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被蒲熙亮这样一搞,就使得活字印刷必须成功了,也幸好王况没有事先说明是什么大功劳要蒲熙来帮忙,不然要是李老2一听是新法印书,肯定又是一道圣旨把王况召到长安去。王况没说是什么,李老2就会担心这新东西还必须是在建安才能做出来,才会准了蒲熙亮的请求来建安。

刻活字的梨木早就做好,王况也没跟蒲熙亮说要做什么,他现在要留一手,万一这个活字印刷失败了,再找个其他的东西搪塞过去就是,所以王况只跟蒲熙亮说是要数十万个小指粗细,半寸来长,而且要一模一样的小木条,至于做什么,先不要问,等这一步做好了再说。

当然了,王况也不会浪费,让蒲熙亮这个大师级的人来做这个活,他让蒲熙亮负责把关,一定要做到表面光滑,一模一样,任意抽取两个出来都可以互换的木条,至于蒲熙亮自己,反正既然在监工之余有的是时间,就让他负责帮着把公用书馆的缺少的供人阅读抄写的桌椅给打齐了,当然也不是蒲熙亮亲自动手,他也是只需要在一帮指导建安本地的木匠就行。

王况这是想利用蒲熙亮在建安的时间,帮建安的匠人们提升一下技艺,好歹从蒲熙亮手中偷学些东西出来,这样,以后建安的大户人家就不用到外地去请人打家具了,也能给建安多创造些工作岗位不是?

还有一条就是,既然要建文庙,那么文庙里的雕梁画栋有蒲熙亮是最好不过,总是比起建安这些个匠人建的要好看得多,王况是想把文庙建成建安的标志性建筑的。

蒲熙亮也不问王况究竟要那么多木条做什么,他作为木匠出身,一听要十几万的数目,就断定这肯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且宣德郎要他来建安,又没让他做苦力,只是做个监工,分明就是白送个功劳给自己,要是东西做得了,这功劳肯定是跑不了啦,看来,自己离将作少匠又更近一步了。

所以,蒲熙亮是尽职尽责,每天就穿梭在书馆和文庙及县衙门之间,…一线,天天雷打不动的。活字的雕刻因为事关重大,所以被安排在了县衙里面,王况还请李业嗣专门派了一队兵士在外面巡逻,这就越发的让蒲熙亮觉得要造的物事不一般起来。

因为要求严格,所以一名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出百来个木条来,而且在最后检测的时候总是这个说你做的不标准,那个说他做的不标准,最后干脆,王况找铁匠铺打了个四方孔的量器,能堪堪通过的就算合格,太松了不行,通不过的也不行。

至于说长短倒是简单,王况直接的拿了两个木块,在一块木板上用竹钉一钉,就是现成的标准,评判方式和大小是一样的。

其实也是王况太过把标准定得死了点,或许这就是学机械类专业的人的通病。木活字的大小,并不需要太过严格,这又不是机器印刷,活字刻好后,还是需要手工印刷的,即便是字的高低有所差别,刷上墨,覆上纸,毛刷一刷,全都能印上去。

不过王况把标准定好了之后,进度就快了许多,有现成的量具在,大家一比对,就知道大概差多少,心里有了数,下手就准了许多,速度自然就快了起来。做到后来,大家越做越熟练,一天已经能做几百个木条了。

在有了一万多木条的时候,王况就请了已经回到建安的柳老夫子,会同了林明和黄良,把常用的字让写字相对比较好的林明用揩体都给写了下来,刻字也不用蒲熙亮,建安会雕竹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让他们中间会认字的来刻就行。

直到开始刻字,蒲熙亮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王况要做的是什么,一张脸是鸡动的通红,娘咧,这可是造福万代的大功德啊,即便是没有功劳,这样的功德,花再大的力气也是值得的。

不过,他却是只以为王况是要印书,在这个时代,印书就是件大功德。他是没想到,这将要出现的新的印书方法才是真正的大功德,有了活字印刷,书本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下跌到普通人家也能很轻易的买上几本的程度。

但是,活字印刷肯定是要夺了许多人的饭碗的,活字的出现,很多靠雕版谋生的匠人必定会被断了生路,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这些匠人还是有手艺在身,只要他们肯干,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寻到新的出路。相对于活字印刷所带来的便利,这点牺牲也是值得的。

柳老夫子不愧是老夫子,竟然将那些常用字给编成了一长串的歌诀,虽然中间是有重复的,不过也不要紧,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一本书里是没有重复字的。

刻一万多的字,也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等到王况当着蒲熙亮和林明黄良的面,把那一个个刻好的字,按照柳老夫子的歌诀排列好了,然后用刷上墨,将纸覆上去,再用干净的密毛刷一刷,轻轻一揭开,一张印好字的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和雕版不同,雕版需要一页书一版,这叫活字,随便可以根据书的内容不同而随意组合,一般而言,普通的书,有几万个活字,就可以用上很多年,加上生僻字,十几万个活字也就够了,不用再去一页书刻一版。”说完这话,王况丢下着呆的三人,施施然的偷笑着走了,留给他们震撼去吧,哈。

第一九四章成活率很高的嫁接

第一九四章成活率很高的嫁接

王况只是简单的给他们示范了下怎么排字,怎么印刷,蒲熙亮就马上知道还有什么要做的了,当下,也不吭声,抄起工具就干了起来。首发

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大师级的人物,三下两下,蒲熙亮就拼好了一个和纸张一样大小的木框,还让一个刻工好些的匠人将十几片小木片的一边削成如刀状,镶嵌进木框里,再按照王况先前的示范,重新排了个新版,一刷墨,纸张覆盖上去一刷,一张带有竖格的印好的纸张就出现了,字比起王况刚刚随意排练的来整齐了许多,又有格子,所以看起来舒服了许多。

黄良鸡动得捧着那张印好的纸,手不住的颤抖,相较于林明,他的感触深多了,他还记得自己年幼的时候,大兄去给一个大户人家免费干了一个月的重活,报酬只是让自己可以在那个大户人家抄回一本薄薄的书而已。

如今有了这新法印刷,那还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或许只是在前期需要刻好大量的活字,但一旦刻好足够的字后,以后的活就轻松多了,只需要坏一个字补一个字。

如果活字够多的话,一本书,就可以所有的页面同时印刷,印完一本,将字重新排列,又可以再印第二本,排字所需要的时间比起再刻一版来,那几乎就是弹指间的事。

同样,因为活字刻好后,接下来印书所需要的成本基本就在墨和纸张上,相对来说,人工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黄良可以想见,今后印书,将不会再是工程浩大,而是件很轻松,很容易的活,印书的速度大大的加快,成本大大的降低,天下寒门士子,从此有福了。

“快,去请李镇将,请他带一队精兵过来。”从震撼中醒悟过来的黄良连忙吩咐道,林明这时候也知道了这新法印书的重要性,应了一声就走。

闻讯赶来的李业嗣见了一遍黄良的示范,当下一惊,一做手势,带来的兵士就团团将整个作仿外面围了起来,闲杂人员一概不许进出。

考虑到长孙煜是长孙家族成员,而且他又是建州的名义第三把手,事实上的第二把手,(别驾这个位置,自黄良升到刺史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一直空着,就是去年那么多人申请调来,里面也不乏有想填别驾的空的,但朝廷就是没准。)就让人去把长孙煜也请了过来。

几人商量了下,本来按李业嗣的意思,这事要马上上报朝廷,黄良比较稳重些,说还是等字刻完了,可以印出整本书后,再带几版活字和一本印好的书,随蒲熙亮回长安。

作为老大的黄良既然都这么说了,大家也都没什么意见,再看字也已经刻了近两万个,约摸着再多刻些容易重复出现的字,应该就可以印一本书了,而且是同时印的,要是印一页再重新排版印下一页的话,早就可以做到了,因此上,这只不过是多等一两个月而已,而且,把整个工程都做完了,再上报也更加万无一失。

当下,黄良便叫了个老成稳重的书吏过来,让他先从刻好的字里挑挑看,先从《诗经》开始排版,争取在一个月内,印出一百本来,保证让建州的学子人手都有一本。又给在场的每个匠人每人的酬劳提高了一倍,条件是从此吃住都在这个作坊里,不得与任何外人见面,即便是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