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魔借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坤推断,这张图应该是某个团队或家族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而成,而那个团队或家族和山本铃所在的组织有密切关联。

但是路线图上全是形形□的图形符号,没有一个可辨识的文字,从洞外江流的走向来看,这幅路线图与魔鬼眼所在的水带有很大差别,几乎没有一处能对得上号。

周坤指着路线图问顾易贞:“你确定这是魔鬼眼内部的路线?”

顾易贞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只要找到一个人,就能确认这张图的真伪。”

为防万一,周坤把这张路线图复印了几分备用,一行人便在厂里整理行装,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离开瓦山镇,换顾易贞带队。照她的说法,想走那条能绕过洄流带的路线,必须先找到一个协助伙伴。于是坐上大巴,行驶了四五个小时,来到一座水上渔村。这村子原本是个小渡口,被作废以后就变成了渔民聚集地。

在港湾里,密密麻麻停泊了数十艘渔船,有大有小,有木船也有铁皮船,船与船之间由链条相接,在水面上铺成一大片,靠岸的栅栏上挂满了锚,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渔民们以船为家,平常生活都在船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时已近黄昏,阳光铺洒在水面上,泛出粼粼波光,映照在渔船上,折射出变幻多端的水纹。哈巴狗懒洋洋地趴在甲板上打呵欠,寥寥炊烟从浮荡的渔船上升起。这里远离普通乡镇的喧嚣,展现出另一种水上村落特有的闲适和宁静。

江岸和村落之间由一条宽仅几寸的木板桥相连,人站在上面晃晃悠悠,很容易重心不稳,想要进村,还真得使出走独木桥的技巧。

和木板连接的水泥船叫村头屋,四个渔民正在甲板上打牌,见来了陌生人,全都起身相迎,围上来问是要买鱼还是坐船。

顾易贞说:“听说你们村里有个独竹漂高手,我们来找他打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原本是一种水上生存技能,最早是在土家族民众间流行起来,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项富有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

运动选手脚踏一颗楠竹漂流在水面上,只依靠一根细竹竿为浆,表演“乘风破浪”的高难度技巧,说是运动,不如说杂技来得贴切。

而顾易贞说的“打竹漂”又比“独竹漂”的技巧高了一个境界,是指用独竹漂的技巧载人渡水,这难度可比单人划独舟难了不知道多少倍。擅长打竹漂的牛人,五根指头就能掰得过来,属于稀有生物。

四渔民相互对望,有三个坐了回去,留下一个红脸汉当向导,把人带到靠近村尾的一艘木板船上。甲板上没人,一个废旧的油桶架着口大铁锅,锅里正烧着水。

红脸大汉吆喝了一嗓子:“老船头!有人要打竹漂,干不干”

就见一个老渔民从船篷里走出来,他微驮着背,皮肤黝黑起皱,眼窝深陷,嘴边长着一圈稀稀拉拉的灰胡子,叼个烟斗,上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小马褂,敞开胸怀,露出精瘦的排骨架,胸口挂着一个麻布袋,用红绳拴在脖子上。

这老渔民名叫童自来,今年六十五岁,曾是渔队队长,因此大家都喊他老船头,即使现在不干了,习惯性的称呼还是改不掉。

老船头见有陌生人到访,便拿下烟斗,用黑豆子般的小眼珠盯着来访者打量许久,然后用带着浓厚乡音的方言问道:“干啥打竹漂?前头有渡口,咋不去搭船坐轮渡?”

顾易贞看了看周坤,周坤早已经想好了一套说辞,这时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要去魔鬼眼,现在有洄流,船过不去,非得老师傅打竹漂带我们过去不可。”

老船头像听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咬着烟嘴子说:“啥?魔鬼眼?那地方不能去,别说船,就是一根树枝子飘过去也得沉底,你当我那竹漂能飞啊?不去不去!走走走。”

周坤冷下脸,亮出警员证:“最近有游客在魔鬼眼浮岛水带失踪,据知情者声称,是你打竹漂带他们过去的?人呢?”

老船头脸色大变,烟斗也掉在脚边。红脸大汉一见情况不对,忙横在中间说:“千万别误会,那些失踪人口跟老船头没关系。”

老船头阻止红脸膛继续说话,把他支开,从地上捡起烟斗插在裤腰里,盯着周坤等人打量了一遍,问道:“你们是警察?”

周坤收起警官证,不否认也不承认,而是说:“失踪的人当中有我的朋友,前不久,他曾来三峡调查人口失踪案,最后一次和我联系的地点就是这座水上渔村。”

☆、魔鬼眼六

周坤指的朋友正是黄半仙,以山本铃的谨慎作风来揣测,如果还有第二条路,她绝不会选择用打竹漂这么原始危险的途径。目前已确认黄半仙处在魔鬼眼位置,他是怎么上去的?有没有可能也与老船头有过接触?

这个可能性很大。退一步考虑,就算黄半仙没有见过老船头,也能由此探查出老船头是否真知道进入魔鬼眼的另一条路。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老船头几乎没有丝毫隐瞒,而是拉住周坤的手,激动地说:“原来警方还愿意管这事,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他在甲板上搭起桌子,摆上碗筷鱼肉,不停给周坤夹菜,拉着她问:“警察同志,你说你来调查人口失踪案,是真的吗?”

周坤板着脸说:“这事还能有假?”

老船头呷了口酒,讪笑着说:“不是,我就觉着吧,这失踪案过去多少年了,当时也没查出结果来,我以为上面不打算管了。”

周坤说:“怎么会不管?一直都在查,是你不知道。”

老船头用他那双熠熠发光的精湛小眼打量每一个人,问道:“警察同志啊,不知道你们是哪个部门的,怎么就派这几个人来?”

周坤说:“曾经有某部地质考察队在洄流带全员失踪,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搜救调查行动分组进行,我们这个小组的目标就是魔鬼眼,遇难者很有可能是被水流冲进了洞窟。”

老船头是个小心的人,就算看了警员证,他还是不能完全信任这批陌生来客,说话支支吾吾。遇到这种情况,张良和炮筒就派上用场了,他们干脆不提正事,先陪老船头拉家常,把气氛给带热起来,又连连劝酒。

两杯烧酒下肚后,老船头的话变多了,他拉着炮筒的手说:“小兄弟,我看你投缘,老头就喜欢你们这种干劲儿大的年轻人,所以有些话,咱非得说在前头,你们知不知道魔鬼眼是个玄乎的地方,进去了可不一定能出得来,就是那些探险队考察团,也只能在洞口附近转转。”

炮筒请教老船头:“您老进过那洞?里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老船头说:“你们外地人在旅游地图上看到的那个魔鬼眼不是真正的魔鬼眼,里面只有个深水潭,一般人走到潭前,就是死路,前面走不通了,实际上,魔鬼眼的入口就隐藏在这水潭后方,那跟洄不洄流压根没关系,想进魔鬼眼,只有打竹漂一条路。”

“那条路不是啥时候都能走,要在平常看,那不能算是条路,只是个扎满乱石的沟壑,过不了人,但每到凌晨,江水涨落,那条深沟会被盈满,由于水面过窄,船进不去,只能下排,而魔鬼眼内部水道狭小,顶多能容得下四根楠竹并行,再加上弯道多,平衡不好把握,需要用到灵活度高的竹漂技术才能通过。”

老船头以前也用打竹漂把人送进过魔鬼眼里,但不少人一去不回,老船头也曾想深入探索,看看那洞窟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但他终于还是忍住了,没敢轻举妄动。

在谈话中,张良突然想到一件事,他问老船头:“这附近只有你一个人能打竹漂?”

老船头说:“是啊,我是外来户,在我老家懂这门技术的不少,但在这三峡水域,我老船头敢拍胸脯打包票,只有我一个人能漂那段水路。”

张良又问:“最近你送过几批人进去?”

老船头说:“只有一批,大概就是你们要找的朋友,那一批来了四个人,跟你们一样,说是来查失踪案的,我印象挺深,里头有个男的穿古装留长辫儿,特像旧社会的老夫子,身边人都喊他半仙,我就奇怪,这警察里也有算命的?”

毫无疑问,那个留长辫子的老夫子就是黄半仙本人。

炮筒急忙问:“那他们怎么没出来?”

老船头说:“这真不能怪我,约了三天接人,连根毛也没捞到。”

魏淑子问道:“有人失踪,你怎么没报警?”

老船头缩着头说:“不报,不给报,怕影响地方名声,你们要不是警察,我才不睬咧,那鬼地方谁乐意去?”

吃完饭,老船头把客人带进船舱里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