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谋!不能让记者们受他摆布。”苏刑涌起强大的信念,走到大堂前台道:“给我开一个房间。”
“对不起。标准间和商务套间都没有了,现在只剩下间行政套房。”香山饭店的服务员笑的很甜。
“简直比的上重工业基地了。”一个记者小声说话。
杨明就在他旁边。大声道:“海上钻井平台,就像是把一个重工业的工厂搬到海上,你们别看它有7500吨重,但是,等到一个油井采完。它还可以移动到别的地区去继续工作。一个海上钻井平台的寿命长达30年,不仅能够给中国生产石油,而且能够租借给外国人赚取外汇,一台石油钻井平台的日租金可以超过10万美元……”
“1天10万美元?”直接的金额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也就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
苏城给予肯定的答案,道:“我们生产的石油钻井平台,如果租借给中东的其他石油公司。每天的租金最少要12万美元。”
“钻井平台,是大华实业做的?”
苏城无比肯定的道:“由大华实业研发设计,由中远船务进行工程制作。可以肯定的说,华106作为三代钻井平台,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正在中远船务生产第三艘华107号将是定型后的第二艘,预计明年1月就将布置在瑟坦油田。届时,瑟坦油田的产量将达到每天8万桶,也就是每年400万吨。以国内标准而言,也是超大型油田了。”
年产400万吨,是埕岛油田顶峰时期的双倍产量。而在1989年末,瑟坦油田的即时产量是埕岛油田的4倍。虽然双方的产量都会增加,但瑟坦油田将会增加的更多。
知道的记者纷纷表示惊叹。有人不等录像放完,就问道:“瑟坦油田的产量预计会有多高?”
“到1990年中期,我们预计将开采4到6座海上油井,将日产量提高到10万桶每天,600万吨每年。还有可能更多。”
苏城说话的同时,电视上也正在播放华106当日钻出石油的景象。
虽然很多人都不懂得开采海上石油的心酸。但是,看着数十名中国工人。围着黑色的工业流又跳又笑,看着老外工程师也冲进了黑色石油雨**同欢庆,就能明白这股喷涌的石油的重要性。
刹那间,苏刑也有些受到感动,但也就是刹那间。
苏城的成就越高,对他威胁就越大。苏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苏家的资源流到另一个私生子手中,任何人都不行……
录像放完没多久,苏城就谈到了大华实业的投资,说道:“我们大华实业准备将利润分成三部分。其一是企业再生产,其二作为现金储备,其三准备用于投资购买工厂。”
“你们有目标了吗?”财经记者率先发问。
“是的,我们其实已经收购了两家外国的船业公司。我们原本希望收购天*津石油机械总厂,现在则部分放弃了。”
“为什么?”
苏刑盯着台上,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所有报纸都听招呼上。苏刑已经打定主意,如果苏城说到津石总厂贷款的问题,他就大闹会场。
但苏城没有说贷款的事儿,他看着台下,笑道:“主要是因为天*津石油总厂的三角债问题很严重。也就是说,从账面上看,津石总厂好像有些盈利,实际上,由于应收款都收不回来,他们的盈利只体现在账面上,企业本身的现金极少,其实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状况。”
三角债,是中国在90年代遇到的第一个经济难题。在1990年4月新华社发表国务院决议前,它就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了,比起违规贷款这种黑暗故事,三角债是光明正大的难题。
只看记者们打出的成片闪光灯,就知道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程度。
在1989年,记者们的关心,就是社会的关心。
正文 第224章 连锁超市
10月24日是个星期五。
在一周工作44个小时的状态下,周五的衙门还算平静。各部门各做自己的事儿,该签字的签字,该整理文件的整理文件,该喝茶的喝茶。
苏刑摆出一副龙门阵的架势,自到了办公室以后,就展开办公室的报纸,认真的看了一遍,眼眉都笑开了。
没有一家报纸报导津石总厂的贷款问题。倒是有一些报纸说到了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也有说到三角债问题的,苏刑全不关心,只是得意的想:借他们三斤胆子,也不敢不听招呼。
预想中的风险消失了,苏刑得意的哼着小曲,又去了单位的阅览室,看那些办公室不放的中小报纸。
部委阅览室,等闲没有人来,坐在里面的是个快40岁的老板凳,见了苏刑,弹簧似的跳了起来,笑问:“苏科怎么来了。”
苏刑就很自如的说:“看看最近有什么热点。”
“热点啊,那就是旧金山大地震了。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估计财产损失二三十个亿,美国保险公司统计的是40亿美元。你说说,40亿美元要多少?建的东西太多了,也是麻烦。”
“听说震了15秒钟,那就是1秒2亿美元了。”苏刑配合的说着,自己却在翻各个报纸的财经版。
“苏科关心经济啊。”人家还在他后面看着呢。
“正好有空,老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比较集中出现的?”
“国内经济呀,那就是三角债了。”
“怎么说?”
“中央不是一直说要清理三角债?昨天好像又被大华实业给闹起来了,你看报纸上说的……”老王随手扯了一个早报,指着二版头条,道:“大华实业宣布,坚决不允许应收款的延期支付,要杜绝三角债。还指出几家三角债严重的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所以,这报纸都在热议呢。不让延期支付可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他们是私企,钱比面子重要,和国企不一样。”
“大华的消息多吗?”
“挺不少的。也有些谈三角债不说大华实业的,呶,《法制日报》就不谈企业光谈政策。《参考消息》谈政策就更多了。咱们的金部长都有说话,你看……”
金副部长接受采访,说明“三角债”确实升温了。这让苏刑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语道:“这么说,三角债的事。比大华实业的新闻发布会还要热了?”
“那当然,三角债是中央关心的事,各大报纸都要着重报道的,同一家公司的事,一家报纸总不能发两篇文章吧。大华的发布会,最多就放在二版,好多报纸可是把三角债放在头版的。我看这些报纸的意思,中央说不定真的要动手清理三角债。”老王说着笑了一下,道:“不过。要是没有三角债,大华实业也蹭不上这么多的报纸,像是《法制日报》这种中央大报,平时哪会理他,你说对不对。哦,晚上好像还有电视台说这个,电视报呢……”
“中央台吗?”
“那倒不是。”
“这是为了什么?”
老王看苏刑问的认真。于是笑着回答说:“也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明天了,估计大家只会谈三角债,不会谈大华实业了。”
苏刑心想:这样最好。
他稍微轻松了一些,又看报纸上的评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阅览室的门被猛的推开。
“有没有人见到苏刑?”说话的人声音挺大,房梁都在嗡嗡作响。
推门的是许秘书。左手夹着公文包。大背头梳的油亮,露出好大一截额头出来。
“我在呢,什么事?”苏刑整了一下衣服,他每天都穿的很严肃,以掩饰自己的年龄。相比其他人,他的着装也是最正式最花钱的,其他同事,如果没有家里的帮衬或者其他资金来源,根本做不到四五套西装混着穿。
见苏刑还在慢条斯理的整衣服,许秘书急的跳脚道:“苏书记等你,快走吧。”
“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
“电话也找不到你啊,唉,快走吧。”许秘书也是大秘一只,他亲自过来,自然代表了苏东元的态度。
苏刑最怕的就是老爹,不禁疑惧再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唉,昨天的事。”许秘书看了眼老王,口中道:“我们去车上,边赶路边谈。”
苏刑一凛,快步跟上。留下老王若有所思。
同一时间。
祁蒙和丁志鹏联袂来到济*南动力机厂。经过2年左右的建设,济南动力机厂的厂区又有了极大的不同,亭台水榭且不说,在80年代并不稀罕。
但是,徘徊于厂区的人流量之巨大,却让两个人吃了一惊。三分钟一趟的班车和10分钟一趟的公交车络绎不绝,数以百计的人空手进入厂区大门,或者提着满满的塑料袋离开厂区。
“这是做什么?”祁蒙问济*南市的陪同人员。
“叫超市,也叫自选商场。是济南动力机厂用旧厂房改造的。卖各种杂货,日用品,全济*南市的人都来,还有外地人也来看的。”
“就在厂区里?”祁蒙印象里的国企工厂,都是封闭而**的,眼见这个超市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