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见她如此。也知道这一关终于过得,当即也跪伏在地,痛苦道:“终是可怜九弟,拯救宗庙于危难,却不能随着朕一起享太平之福。”.

他们此时已经到得灞桥驿官之内,大队的官员紧随其后,一见赵桓跪下痛哭,各人知道必定是为了赵构一事,便也急忙跪下。

孟后原本就是伤悲。被他一逗,却再也经受不住,双手扶住赵桓双肩,哭道:“天家无情,但愿官家有情。将来不要薄待其余诸弟,李养上皇。”

赵桓听的出汗,心道:“这太后当真老了,这话说的岂不是明着指认我是杀赵构的幕后黑手?”

当下又痛哭几声,便站起身来。厉声喝道:“传秦桧!”

因着赵构身死,秦桧已是待罪之身,并不能和众官一起陛见。此时皇帝一声呼喝,众待卫急忙出去传召。过不多时,已经将满脸死灰之色的秦桧带将进来。

赵桓命人端来坐椅,就让太后在堂前房檐下坐了,自己侍立一边,见秦桧近前。便喝问道:“命你去奉迎太后和康王,你竟疏忽职守,使康王暴薨于途,朕信你用你,你却如此怠慢,当真是死有余辜!”

秦桧在出长安时,就与皇帝答成默契,知道此次处死赵构,自己绝不会是真正的替罪羊。

当下脸上装做惶恐害怕,心里却并不慌乱,只是连连叩首,自称道:“臣无可辩驳,只愿陛下处死,以偿臣罪。”

赵桓大怒,喝道:“难道朕不能取你首级么?”

秦桧只是碰头,却是不再说话。

孟后看不过眼,主动说话道:“秦相公一路上照顾我很是尽职,康王是在苗刘二人的军中,其实与秦相公无干。”

此语一出,秦桧立刻松了口气,额头上地汗珠,却是一滴一滴落将下来,滴在干躁的黄土地上。

赵桓虽然并没有打算让他做替罪羊,却毕竟是帝王,帝王心思,谁能真正解得。更何况,眼前地这位皇帝,明显不是位好相与的主。

谁知道赵桓会不会一时兴起,当真拿他的脑袋来堵天下人之口。

他低头闷了半响,却又听赵桓道:“虽然如此,却要将此事弄清。秦桧,你来说,康王如何出的意外,为什么不能救治。”

秦桧真正的放下心来,抬头答道:“臣一直相随太后左右,苗、刘二人跟在臣后,保护康王,预备在襄阳府见过李纲,康王也到太后身边侍候。谁知在樊城附近,因着江风很大,康王又饮了酒,在船尾贪看江景,不慎出了意外。苗傅与刘正彦二人闻信赶到,康王已经没有呼吸,无可施救。”

赵桓脸色轶青,喝道:“康王身边没有侍卫么,怎么会坐视他落江不顾。”

秦桧咽一口口水,答道:“江风太大,江流湍急,康王甫一落江,卫士们就下江去救,只是水流太急,待找到康王时,已是太晚。”

康王出事后,孟后其实派着心腹暗中打听,因着知道的人太多,也无可隐瞒。

赵构当时在船中安坐,被苗傅派人灌了酒,然后又强行丢下江去。

他临死前,大骂赵桓,又痛哭流涕,请求苗傅饶他一命,往江面上丢时,他拼命拉住了卫士的手,不肯放松,怎么也抛不下去。

苗傅见状大怒,命人用刀柄将赵构的双手打折,惨叫声中,这个曾经的大宋皇帝,就这么落入江中,扑腾了几下,便沉到水中。

待赵构地尸体在江面上一沉一浮,明显死得透了,苗傅在下令一直等在江中的小船前去打捞,然后便是哭临发丧,将功夫做全。

第四十二章

这一番情形,看到的人当真是成百上千.苗傅和刘正彦都是没有心机的武夫,哪如秦桧一般,知道避嫌,他们只道是皇帝下令,反正是办的皇差,虽然杀的是亲王和前任皇帝,却又有甚可怕。

存了这样的心思,动起手来时自然是觉得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等赵构尸体被捞上来时,跟随他二人前往荆湖的近万扈从禁军已经尽数得知此事。

当日与他们逼赵构退位,诸军将士并无二话。

一则是王渊在渡江时太不得人心,三军将士怨惧,而赵构重用王渊,则使得上下不服,怨声载道。

二来,则是康履等御前宦官,依仗皇帝宠信和王渊的交情,横行军中多行霸道,结果更使得军中将士恨之入骨。

再加上将士心中的正牌皇帝赵桓已经回来,赵构的身份从正统变为尴尬,苗刘二人反乱,却让禁军将士自觉不是叛逆,而是唯护朝廷的纲常法统。是以刘光世围城时,凭着苗刘二人,竟然能据城坚守,也是因着禁军将士士气高涨,自觉所为正确所致。

而苗傅如此残杀前主,不论事出何因,都不能使得三军将士心服。待孟后暗中派人前来打探,则前后情形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无人加以隐瞒。

此次孟后对赵恒极是不满,也是因为知道赵构死的凄惨的原故。

此时见秦桧如此解释,孟后心头怒火大盛,忍不住站起身来,指着秦桧骂道:“你还敢为苗傅和刘正彦这两个逆贼开脱吗?”

秦桧见她气的发抖,心知大事不妙,连忙答道:“为臣岂敢,只是将当时情形禀报给陛下知道,苗刘二人照顾不当。以致康王意外落江,其罪难逃,陛下会有处断。”

赵桓也知道此事不能再拖,脸上一阵青气掠过,当即断然令道:“苗傅与刘正彦虽然立下大功,官拜节度,不过犯下如此大过,也不必再提功劳了。”

他环顾左古,此时群臣震摄。都知道他要处斩苗刘等人,便一起屏息躬身,不敢有丝毫的动静。

“薛强?”

“臣在!”

赵桓厉声一喝,站在他身侧不远的薛强吓了一跳。连忙站起班来,向他躬身行礼,静候吩咐。

“朕命你权为御营左军统制官,前去襄阳。将苗傅、刘正彦二人赐死。刘湛等陆行统制以上军官。悉数绞死!如此,权慰康王在天之灵罢。”

说到最后一句,赵桓语带伤感,谢亮等宰相先行出语安慰。然后群臣一起开声,竟将薛强的回答声完全遮住。

赵桓见眼前的薛强懵懵懂懂,显然是还没有从刚被任命地官职和差遣中回过神来,虽然已经行礼答应,尚且不曾退下。

他暗自发笑,用眼角扫了一下按剑侍立在旁的康承训,让这个殿前班的都指挥使,将正在兀自发呆的薛强带将下去。

处置完此事,便是迎接奉迎太后的官样文章。

由赵桓带着。山呼拜舞,群臣紧随其后,一起行礼。然后上表称贺,进奉礼物,迎到太后时不到午时,到得闹腾完毕,已经是时近申时。

孟后卸下赵构这桩心事,被眼前这些大场面也是弄的满心欢喜,只是到底她年纪大了,闹到后来,已是满脸倦意。

赵桓见她如此,自己也是倦了,便下令省了不少繁文褥节,下令起行,奉迎太后返回长安宫中安居。

他如此郑重其事,大张旗鼓,也是因着宋朝皇室蒙羞至今,宗室中别无长辈,隆估太后在百官和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很高,此事越是办的热闹,越发显的赵桓自北国返回后,诸事顺遂,原本随着赵构四处逃窜,甚至曾经困顿海上地老太后,将回到长安天子身边,安享尊荣富贵。

皇帝一声令下,大队人马立刻起行,沿途大道也尽是闻风而来的百姓,见得皇帝和太后的仪仗经过,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响彻云宵。

自赵桓到长安来,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整治城市,安抚流亡,阖城百姓,不但没有感受到皇帝到来的不便,反而沾光不少。

很多举措,要等很久之后,宋朝境内地其余城市才能享受,长安百姓因着赵桓驻跸于此,确实是得了不少实惠,如此一来,对皇帝的拥戴之诚,却也是其余地方不能比拟。

赵桓自己眼见如此,也是心中得意。

前世为官,今生为帝,只要是个人就自然有愿意为百姓做事,搏一个身前身后名的想法。只是前世碍于现实,做了许多不愿做也不该做的事,今生为帝,却正是可以大展手脚。

有地人喜欢金钱美女,有地人喜欢逍遥自在。赵桓这一类人,权力最重,而借由权力所带来那种满足感,也使他极为欢喜。

及至城内皇宫正门,虽然这宫门不过是用经制府邸的大门改制,与东京城的宫室不能相比,今日却也是张灯结彩,喜气盈盈,诸官将天子和太后送至于此,便又跪于正门两侧,眼看着皇帝将太后车驾送入宫中。

长安宫室,只有原本东京城的十分之一大小,因着要迎太后来此,赵桓痛下决心,将宫室附近地几百户人家迁走,扩大宫室,虽然如此,也只有当日东京宫室的一小半大,甚至比赵构经营一年不到的临安宫室也远远不如。

待百官退尽,赵桓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