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吃完早饭,他又把手下一干团营长叫过来训话。

你们昨天打的那叫什么仗,竟然没有俘虏,连日军番号和主将都不知道,这是打的混仗!

团营长们都是一愣,表情十分困惑。

这要求也太高了吧,谁不知道,鬼子很难俘虏,难道打退日军,守住阵地还不行?

成天混在一起,郭勋祺对他这些部下心里在想些什么,自然也一清二楚,于是下了断论:打仗,光打退敌人是不能算数的。

大家都傻呆呆地盯着他,那你说,怎么才能算数呢。

郭勋祺大手一挥——俘虏敌人,夺得武器,算数!

可是这个难度越来越大,对郭勋祺是这样,对刘兆藜也是如此。

那一天仗之所以能打得那么漂亮,细究起来原因很多,包括第18师团是个新编师团,包括这个师团轻敌冒进,包括川军首战士气高昂,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炮兵营的帮忙。

大炮就是个活宝贝,谁都离不开。

可让人不爽的是,那个炮兵营长却死活要撤走。

白天立了功,但功劳都是人家的,自己只能做无名英雄,更重要的是,在亲眼目睹战斗的激烈状况之后,心里就打开了鼓。

看起来,这可不是帮忙的问题啊,弄不好一个炮营都得栽里面,到时候如何向上面交代?

忙,我帮了,兄弟之情,也算有了,明天我就得奉命开拔南京。

郭、刘都是一愣,不是说好四天吗,难道再多留一天也不行?

别说一天,半天都不行。尽管川军百般挽留,就差磕头作揖了,但炮营还是开走了。

炮兵一走,仗就不那么好打了。

如果说俘虏日军是理想,眼下郭勋祺却得面对现实,缺了炮兵,要是日军再用坦克来冲击,可如何是好?

在这方面,哼哈二将都不约而同地使出了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即把中间的公路让开,摆出一副请君入瓮的架势。

二位的空城计都成功了,因为吃了昨天的亏以后,第18师团根本就不敢再走正面,而宁愿从两翼展开进攻。

两翼也很难对付,但郭勋祺不管这些,他想的还是要抓鬼子。

好消息来了,在打了两三个小时后,部队终于将两三百日军包围于夹沟之内。

这真的是瓮中捉鳖,郭勋祺高兴得手舞足蹈。

格老子,今天我非得亲自到沟里去捞两个日本兵出来,然后带回来仔细研究一下。

此时炊事兵已经把饭端了上来,郭勋祺却乐得连饭也不想吃,带着两个卫士喜滋滋地就往夹沟赶去,那样子跟急着去网兜里收鱼的老渔夫差不多。

一个人太兴奋,就难免大意。

太湖边上,一直隐伏着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看到兴冲冲跑出来的这几个人,立刻端起枪瞄准射击。

三八大盖的优点之一,就是射击的准确率很高,但或许是郭勋祺一开心,动作幅度比较大,子弹只击中了郭勋祺的大腿,不过这也够他受的了。

郭勋祺是由卫士背着回去的,而等到他转移到后方时,仍然没有听到抓获鬼子的消息,这真是一件憾事。

第18师团在吴兴碰了壁后,开始将进攻重点转向另一方向——安徽广德。

我去广德,只是路过。因为要去皖南的话,就必经广德。

一行人是冲着李太白的桃花潭去的,但是车子在经过广德县城中央的时候,几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显见得那是一座颇有些年代的古代城楼,下了车后,我们钻进城楼,东望望,西瞧瞧,一抬头,赫然看到城楼上嵌着三个字:鼓角楼。

让我惊异的是,题款作者竟是曾巩!

有一段时间,我对《唐宋八大家文钞》特别感兴趣。编者对曾巩十分推崇,几乎尊其为八大家之首,一本文钞,他的文章占了最大篇幅,也充分表明了曾文学家在文坛政坛上曾经拥有过的地位。

回家后我特地翻查了资料,才知道鼓角楼实际上是广德县衙所在地,而曾巩不仅为它题名,还专门写了一篇记。

作为北宋的大名人,能如此破格,似乎早早就预示了这座城楼的不同凡响。

果不其然,到了南宋,一个此前尚默默无闻的年轻将领登临此楼,指挥与金国女真作战,六战六捷,举国为之轰动,他的名字叫岳飞。

再看下去,就跟我将要写的人物联系上了。

饶国华,四川资阳人,时为川军中将师长。

11月27日,第18师团对饶国华镇守的广德发动全力猛攻。那几天气温骤降,尚穿着夏装的川军官兵冻得浑身哆嗦,只能靠嚼食随身携带的干辣椒来抵御寒冷,而广德前沿又为一片平原,基本无险可守,经三昼夜拼杀,饶国华师伤亡惨重。

11月29日,饶国华担心自己守不住广德,遂连夜乘车到集团军总部谒见唐式遵,请求增加援兵。

唐式遵却正在焦头烂额之中,认为各个点都要守,哪有多余的兵给你,不仅没派援兵,还冲饶国华发了顿火。

回到军营,饶国华深感情况严重,广德已至危急存亡关头,他发出通令:人谁不死,死有重于泰山,我已做好报国准备,阵地在我在,阵地亡我亡。

11月30日,饶国华亲自到前线督战,但当天战斗异常激烈,川军终于支撑不住了。

眼前日军像潮水般涌来,而自己的部队却像潮水般在溃退,乃至到了不听从指挥的程度。

饶国华长叹一声,他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广德城的后方师部。

这位中将师长没有选择逃命,而是给刘湘、唐式遵各写了一封遗书。

诸君还记否,出川时,我们曾共同表达过誓言,失地不复,誓不返川,胜则生,败必死。现在败了,广德即将失陷,但是我会记得当时的誓言,绝不会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

失败,并不都是耻辱的象征,只在于你失败之后如何抉择。

饶国华带着卫兵赶到广德机场。

这是华东两大机场之一,除了杭州笕桥机场,就是此处,中国空军曾多次从这里出发,与日军进行空战并创造过辉煌。

绝不能让它完好地落入日人之手。

饶国华下令,将机场点火焚烧,予以彻底毁坏。

做完这一切,饶国华来到了城门外。

虽然日军已经迫近眼前,但他丝毫不感到害怕。人活世上,不过聚散而已,只是出川时的心愿未了,漫长的冬天却已将来临。

背后就是鼓角楼,是素重气节为人师表的曾巩,是怒发冲冠仰头长啸的岳飞,对不起,我给你们蒙羞了。

饶国华最后看了看这座即将陷入苦难的城池,他没有流泪。

春天不会远了,黑夜也终究无法吞没黎明的曙光。

他盘腿坐下,忽然朝日军即将进入的方向怒目而视,并奋力大呼:德国威廉二世曾那么强大,一战后仍要灭亡,何况你小小日本,看着吧,将来一定会自食其果!

随着一声枪响,将军随即倒下,手里握着自杀用的手枪。

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城陷,将必同亡。

第20章 风过耳(1)

在太湖北岸,陈诚率部边打边退。

他在撤到苏州后,本可依托吴福线布防,但是日军的又一次突然迂回,使这一意图化为泡影。

11月13日,京都第16师团在长江南岸的白茆口登陆。

白茆口离福山港非常之近,而京都师团的用兵方向也十分明显,就是冲着其侧背而去的。

11月16日,福山失守,陈诚连停顿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只得继续撤往江阴。

他还有最后一道国防线可守——锡澄线(无锡至江阴)。

可是这时人心已渐渐难以收拢,所以依托锡澄线固守的计划只能再次落空。

后来对于国防线未起到作用,一般都归咎于其本身的问题,议论最多的就是无人守备以及找不到工事钥匙。

其实原先这里都有守备部队。

可是由于淞沪战场的需要,他们也像上海两侧的警戒兵团一样,早早就被作为补充兵员,全给吸纳到主战场上去了。比如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其组成就是原来两道国防线上的地方保安团。

这些守备部队被调走后,国防线工事的钥匙就临时交给了当地的保长。然而保长不是军人,人家也是老百姓,又没受过军训,听到前线风声鹤唳,那是非赶紧逃命不可的。

结果部队撤到这里后找不到保长,拿不到钥匙。

不过这些实际上也并不是最主要的。

找不到钥匙,可以砸,可以撬嘛,那锁也不是金刚所铸,事实上,陈诚嫡系的部分中央军,就选择了直接撬门而入,只不过因为对这些工事不熟悉,运用起来较为困难一些,但毕竟也紧紧巴巴地守了那么几天。

大多数部队在通过时,却是连停下来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只是一路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