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多铎的话多尔衮不置可否的笑笑道:“与我争天下者李闯也。现如今的闯贼已经是强弩以末。但只要让他稍有喘息。不久便又会卷土重来。因此此刻我们正该趁势追击给于其致命的打击使其翻不了身。至于南明,内斗不断,君臣懦弱。而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都是听封不听调之辈。况且左良玉还与南京多有间隙。多铎、阿济格你们说这些人是不是我们八旗子弟的对手?”

“不是!”多铎和阿济格齐声道。

“有没有信心战胜他们?”

“有!”这次全殿的八旗将领们一起跟着呐喊道。

“好!”,多尔衮满意的看着大殿上众将领群情激奋的表现。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于是他进一步问道:“豫亲王,再过几日可出征?”

“五日后。”听到要出征多铎立马兴奋起来。

“好!英亲王。”

“在!”

“现命你为靖远大将军,率镶白旗西出山西,向太原进军。”

“喳。”

“豫亲王。”

“在!”

“现命你为定国大将军率正白旗南下扬州,渡江击敌。”

“喳。”

“其余各位王爷报各部,随二位王爷出征。再令蒙古各部,出兵榆林,直指延安,配合英亲王作战。”

“喳。”

多尔衮布置完一切后仿佛又想起了什么。转过头向身边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问道:“郑亲王以为如何?”

此时的济尔哈朗还能说什么呢?你多尔衮的命令都发出去了才来问我。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同为辅政王。而且以他自己的威望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一辅政王了。可是领兵入关时,多尔衮以辅佐幼主的名义让济尔哈朗同礼亲王、肃亲王等部留在了盛京,只让两白旗的人入关。如今多尔衮非但立了军功,又将幼主迎到北京来。论军功和威望济尔哈朗都比不上他了。况且现在的北京还不是他们两白旗的天下。于是济尔哈朗讪讪的说道:“就按睿亲王所说的办吧。”

济尔哈朗的反应让多尔衮觉得很满意。毕竟这表示着自己现在已能控制北京内阁了。当然此时的多尔衮依然能感受到下面肃亲王冰冷的目光。不过他并没在意这些而是继续说道:“沈惟炳。”

“奴才在。”

“从今日起,京城内外限十日内,各省自部文到日起十日内,尽令剃发。从今起满汉一家,衣着发许一统,若不画一,纯属二心。仍从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

“喳。”摸了摸自己脑后的那根小辫子,沈惟炳额头上不禁冒出了冷汗。要知道为了“这留发不留头”京城里没少死人。许多百姓为了保持须发都举家南逃了。

“呵呵,天下这么多人都剃头发。那剃头匠可要发财啦!”无聊了好久的顺治一听多尔衮发布剃发令一时童心大起忍不住在大殿上笑出了声。

“皇上,大殿之上怎可胡言?”多尔衮霜着脸道。自己发布《剃发令》时肃杀的气势被顺治那么一笑顿时烟消云散了。“皇上,剃发之俗乃是太祖爷留下的规矩。这是忠于大清的标志不可不推行。”

“辅政王说的是。”一见多尔衮的脸沉了下来顺治马上乖了不少。

一旁的范文程小心道:“王爷,这么短的时间里,怕是一时找不到如此多的剃头匠吧?”

“哼!我八旗子弟,哪个没有这个!”多尔衮抽出一把短剑冷冷的说道:“令剃头匠与八旗军一同出发,见蓄发的,当场剃发。违令者斩!”

第7节

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大队人马正急匆匆的行进着。虽然这些将士们带着满脸的疲倦,战甲上沾满了尘土和血污。虽然他们的战马已经没那么精神了。虽然他们的战旗已经残破。但当这些将士们看着战旗上硕大的“闯”字时。眼神中仍旧会透露出无限的敬意与自豪。是的,他们是黄土的儿子。他们曾经在这黄土、旗帜下发誓要保护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不知是谁第一个唱起了:“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紧接着其他士兵也跟唱起来。这歌声越来越嘹亮,也越来越激动人心。

骑马听着四周的士兵们唱着这首歌李自成觉得民心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首曾经将无数百姓凝结在“闯”字旗下的歌曲的作者却在不久前被李自成处死了。那就是李自成坐下的大将——李岩。对于李岩李自成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敬佩李岩的才智,另一方面他又对其有着深深的隔阂。这隔阂全都来自宋献策献的《谶记》中的一句话“十八子,主神器。”“十八子”合起来就是个“李”字。这不是暗示着李姓将替代朱姓得天下吗?李自成一直坚信那个“李”字指的就是他李自成。可是李岩也姓李。他在河南享有很高的声望。种种的一切让李自成做出了让所有将领们都心寒的举动。他处死了李岩。无论李自成网罗什么样的理由、编制什么样的罪名但这件事还是在其他将领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皇上,我们真的要北上同阿济格决战吗?”大顺制将军刘芳亮看着身边李自成阴晴不定的脸问道。

“刘爱卿,何出此言。目前我大顺军已经在河南重创了胡虏。现在理应趁此机会北上一雪前耻。”李自成坚定的说道。农历十月十九日,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会同吴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共3万于骑,由大同经蒙古迂回入陕。途中又调集宣府、大同两镇前明降兵以做补充。总兵力达8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向大顺军扑来。李自成当然不会就此坐以待毙。为扳回自己在山西、河南的颓势。大顺军2万余人于十月十二日由山西东下河南怀庆,连克济源、孟县。并在香柏镇重创清军。阵斩清提督金玉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人。由此趁胜进攻沁阳。河南的胜利使得李自成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大顺军已经从山海关战役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了。

“可是陛下,恕臣直言。若是此刻清军从河南渡黄河而来。我们不是被清军南北夹击了吗?”刘芳亮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不可能!多尔衮现在是兵分两路一路攻我们;一路攻南明。他现在哪儿来的兵力包抄我们。若是他将全部兵力投到这儿来那么南京那里会没有动作?”李自成自信的说道。确实就象李自成分析的那样按照常理来说满清是不会这么做的。这么做无疑是将自己的左翼完全暴露给了南明。

“这?”听李自成这么一讲刘芳亮觉得也有些道理。可是他的心始终不安着。多年来的作战经验告诉他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于是他又问道:“皇上,若是南京同胡虏结盟那这么办?”

“不可能,当年朱由检可以为了议和的事杀了袁大将军。可见他们对于和胡虏结盟是很忌讳的。”李自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设定中固执得象块不化的石头。

此一时,彼一时我们逼死了崇祯皇帝不少人都在叫嚷着要报“君夫之仇”呢。保不定南京不会去和胡虏结盟。若是真的那样的话现在大顺的处境可就不妙了。虽然在心里这么想着可是刘芳亮嘴上却唯唯诺诺的附和着李自成。他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闯王”了。而是大顺朝的皇帝。如果刘芳亮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么李岩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李自成没有注意到刘芳亮异样的眼神。此刻的他正想象着如何北上同阿济格一决雌雄。就象当年的朱仙镇大捷那样,就象消灭孙传庭那样。就在李自成想象着如何一战定乾坤时他并不知晓所谓最不可能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此刻在陕州,大队大队的骑兵正快速的推进着。铁骑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着糁人的寒光。这些骑手个个头带圆顶胡帽,挽弓搭箭,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辫子。白色的大旗迎风飘舞着。一个身穿白色盔甲的满族将领正神情严肃的看着大队人马。此人正是清豫亲王多铎。前不久清军在河南怀庆失利的消息传到北京。使得清廷大为震惊。不少满清贵族纷纷表示要退回关外以观其变。可是身为辅政王的多尔衮力排众议。坚持着自己西征的计划。为此他不惜急调已经南征的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部会同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2万余人转兵西向。命其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接到命令的多铎二话不说便调头日夜兼程的向河南挺进。刚刚开始进攻沁阳的大顺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侧翼会突然出现如此多清军。这次正白旗骑兵再次发挥了他们剃刀般的攻击力。2万大顺军在只有几千人的清军骑兵攻击下一下子就溃败了。固守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