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横飞。

下午五点,远征军占领回龙山,此时天还未黑,陈明仁没有食言。

打了一天“百无聊赖”的炮,奠定胜局的却是最后十分钟,中国将领的指挥才能和滇西远征军的战斗精神,让美国“观战团”目瞪口呆,并且赞叹不已,白修德还专门就此写了一篇通讯报道。

宝刀屠龙,谁与争锋?回龙山之战成为整个畹町战役的转折点。

除回龙山外,畹町还有其他高山和工事,有的工事据说比松山还坚固,黄杰在进攻前,曾预料即使攻克,也会出现重大伤亡。

经过回龙山之战,滇西远征军在美国人心目中又有了地位,美国联络官反过来劝说黄杰:“千万不要对堡垒硬冲,只要发现日军,我们就派飞机来炸,没事的!”

飞机来炸了几次,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对空还击,而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前线部队觉得奇怪,就派侦察兵前去一探究竟。

侦察兵小心翼翼地摸上去,在堡垒前没看到鬼子,再钻进去,也没有。

远征军迅速追击,一直追到畹町街上,也没有见到一个鬼子兵。

日军撤了,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溃退了。回龙山一战,已将松山佑三师团长和他的官兵们固守畹町的意志摧毁殆尽,乃至过去只有败退的中国军队才有的大崩溃也现身在他们身上。

前线的日本兵连中国军队的影子还没看到,就纷纷拼着命往后跑,无论“仙台武士”,还是“二残”,都一个衰样。谁要是倒霉晕倒在路上,哪怕你还有气,身边的同伴们也会毫不客气地扑上去,把你身上能吃能穿能用的东西全部扒光。

浑身光溜溜的可怜虫们,醒过来后只能祈求中国兵早点杀过来,这样或许还能救他们一命。

日军将在缅北和滇西的溃退之路称为“靖国街道”,等于说是进靖国神社可以开后门、抄近路了。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第二天,被称为“到东京之路”的中印公路得以完全打通。

第34章 烈焰中的军旗(1)

中国的跨国远征,却仿佛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第一次远征,失去了整整六万精锐,国内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的所有辎重装备损失殆尽,作为王牌部队的老第五军从此消失。

第二次远征,又是几十万主力进入云南和印度,经过大战,中国总预备军中训练及战斗力良好的部队,几乎完全消耗于缅北滇西两战场。

当重兵远征,主力他调,国内战场终于刮起了远超人们想象的暴风雨。

山水有相逢

1944年初,时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给自己卜了一卦。

给他占卜的这位“算命大师”在日本很有名,据说每年都给日本的商界名流预卜一年吉凶,当然不是每次都灵,而是有时灵,有时不灵。

不过,对于靠算命吃饭的人们来说,这一成绩也已经不错了,就跟打仗一样,一个人一辈子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胜率,足堪“名将”。

“算命大师”煞有介事地鼓弄一番,留下两条卜语,其中一条是:战局迄今虽无大变化,但年中至秋季将有进行大战的迹象,作战方位似在西南。

占卜后,冈村却没当一回事,因为这位被彭德怀称为“历来最厉害”的华北日军司令官,自发动“五一大扫荡”后,就使八路军转入了极度被动。在他看来,百团大战那还是好久以前的事,眼前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大战的迹象”。

1944年2月,冈村接到日本统帅部的一项最新命令,不由得大吃一惊。

占卜应验了,根据命令,日本即将在关内发动一场超规模大战,而北方指挥官就是他本人。

此次大战代号为“一号作战”,是想趁中国发动跨国远征的机会,打通大陆交通线,以便将南方战略资源运往日本,维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

对“一号作战”,日本统帅部是下了血本的,先后共动用十九个师团,兵力超过“七七事变”以来的任何一次。

既然要打仗,就要有新兵进行补充和守备交接,为此,日本国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动员,共动员五十一万人,超过日俄战争的两倍,称之为“亘世纪之大远征”。

这样的命令,冈村盼得很久了。

他是一个实力论者,向来就反对搞什么诱降,连引诱汪精卫都觉得没意思。

诱什么诱,你把“重庆军”都打光了,蒋介石还有什么实力跟我们对着干?

到现在才下这样的决心,实在太晚了。

可是晚下总比不下好,何况如果没有中国的远征,冈村怕是连这样的机会也不一定能捞着。

冈村的任务是渡黄河、取河南。

那年中条山战役后,中国统帅部就对豫省境内的第一战区进行了改组,由蒋鼎文、汤恩伯分任正副司令长官。蒋鼎文是早期中央军“老五虎”成员,但冈村并不在意,他重视的仍是汤恩伯。

在冈村担任武汉第十一军司令官期间,汤恩伯始终是其最大劲敌之一,从武汉会战到随枣会战,这对中日的超一流武将两度交锋,冈村都未能领先一招半式,成为他离开武汉时的一块心病和遗恨。

山水有相逢,我们又见面了。

日本将帅里面,冈村向以信任幕僚、放得开手脚著称,平时只抓大事和决断,作战计划均由参谋们负责起草,很少插手,但这次他一反常态,破例专门对属下进行了一番交代。

冈村所说的,是对汤恩伯的了解。

知道汤恩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我告诉你们,这是一个非常勇敢而且具有很深战术素养的支那将军。

他喜欢打运动战,随枣会战的时候,我曾猛攻他正面的一角,当时已经把他的一部分军队包围了起来,你们猜怎么着,他竟然敢亲率主力进行救援,并乘隙使第十一军陷入重围,为此,我们的军队受到了不小损失。

没有人天生喜欢打败仗,当冈村“复盘”的时候,心里显然是相当不好受的。

幕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也不由得发了毛。

汤恩伯如此神出鬼没,抓又抓不住,逮又逮不着,一旦出现,还能打得你飘啊飘,这次别又重蹈覆辙吧!

冈村似乎胸有成竹,“我自有计较”。

拿过作战计划草案,冈村指了指其中一支特种部队的编制:暂时隐藏起来,不要予以使用。

因为它将是战胜汤恩伯的独门秘技!

“虎师团”

1944年4月18日,“华北方面军”所属第十二军突然自黄河铁桥强渡新黄河。

这座黄河铁桥原来是平汉铁路的重要枢纽,早在花园口决堤前就被炸掉了。战前,日本从关东军方面调来专用器材,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修复,同时还在黄河岸边建立了一座小桥头堡。

由于自中条山之战后,黄河岸边皆无大的战事,乃至铁桥修复和桥头堡的出现,都未能引起第一战区的足够重视,以此埋下巨大隐患。

日军在发动强渡时,正是以这座小小的桥头堡为据点,确保了军队和辎重得以快速通过。

4月29日,第十二军已兵临许昌城下。

日本人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国演义》。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就是在宜昌反击战中曾被陈诚打得差点剖腹自杀的那位,他起初认为,许昌是三国以来著名的“军都”,曹操发家的地方,汤恩伯可能就在这里,因此不惜动用三师二旅团来围攻许昌。

素来行踪不定的汤恩伯恰恰不在许昌,在获悉许昌被围后,他曾派三个军前往救援,然而都无法进入内线。

许昌已成孤城,但即使这样,城池也不是那么好攻的。

守将吕公良,毕业于黄埔第六期,这是一个非常讲究军容风纪的战将,据说大热天上衣扣总是扣得整整齐齐,寒冬腊月也从不把手伸进裤袋中取暖。

吕公良治军也很严格,幕僚常称他有当年曹操在许昌割发代首的风范,他则坦然言称:“我没有曹孟德那样的雄才大略,却一定不会像曹操那样叛汉不忠,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我会尽一个军人的天职。”

有其将,必有其兵,吕公良的新二十九师只是个新编师,力量并不强,但他们在面对日军重兵围攻时,仍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作战意志。

当战斗进入白热化时,军官们身先士卒,肠子打得流出来都不肯稍有退却,团营长直接拿大刀将冲进城内的日军砍倒在地。

一天之后,内山司令官发现自己的部队伤亡在不断增加,而守军却异常顽强,没有丝毫要撤退的迹象。

内山曾担任关东军炮兵司令官,多次尝试过将炮兵前移直接支援步兵的打法。进攻受挫后,他将山炮推前,进行直接瞄准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