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一番言语之间,黄宗羲不知不觉地就陪女皇下完了一盘棋。仔细一清点却是一盘和棋。面对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孙露,还是黄宗羲都觉得有些遗憾。不同的是,孙露想着的是那盘棋,而黄宗羲在意的则是先前与女皇的那番对话。其实他觉得自己今天这盘棋是输了,而且输得还挺惨。一盘棋的输赢可能只在方寸之间。但朝堂上搏弈却是牵一发动全身,每走一步都容不得有半点儿的差池。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次虽只是内阁首相的换任,但对而今的中华朝来说,其对朝堂,对官场,对士林的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皇位更替。因此就算是首相变替在实质上仅发生复兴党的内部,中华朝的官僚体系还是会止不住的暗潮汹涌起来。

事实上,随着陈邦彦的任气逐渐临近,内阁之中的一系列更替工作亦在弘武十年的年末拉开了序幕。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当然就是冒辟疆等一系列少壮派官员被陆续调回京师的现象。这些个年轻官僚虽分属复兴、东林两个不同党派,但他们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即受本党影响较小,政绩优异,且多为江南人士。而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新贵们同黄宗羲之间那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不过即将接任首相一职的黄宗羲显然并不只满足于这些调动。他需要一场更为彻底,更为广泛的大换血。以为吏治直接决定了日后他的一系列新政方案的顺利施行。黄宗羲必须得要在新内阁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才行。然而陈邦彦毕竟是复兴党的元老级人物。他手下的那些个门生亲信也无一例外的出身复兴。黄宗羲想要换血势必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于复兴党的内部,二是可能就此得罪岭南一系的财阀。为此黄宗羲之前一直都没敢太过张扬。不过这一切均在弘武九年的那个初冬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杨绍清的突然死亡,不仅震动了整个中华大地,同样也让岭南财阀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说其微妙却也不算复杂。总结起来无外乎就两个宇“利益”。

须知杨绍清的死让原本依附皇室而壮大的杨氏一系在一夜之间就丧失了顶梁柱。虽说杨氏一族没了贤亲王还可以依靠两位皇子,可两位皇子现在毕竟还年幼得很,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能给目前的杨氏家族带来多大支持。在弱肉强食的商界之中有一方势弱,就必然会有一方强盛。杨氏一族在岭南财阀中的地位很快就迎来了强劲的挑战者。这一挑战者不是别人,正是杨氏的姻亲、香江商会的另一个元老——陈家。

拥有镇海公陈家明坐镇的陈家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从影响力来说都比杨家高出了一筹。加之其又是杨家的女婿,并从杨开泰手中接任了香江商会会长一职。而今的岭南陈家可谓是如日中天。可把持香江商会近二十年的杨家亦非泛泛之辈。利用与皇室的特殊关系杨氏一系至今还占据着香江商会中众多重要关节。因此陈家想要取其代之亦非易事。

面对两种看似无关,却又极其相似的处境,黄宗羲与陈家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一个名词,那就是“革新”。是的,在“革新”的名义下,黄宗羲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吏治进行调整;在“革新”的名义下,陈家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取代杨家在香江商会的地位。甚至趁胜追吞噬掉江南财阀的一部分利益。此外,儒林之中亦有一批人正巴望着新旧内阁交替之际能有“新政”出台,好让他们在文化上同道则谋异途相伐。

乍一看起来,新内阁在这个时刻发布新政策,确实是一个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然而要做到这一切有一样关节却是不得不先要打通的。那就是博得女皇陛下首肯与支持。毕竟杨家是皇室外戚,而陈邦彦等人又是与女皇出身入死打天下的心腹之臣。在这种情况下,也惟有得到皇帝的支持,外界才可能有机会扳倒这批人。

为此黄宗羲打一开始入宫面圣之时就怀揣着试探女皇口风的打算。却不想到最后反倒是被女皇把话儿全都给套了出来。不仅如此,女皇最后那段话,更是让黄宗羲听得心头七上八下的。很明显的女皇最上虽说会支持黄宗羲,却己经用最为直接明了的话语否定了他搞新政的提议。而且其出发的角度还十分独特,让原本做好腹稿的黄宗羲甚至都没机会把他事先准备好的那些大道理给搬出采。更让他忐忑不安的是,女皇还在最后提到了东林党的王夫之。

陛下,这么说究竟是何用意?王夫之究竟同女皇说过什么?他的那份草案里头又提到了些什么?怀着这些问题,黄宗羲一路心神不定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却不想才一进门,就有管家上来禀报道:“老爷。殖民司的龚大人来访,还带了两个高丽人。”

“哦,龚大人来了吗?来多久了?”一听是龚紫轩到访黄宗羲立刻就收起了思绪,精神一振道。

“回老爷,大约等了有一刻钟吧。”管家如实回答道。

“观在人呢?”黄宗羲回头问道。

“回老爷,都在书房里等您呢。”管家恭敬地一拱手道。

“知道了。老夫这就去换身便服。你先好好招待贵客。”黄宗羲想了一下嘱咐道。

在换了一身干净的青色便服后,黄宗羲很快就信步来到了自己的书房。只见此时的龚紫轩正与两个身材高瘦的男子品评着墙上悬挂的一些字画。其中一个年纪稍轻的看上脚还微微有点跛。于是他当下整了整袍衫,迈着官步进门向一干人等招呼道:“龚大人今日造访寒舍,真是让本官的茅舍蓬荜生辉啊。

“黄尚书您真是客气了。您向来公务繁忙,倒是下官今日贸然来访有些唐突呢。”眼见正主到来,龚紫轩连忙上前客气的拱手道。

“哪儿的话。谁不知道龚大人是朝廷里的头号大忙人。有道是无事不等三宝殿,龚大人今日前来想必不是光为了来看本官的这几张字画吧。”黄宗羲微笑着开门见山道。

“黄尚书你可真是个爽快人呢。”龚紫轩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则将身旁的另两个男子介绍给黄宗羲道:“来,下官先给您做个介绍。这位朝鲜王派来驻京的特使尹英山大人,这位则是来自朝鲜的李仁贤居士。”

“小臣,尹英山见过尚书大人。”

“学生,李仁贤拜见尚书大人。”

两个朝鲜人双双恭敬地向黄宗羲行礼道。可一向为人谦和的黄宗羲,这一次却并没有表现出往日里的那份热情与亲和。却见他只是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道:“哦,原来是从朝鲜来的特使啊。请坐吧。来人,看茶。”

眼见这天朝大员对自己冷冰冰的,尹英山与李仁贤心里当然清楚这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可怎奈他俩此刻都身负着重要使命,就算是受了再大的羞辱也不能退缩。却听那拥有官职的尹英山随即颇为尴尬的满脸堆笑道:“不瞒大人您说,下官在朝鲜时就曾听闻大人您的威名,知道大让你不仅是中原朝建的重臣,更是名满儒林的学者。今日有幸拜访大人您这样的当世鸿儒真是下官等读书人的荣幸啊。”

“哦?名满儒林的学者?贵国不是有人说本官是不辨父子君臣的伪儒吗?”黄宗羲眼睛也不抬一下的直接冷哼道。曾经公然提出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害的黄宗羲在不少朝鲜儒生眼中绝对是一个离经叛道之辈。加之他又是中华宪诰的撰写人之一,因此毫无意外地就成了朝鲜方面历来攻击的反派人物。

给黄宗羲这么一刺,另一个年纪稍轻的朝鲜人李仁贤赶忙上前解释道:“尚书大人请息怒。那都是一些无知狂儒说的疯言疯话。大人您是天朝的重臣,自然是心胸广阔。就像天朝谚语说的那样宰相肚里能撑船。相信大人你是不会介意这些无知之言的吧。”

“哼,嘴巴倒是挺能说的。无怪乎,会被派来我天朝做说课。说吧,你们的大王这次派你们来中原究竟有什么打算?”黄宗羲轻轻品了口茶问道。

“回尚书大人,我朝大王希望能得到天朝的原谅,并表示日后会继续臣服于天朝。”尹英山赶忙回道。

“就这些吗?没有别的表示吗?”黄宗羲依旧没有抬头道。

“回尚书大人,除了国书之外,小臣等这次还带来了上好的朝鲜人参百斤以及各色毛皮千张,敬请天朝大人有大量原谅吾等小国的过错。”尹英山唯唯诺诺地回答道。

“大人大量?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我天朝对朝鲜向来可都是恩重如山的。姑且不说当年的壬辰战争,就是在后来的崇祯丙、丁之际,中原本身已经内乱频盈,局势不稳,可当时的朝廷还是指令登莱巡抚颜继祖率水师救援朝鲜。可朝鲜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