是到处的送那石头,那些官员得了好处,拿人手软,那么给王况封爵就更没人跳出来反对,再说了,王二郎可是献上了亩产翻番的法子,这么大的功劳在,封个把爵,算什么?嗯,这事得抓紧办,不然等晚了,王二郎这个败家子把石头都送光光了,那就没戏了。

于是主意大定,转身叫了声:“小六子”

“喏”小六子正自惴惴不安,猛然一听到皇帝叫唤,赶紧的垂手应了声,心道:诸天神佛,保佑姑丈平安。

“朕给你半年的假,你马上收拾东西,去建安看望你的姑丈,嗯,就说,就说。。。。”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觉得有些不好启齿了,堂堂一个皇帝,竟然和子民商量着换东西,还要用商量的口气?不过想到那每天从建安源源不断的飞到各官员口袋里的石头,一咬牙,“就说,若是朕要他那祖地,封他个开国县子,可乐意?”

看着傻呆呆站着没反应过来的小六子,李世民狠了狠心,又道:“若此事办成,朕许你个太监。”太监一词,在唐时并不是指一类人,而是指的有品有级的宦官,若是没品没级的,则是叫黄门或者叫内侍、寺人。

正式意义上的爵分九等,一曰王,食邑一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