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陈诚不同,他是能少报就少报,绝不会往多报,每次打完仗都强调他的部队损失不多,粮食弹药也不缺。

第20章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3)

当然谁都不是神人,到部队真的揭不开锅,陈诚有时也不能不采取一点变通办法,但他始终坚持所谓“营私不舞弊主义”,即想办法挪来的钱不准放个人腰包,一定得补贴军费缺额。

宜昌反击战后,陈诚开办了战时干部训练团,亲自主讲,给抽上来的军官讲授战略战术和各兵种专业技能,同时结合第六战区所处地形特点,不间断地组织各部队进行以山地战为主的作战训练。

你卧薪尝胆了,战斗力不提高都难。

横山勇想出奇兵迂回绕击,结果不仅没绕成,“奇兵”还遭到伏击,连大队长都被打死了。

再看那三个师团,没有哪一路能突破守军防线,无奈之下,横山勇只能把关注点聚焦到石牌之上。

中国的伏尔加格勒

石牌要塞下距宜昌仅三十里,其炮台可以封锁江面,使日军无法溯流而上,过去驻宜昌的第十三师团也曾多次组织进攻,但因陈诚部署得当,最后全都无功而返。

占领石牌要塞,已成了武汉第十一军此次西行的最大突破口。

横山勇本人在宜昌亲自坐镇指挥,第十三师团担任最外侧掩护,名古屋第三师团和第三十九师团合力涌向石牌,使这个要塞前一下子集中了多达四五万日军主力,场面十分吓人。

石牌守卫战成了胜负关键,石牌一破,重庆即暴露在外,除弃守别无他途。此时统帅部虽已应陈诚请求发出调令,分别从第五、第九战区抽调援兵,但到达需要时间。

蒋介石亲自给陈诚打来电话:“石牌要塞必须独立固守十天,使之成为中国的伏尔加格勒,若无命令擅自撤退,即实行连坐法。”

自从回到恩施后,陈诚的表现一直都很镇定,但这时也紧张起来。

问题就是派谁守要塞。

石牌一线的防守部队各有其责,且有一半以上都很疲乏,就怕调到要塞后作用没起上,反而被横山勇趁机找到防守漏洞。

不能呼啦啦都去,只能派最出色的。

在陈诚心目中,这个角色非他的第十八军第十一师莫属,那是他起家的根本,荣誉的象征。

平时你说陈诚怎样怎样不行都可以,唯独不能当着面说第十一师的坏话,有那不识时务的,陈诚听后铁定会一蹦三尺高:你才不行呢,你的部队不行,你全家都不行!

显然,在这样的部队里,陈诚会配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第十一师师长胡琏,陕西华县人,毕业于黄埔第四期。

胡琏与张灵甫相当有缘,他们是老乡,是同窗好友,又是黄埔同期同学。据说年轻时连媒婆都是做的同一家,两个小伙子条件都那么优秀,让女方一时也觉得无法取舍,弃谁都觉得可惜,最后,还是姑娘本人通过相片选中了张灵甫。

胡琏其实也一表人才,可要拼帅比靓的话,他确实不是军中第一帅哥的对手。

胡琏与张灵甫是同乡兼同学

脸蛋是爹妈给的,天生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个没办法,有办法的是后天努力所能获得的成就。在人生的跑道上,胡琏一直紧逼张灵甫,淞沪会战时,同居团长的哥俩均搏命罗店,胡琏还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过日军坦克。

有那么一段时间,胡琏的风头似乎被张灵甫完全盖过了。就在后者扬名万家岭、立下殊勋时,胡琏还在敌后打游击,不是炸铁路,就是埋地雷,每天忙忙碌碌,刀口舔血,但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得劲。

胡琏本来就是第十一师的老人,陈诚又以喜欢提携后进著称,在华中逐渐成为正面主战场后,他便把这位新生代将才调回了第十一师。

石牌守卫战前,胡琏刚刚升任第十一师师长不久,用将之力,没有比这更好的时候了。

可是要说到死守石牌,并且一守就得守十天,谁都没这个把握,陈诚没有,胡琏也没有。

长江上的要塞,以马当规模最巨,号称“水上马其诺”,但也就几天就失守了,此后的大大小小要塞,都从来没有能守住的纪录。

石牌守不守得住还是个未知数,要死在这里却是肯定的了,胡琏把指挥所移到石牌前沿后,刷刷写下了五份遗书,老爸老婆,亲亲眷眷,一人一份,连“死后记得多烧纸钱、子女长大后要参军为父报仇”这些话都说了。

省钱之法

胡琏有拼命的决心,不过他并不是一个鲁莽汉子。

能从黄埔二期以后脱颖而出,光有悍勇是不够的,必要的智慧一点都少不了。

一个师你就算是再强,也没有办法硬扛两个师团,何况其中的名古屋师团还是老牌师团,如果敞开来打,别说十天,没准一天就会消耗一空。

当游击队长那会,因为本钱少,胡琏天天琢磨的就是虚虚实实的一套,曾经一面假装攻击日军据点,一面掩护海军陆战队在江上布雷,为此炸沉过不少日军舰船。

正规军当然不同于游击队,但道理都是一样的,钱不多,你就得省着点花。一个师,胡琏只抽师机关和一部分兵力守阵地,主力都被他藏到了后面。

兵力少靠什么,靠山地之险。

5月25日,横山勇下达了对石牌一线的侵占令。三天后,第三师团和第三十九师团都已接近石牌正面,并与第十一师交上了火。

此后不管战斗多么激烈,胡琏始终坚持着他的“省钱之法”,把每个山头都利用起来,而每个山头上不过一个连。

除了连,他还用排甚至班。这些班排化整为零,组成一个个战斗小组,每个组不过两三个人,带上一挺机枪以及吃的喝的,就蹲在山洞里,洞口一封,留个小口,就是天然的机枪掩体。

从班到连,人很少,但火力不弱。

山洞也成为天然掩体

5月29日,离横山勇发起攻击刚刚四天,其攻势已达高潮。石牌要塞前,日军一波接着一波,以密集队形作锥形深入。

石牌一线的防守总指挥、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怕胡琏守不住,便请求陈诚变换阵地,往后移动。

陈诚反复考虑,以为不可。

诱敌深入不能把横山勇给诱到重庆去,石牌就是最后的袋底,只有在这里顶住第十一军,才能把袋子罩到横山勇的头上。

但是袋底可能会漏的危险,陈诚也不能视而不见,在要求继续守住石牌的同时,他命令各处已增援到位的兵团提前投入反攻,以减轻石牌的压力,而尚在路上的部队则需快马加鞭赶来。

石牌的情况究竟怎么样,陈诚心里也不由得唱起了那首叫做《忐忑》的神曲。

他直接跟胡琏通话,把蒋介石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问对方有没有把握守住要塞。

胡琏回答:“成功没有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陈诚放心了。

将有死战之心,士必无贪生之念,石牌一时半会还丢不了。

5月30日,石牌守卫战的激烈程度达到顶点。

胡琏第十一师的官兵端起刺刀,围绕山头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三个小时之内,听不到一声枪响,双方就是刺刀上见输赢。

三个小时后,已经冲上山头的日本兵被尽数刺倒。

这绝对是见功夫的一仗。抗战时期,能刺刀对刺刀地跟日军主力较量的中国军队很少,所以当年冈村宁次只要看看自己士兵身上的刺刀伤,马上就能推断出对手是否为蒋介石军队主力。

此时,胡琏仍然没有动用大部队,照这个样子下去,他守上十天毫无问题。

横山勇的信心开始动摇。

随着陈诚下达反攻令,担任外侧掩护的第十三师团压力不断增加,若是再硬撑下去,别说无法攻破石牌,甚至还可能连累宜昌的防守。

撤吧,甭管多么不情愿。

当天,日军接到撤退命令,中国的“伏尔加格勒”守住了。

鄂西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在恩施召集军师长会议,问胡琏在防守时用了多少兵力,得知他从头至尾才用了两个营后,不由得又惊又喜,一再要求其他部队向胡琏学习,争取也能以少击多。

胡琏因石牌守卫战而一战成名,后出任第十八军军长,到达了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虎部队

5月30日,空军向陈诚提供情报,认为日军有退却迹象,陈诚遂于当晚发布追击令。

前面四任第十一军司令官,除了冢田攻没怎么正常打过之外,其余打仗的到后来就没一个不被追。不过这也没什么可叫屈的,归根结底,世上好事总不能你一人独吞,刚出家门的时候,不是个个比比划划,挺得意挺来劲的么?

关键是“勇哥”的心理素质不好。从他进攻洪湖起,一路顺风顺水,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