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卫组阁那年才不到50岁,如此年轻的首相在日本政坛是很少见的,因此得到外界热捧,称之为“青年内阁”。包括元老西园寺在内,都曾对近卫寄予厚望,认为他一上台,将会为中日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有效办法。

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近卫的眼光,其实比那些军人还要来得浅薄。这么说吧,把他那漂亮脑盖打开来,里面就一碗豆腐脑,脑仁跟松子一样大小。

军人喊打喊杀,近卫内心里其实也爱这个,所不同的只是,他给加上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他的“资源决定论”。

日本资源少,所以必须对外侵略,这叫国际主义。

中国资源多,所以必须被侵略,又因为靠日本最近,理所当然要由日本“单独享受”,这叫爱国主义。

可想而知,作为日本式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体,“青年政治家”近卫会把日本引向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了,所以自他当政以来,中日矛盾不仅未得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不仅目光短浅,近卫公子还胆小怕事,属于那种外表看着华丽,内囊却很不匹配的无担当之人。

现在内阁成员都看着他一人,只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向杉山元提了一个问题。

向“支那”增兵是件大事,倘若因此引起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却如何是好?

杉山元打心眼儿里就从来没瞧得起这个首相。不过通过在军部会议上的争论,他吸取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说中国人会接招,那样说,比较麻烦,保不准又得像石原那样引出什么陷入泥潭之类的“谬论”了。

杉山元清了清嗓子。

怎么可能发生全面战争呢,他们根本就不敢跟我们打!

“支那”那个国家,从来都是一盘散沙,南京的所谓“中央政府”不过管管长江流域的几个省而已,华北、西北、西南的那些省,谁服他?谁肯服他?

那些地方军头,我们还不了解吗,成天都想着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什么抗日啊,都是嘴上空喊喊的,一旦“大日本皇军”出现在他们面前,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杉山元很希望自己的“冷幽默”能引起反响,甚至阁员们会像他们这些强硬派一样,来个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再次嘲弄一下中国的“散”、“软”以及“可欺”。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内阁跟军部不一样,里面很多是文官,而文官的志趣和思维跟武将又多有不同。

不仅没人笑,还有人继续质疑。

内务大臣马场瑛一是内阁元老,他问自我感觉正极度良好的杉山元:你既然把这些地方军头说得这么不济事,那我倒要问一句,这宋哲元也是北方一军头,他为什么不肯好好与我们合作,而偏要不自量力地向“皇军”进行挑衅呢?

杉山元愣住了,没想到马场平时不声不响,提出来的问题却如此刁钻。

马场大臣的提问,实际就是在点他。

你前面说军头怕我们,不敢跟我们打,可“卢沟桥事件”却表明,他们连挑衅都敢,怎么会不敢打仗呢?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杉山元很痛恨这老头,可是一时又想不到拿什么别的说法来搪塞,只好自欺欺人。

其实……

其实宋哲元原本是想同我们合作来着,问题是我们嫌他不够资格,不想要他。

这个回答真是无厘头得可以,属于公众场合会被人扔烂橘子香蕉皮一类的答案。

马场当然极不满意。

杉山元也意识到自己的话逻辑混乱,不值一驳,老脸腾地就红了。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提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三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三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第30章 出兵中国(1)

连橡皮图章都没能盖得上,太让人气馁了。在一般人也许就躺倒不干了,但“傻瓜元”生的一个花岗岩脑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内阁有什么了不起,我只要用参谋本部来倒逼就可以。

杉山元从华北前线召来“地方强硬派”,加上军部的“中央强硬派”,两派合流,浩浩荡荡地去向参谋总长进行请愿。

从载仁内心来说,其实也是好战的。现在一看,民意汹汹,又有对“不扩大方针”的最新解释,自己说出去的话也能自圆其说,那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军部那里一旦名正言顺,内阁再开会议,气氛就完全两样了。

内阁五相里面,文臣已经没人敢吱声,那个在杉山元看来尖酸刻薄的内务大臣马场瑛一也把头低了下去。

唯一还能唱点反调的是内阁中另外一位武臣——海相(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他提醒近卫首相,你别听“傻瓜元”忽悠,什么不扩大,如果真的往中国派了兵,那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极有可能演变为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

米内不是石原,他不一定真的认同陆军稳健派的主张,他这么说,并非来自于什么个人的真知灼见,而大半是出于海陆军之间的门户之争。

在他的认识中,管你们是强硬还是稳健,反正一个德性,都是吃大蒜的,我们海军喝的是咖啡,怎么能跟你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呢。

再说了,华北一向是陆军的势力范围,像“九一八”那样,就算立功,海军也分不得半点,凭什么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了给首相施加点压力,米内摊开双手,告诉近卫,如果真要开战的话,海军可没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言下之意,你们硬要打,我不参加,看你们怎么办。

“吃大蒜”的杉山元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

就知道海军会不同意。这些人除了会装孙子,屁事都干不了。别的不说,就说当年的“一·二八”吧,点了火却打不了,软蛋一个,后来还不是我们陆军去给你们擦的屁股,亏你还有脸在这里做清高状。

给米内这么一逼,近卫却有些为难了。他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一个人,这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见此情景,杉山元嘿嘿一笑。

诸位,少要担心,休要害怕,这回打仗,根本就不需要海军参与,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国内兵马。

那派谁去呢?

关东军和朝鲜军。

我告诉你们,这还不是我硬性摊派,是他们主动请缨的!

杉山元的这番话,让近卫转忧为喜,内阁会议也自此完全走上了被杉山元牵着鼻子走的基调。

向华北派兵这一决策在会上得以顺利通过,中间还修改了两个词,原来叫“事件”,现在叫“事变”,表示事态严重。原来叫“出兵”,现在叫“派出”,却是欲盖弥彰。

7月11日下午4点,首相、陆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部长先后进入皇宫,奏请裕仁天皇出兵中国。

这个裕仁,平时一副不理国政的无为模样,其实骨子里跟那些躁动的日本军人相比并无不同,一样的鼠目寸光,一样的缺乏远略,一样的喜欢见到小利就上,能够称得上区别的,只是他平时装得更加道貌岸然,做事更缺乏担当而已。

对四位将相的上奏,他无一不核准,因为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到中国割肉的大好机会。

在接见的过程中,裕仁还特地问陆相杉山元:若出兵的话,卿以为多长时间可以结束战事?

杉山元本来想说三个月,话刚到嘴边,一想,天皇问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希望速战速决,三个月是不是太长了?

那就一个月吧。

启奏陛下,一个月即可!

裕仁“龙颜大悦”,准卿所奏,钦此。

在得到天皇允许派兵的旨意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即刻下令,命关东军和朝鲜军按照原先承诺的兵力,将人马开赴关内,并受华北“驻屯军”一体指挥。

7月11日,宋哲元还在赶往天津的路上,关东军和朝鲜军却已经出发了,你说那个什么“秦松协定”能有多少诚意?

然而从张自忠到宋哲元,却全都被蒙在鼓里。

由于考虑到原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正在病中,载仁在派兵的同时,又从天皇那里请得“圣命”,宣布由香月清司中将接替田代的职务,马上前去天津履职。

香月清司,毕业于陆大第24期,此前任教育总监。

这个教育总监,可不是教育部部长,而是管理陆军教育训练的负责人,陆军三个顶级主官,除参谋总长、陆相之外,就是它了。由此也可见香月的资历和日本对此次作战的重视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