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聿键话一出口他身后的几个大臣们立刻就变了脸色。然而孙露却感激涕淋伏首叩谢道:“犬子能得皇上赐名实乃臣几世修来的福气。臣的家眷能得皇上如此眷爱,臣万死也不能报达皇上的龙恩啊。”

“好了,好了。朕相信孙卿家对大明的忠诚。只盼着孙卿家能早日挥师收复我大明的江山。这样朕也就能告慰列祖列宗了。”朱聿键说罢就要亲自扶孙露起身。

然而就在此时孙露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作。只见她轻轻俯下身捧起朱聿键龙袍亲吻着说道:“您是大明无上的主人。您的愿望就是帝国的意志。”

第24节 蜀中攻略(一)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蜀中的成都城正是名源于此。而此话也充分显示了成都做为“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今这座芙蓉城在张献忠大西朝四年的经营下虽算不上渔米之乡也算勉强凑和。毕竟在大西军的追赃助饷下城内稍微有些积蓄的人家都被清扫了一空。然而无论如何生活总是要继续的。至少这两年追赃助饷的事少了,也不再有兵仔在大街上直接拉姑娘做宫女了。蜀中的百姓似乎已经渐渐习惯了大西朝的统治。

然而习惯归习惯,出于代代承继的正统思想,在不少老百姓心目大明朝依然是中原正统。他们还是习惯的将张献忠看成流贼。再加上蜀中地区遭受战乱瘟疫后粮食、燃煤、布匹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都出现的供给困难。大西朝虽然严禁成都的粮食和一切日用必需货物涨价。但是明不涨暗涨,市场上的供应仍是一天比一天紧缺起来。其实成都城里的百姓们在私下里早就知道隆武朝向蜀中捐助粮草的事。可一年多过去了大西官府除了头几个月开仓放过粮外,底下的平民百姓就再也没得到过什么好处了。于是关于张献忠将粮食藏入皇宫以及大西将领官员们贪赃枉法的流言也越来越多起来。在庶民百姓的一传十,十传百的以讹传讹下荒唐谣言就象一股暗流般在蜀中各地流传着。

身处皇宫之中的张献忠自然也是清楚底下百姓的想法。在杀了几个当地有名望的士大夫后,他很快就发现这么做不但没有起到杀鸡敬猴的作用,还给大西朝带来了不好的声誉。于是从去年起张献忠就180度大转弯开始极力拉拢起蜀中的士绅地主阶层来。姑且不论效果到底如何至少在表面上看那些地主们还算合作。另一边经过两年多的休生养息大西的军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张献忠不但将大西军的兵力扩充到了30余万人(对外号称80万)。他还特地请了作为“天学国师”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一起帮助大西军研制火器。特别是几个月前从传教士那里传来研制成功葡萄牙重炮的消息更是让张献忠精神为之一振。

有了西洋重炮,有了蜀中天险的地理优势,也难怪我们的大顺帝能安安稳稳的过这丙戌年的春节了。为此龙颜大悦的张献忠还特地命宫人在除夕之夜燃放了烟花以示与民同乐,普天同庆。然而这春节才过了没几日左丞相汪兆龄便带来了一个让张献忠极其不爽的消息回来。

“你说什么!孙露那女人要朕交出兵符!还要治朕大不敬的罪过。哼,她以为她是谁!那母货真的以为自己教训了几次靼子就能骑到老子头上来了吗!”金銮殿上张献忠气急败坏的叫骂着。底下的武将们也是个个面带怒色一副剑拔弩张的表情。而那些文官们则一个个低着头唯唯诺诺的附和着,生怕自己一个说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此时却听堂下左丞相汪兆龄冷静的劝说道:“万岁息怒,万岁息怒。看来孙露这次是想来硬的。根据李将军来报秦良玉部这几个月一直在蠢蠢欲动。年初更是集结的不少人马于石柱大有夺取重庆之势。”

“我呸!老子会怕秦良玉那个老不死的母货!”张献忠狠狠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道。眼看着大顺帝上蹿下跳的模样底下众文臣也不禁在心中摇起头来。流寇就是流寇,就算穿上了龙袍也不过是个“草头王”。过了半晌在金銮殿上又骂了许久的张献忠终于停了下来。只见他背着手在龙椅前来回渡了几步后,终于果断的开口道:“刘文秀。”

“儿臣在。”刘文秀抱拳出列道。

“朕命你即刻点齐人马前往重庆支援李定国部。”

“遵命。”

“艾能奇。”

“臣在。”

“命你部进驻剑门严守阴平道。”

“遵命。”

“老子倒要看看她孙露凭什么本事飞过这蜀中天险。”在一番调兵谴将之后张献忠满意地坐回了龙椅。忽然他又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将目光移向吴继善问道:“吴大人,今年南京那边给予的粮草物资何时能到达成都啊?”

“回万岁,今年第一批粮草已经从南京发出,估计现在都快到乐池了。万岁这粮草我们还收不收呢?”吴继善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收!怎么不收。他妈的,有人白送东西还有不收的道理?等以后翻了脸想收都收不到啦。”张献忠大声嚷嚷道。

“可是万岁,此时让明军的粮草进成都恐防有诈啊。”汪兆龄垂头思量了一番后进言道。

“这…”张献忠被汪兆龄这么一提醒不由楞了一下。不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事他张献忠又不是没做过。当年靠几个内应乔装一番后再里应外合赚得的城池比他真刀真枪打下的还多。可那批粮饷又实在是诱惑人。在内心挣扎了一番后张献忠终于决定道:“这样吧,着令各部在接手粮草时要严加检查以防明军浑水摸鱼!”

“遵命。”吴继善与汪兆龄齐声领命道。

“恩,如此甚好。各位卿家还有本奏吗?”张献忠点了点头向众人扫了一眼后问道。

“启禀万岁,儿臣有本上奏。”

“哦,可望你有何事上奏啊?”张献忠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干儿子孙可望。

“启禀万岁,儿臣为的正是云南之事。”

“云南的事?你去年不是已经领兵南下过一次了嘛。云南沐家和那些土司们见到我大西雄师无不俯首称臣,还给朕进贡来了数名美姬。如此这般还会有什么麻烦?”张献忠满不在乎的反问道。

“回万岁,儿臣去年南下时恰逢云南蒙自土司沙定州起事反明。沐天波面对南北夹攻无力自救所以才会连同一些小土司归顺我大西朝。虽然如今是沙定州占了昆明,但与沐家多年的征战也使那土王元气大伤。此时只要我大西挥师南下云南定能不战而下。”孙可望自信满满的回道。

“孙将军,沙定州之乱自有南京派兵平定。如今形势如此险峻将军怎么还有兴致卷入云南的混战之中?”右丞相严锡命忍不住反对道。

“正是因为明军步步紧逼,而我大西目前又仅占西充一带的弹丸之地。所以才需要入滇谋求一块稳定的养息之地。”孙可望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据我所知沐天波早就向南京求援过了,但南京至今都没任何反应。显然孙露那女人是想坐视沐家同云南的土司两败巨伤。我大西只要肯出兵入滇沐家一定会感激不劲的。只要能与沐家达成同盟那我大西朝在战略上就能有更大的回转余地。”

孙可望的一番话可谓是震惊四座,周围的将领大臣们纷纷低头窃窃私语起来。不可否认孙可望的建议确实有可行性。但这建议是否被采纳则取决于龙椅上的张献忠。却见张献忠丝毫不理会孙可望的建议。他臃懒地摆了摆手说道:“可望,现在不是关心那些蛮荒之地的时候。你还是留在京畿负责防务。”

听张献忠这么一说孙可望不禁皱起了眉头。大西军起家于陕西,张献忠本人又是陕西延安卫柳树涧人。对于关中一带大西军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张献忠更是时刻幻想着一但四川出事就从汉中逃回老家陕西。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大西军的数十万人马都仅拥聚在西充一带。可惜如今时局已变,先有满清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进驻西安,后有南明张家玉率部进取商洛。凭大西现在的实力更本没机会再回陕西了。唯一的希望就是继续南下云贵以开拓新的生存之地。

在孙可望看来自己的义父在龙椅上坐得太久了。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统帅应有的判断力了。如果真的按照张献忠的做法继续闹下去的话,大西就将同李自成的大顺一般消亡。虽然孙可望在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但他最后还是恭敬的领命道:“遵命,万岁。”

重庆高大厚实的城墙上身披铠甲的李定国望着周围山雾中连绵的群山心中不禁感慨异常。重庆因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