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东的第4军,“钢军”即指广西的第7军。

本来说要像税警总团那样守,但时任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坚持要通过主动进攻,打一场漂漂亮亮的闪击战。

10月21日,桂军第48军向日军发起进攻。

闪击要出敌不意,可惜这一目的实际并未能达到。经过重新补充,已经弹药充足的日军各师团竟然提前“闪击”了桂军——整整提前了12个小时,也就是说快了半天。

日本人在破译电报方面的能力极强,闪击战的失败,很有可能就是行动计划泄密的结果。

桂军在这一战中损失很大。

广西官兵作战英勇,战场之上,他们个个端着刺刀冲在最前面,人人唯恐落后,没有一个肯弯着腰或匍匐前进的。

这在内战中也是一种战术,而且很有效。因为彼时大家火力都不强,最怕的就是这样面无表情地径直冲过来,胆小的准得被吓得尿裤子。

可是外战不是内战,日军的枪炮太猛了,结果打到最后,就变成了类似于《火烧圆明园》里的场面,桂军一排排地往上冲,再一排排地被打倒,直至场上剩下最后一个旗手在血泊中挣扎。

白崇禧在后方听到战报后,痛苦万分,乃至于一连好几天都不肯吃一点东西。

攻是不可能了,只能再收回来守。

经过顽强固守,金泽师团投入一线的进攻部队被桂军打到了不堪境地,原先一个步兵中队有180人,相当于中方的一个加强连,现在只剩下了20人不到,连编一个班都困难。整个师团伤亡总计达到6000多人,也就是说主力的一半没了,要知道,这可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老兵。

第13章 失落的钢盔(2)

其他师团更是惨重,第101师团伤亡已接近9000人,基干部队所剩无几,到了欲哭无泪的程度。

自发起新的攻势以后,日军伤亡率再次刷新纪录,向三万进军,总计伤亡数已接近六万!

日本师团的规模通常介于我们的师和军之间,基干部队大致在1。2万人左右,加上七七八八的特种配属部队,可以达到两万多,也就是说,若无补充兵源不断接济的话,此时可以直接取消番号的师团至少是4~5个。

上海太难打了。

这点不光松井没有预料到,来沪参战的日本兵,包括他们身后的国民也大多没有心理准备。

20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老人对中国的江苏和上海都非常熟悉,甚至能叫得出宝山、罗店、月浦、蕴藻浜、大场的名字。

我说的,还不是侵华老兵。

事实上,当时非常多的军人家属都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通知单。那是一份死亡通知单,上面战死一栏,无一例外都填写着以上那些地名。

这种刻骨铭心的印象,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难以自行消失的吧。

与此同时,则是华北战场“连战连捷”的消息不断传来。

华北方面军第1军占领了河北石家庄,第2军打到了山东德州,蒙疆兵团攻克了绥远的包头。

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

我们累死累活,几乎拿鲜血和尸体在铺路,却还是步履维艰,占领每一座阵地,都要死伤无数人,北方那帮家伙怎么如此轻松就能得手呢,难道我们面对的不是同样的中国军队?

松井实在想不通,但想不通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实在是骑虎难下了。

他一边向统帅部告急,请求派出更多援兵,一边继续督师前进。

金泽师团又是首当其冲。

幸存者们,大家来集合吧,举行最后的誓师,向裕仁天皇亲授的军旗表决心,勇往直前,定夺阵地。

可是,看到前方战况如此之惨,官兵们都已心知肚明,此一去,必难生还,于是原本应该“壮怀激烈”的誓师会竟然变成了哀哀切切的告别会。

10月23日,南战场达到沸点。

经三日血战,桂军基本把精华都打光了,能拼能杀的老兵十不存一。此前,其他各军军官伤亡至多到团营级,旅级很少,但桂军光旅长就战死了六七个,有一个师的军官甚至全都伤亡了。

陈诚被迫将桂军撤下休整,防线也退至大场。

在陈诚撤军之前,上海派遣军发动的进攻几乎已陷于停顿,打不动了,特别是像第101师团这样的新兵部队,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一些官兵在日记中甚至有了悲观厌战的情绪。

可是守军一撤到大场,松井马上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精神重又振作起来。

他可以腾出场地,利用南面相对开阔平坦的地形,去着手建立一个陆上机场了。

其实从善通寺师团登陆川沙口开始,上海的天空已经很少能看到中国的战机了,日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因此松井的出发点,不是要进行空战,而是要发挥空中特种部队的独有优势,去打击陈诚的地面部队。

空中的此消彼长,缘于日军飞行战术的改变。

整整六周的相对沉寂,日本海军航空队并没有在家睡觉,而是关起门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为什么看起来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超对手的航空队,会较量不过相对孱弱的中国空军。

最终他们得出了结论,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这将给中国空军带来灭顶之灾。

当再次卷土重来,轰炸机周围已经布满了护航的单翼战斗机,它的名字叫96式。

96式是当时日本最好,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战斗机,它的速度比美国鹰式战斗机都要快得多。96式其实早就研制出来了,只是受“战斗机无用论”的影响,一直没派大用场而已。

9架轰炸机,配合着27架96式,中国空军出动了16架鹰式,结果11架被击落,而96式毫发无损!

陈纳德大为震惊,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一切都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96式不仅在性能上要略胜于鹰式,其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在整体上也要超过中国飞行员——哪怕是其中最优秀的部分。

与轰炸机飞行员不同,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受到过严格的空中格斗训练,不仅配合默契,而且善于在空中制造各种各样的圈套。

比如诱饵战术。与陈纳德的“空中马戏团”一样,它也是由三架战斗机组成的,其中一架故意露出破绽,如果你分辨不出,被它诱进伏击圈,另外两架就会紧紧咬住你的机尾,直至将你击落在地。

又比如囚笼战术,实际上也是一种诱饵战术。

假如你忽然看到一组96式战斗机集体在空中翻滚,样子像松鼠在旋转的笼子里打转一样时,你千万不要试图去接近或攻击它们,因为那是一个可怕陷阱。

一旦你上当,被骗进这座“囚笼”,就会有一架日机悄悄地离开队伍,然后从你背后忽然出现,直至杀人于无形。

这些战术都需要有极高的飞行技术来配合,即使是顶尖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也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做到。

陈纳德曾亲自驾驶一架鹰式战斗机临近观察,不料连他自己都差点被困在“囚笼”里出不去。幸亏美国人飞行技术高超,采取了同96式一道翻滚的办法,才使背后的杀手未能找到可乘之机。

一流的飞机性能,一流的飞行技术,再加上一流的飞行战术,当96式护卫着轰炸机冲过来时,迎战的中国战斗机就像纷飞的雪花一样被击落下去,只有一些技术最好的才能做到驾机全速逃离。

当然还有死也不肯服输的男子汉,比如陈纳德的中国高徒刘粹刚。

看到日机天天在南京上空肆虐,而且如入无人之境,他气得哇呀呀大叫——大丈夫可杀不可辱,誓斩尔等鼠辈!

就像《三国演义》中关云长那样的猛将,一捋颔下长须,大喝一声:取我宝刀过来。

在登上战机之前,刘粹刚把身上的钱包取出来,交给机场上的一位东北老乡:钱包里的钱不多,如果我战死当场,将来捐给抗战者,聊表一点心意。

刘粹刚单机杀向敌群。

刚闯进去就落入埋伏,后面突然杀出的一架96式,一口将刘粹刚死死咬住。

刘粹刚拼命摆脱,但鹰式仍然受了伤。受伤之后,战斗机开始失去平衡,只能左转,不能右拐,甚至有坠毁的危险,而日机仍然不依不饶,紧追其后。

你高飞,他就高飞,你低掠,他就抵掠,凭借高出一筹的爬升和速度,牢牢地压着你一头。

两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96式已经贴近鹰式的尾部,日军飞行员兴奋莫名,在他看来,猎物已经插翅难逃。

处于这种情况下,既使你是王牌飞行员,百分之一百也得缴枪或者完蛋。

然而就在日机要瞄准射击的一刹那,令人惊诧的一幕出现了,中国飞机忽然来了一个“巧妙的急转弯”,这一动作从轨迹上看,像一个直“8”字。

立刻,鹰式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