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珠江航道,就贯通了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六省,算上四川与安徽也是可以的。八省之地的生意,尽在广州码头。
咱们今天乘坐的蒸汽驳船,也是在本部堂的主导下设计完工的,这些蒸汽驳船,可以轻易的运输几十吨、上百吨的货物,而新建的五国船厂,近期的主要产品就是加装了蒸汽机的木制驳船。
八省之地,速度飞快运量巨大的驳船,本部堂相信,三五年之内。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将会有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本部堂这么说你们还认为这广州码头没有升级为广州港的必要吗?”
支持宝灵与巴夏礼的英商,算是纵横英吉利政商两界的人,强压不是办法,巨利引。诱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杨猛的话说完之后,竟在会场之中,引发了一阵欢腾,八省之地、运河航道、动力驳船,这里面庞大的商机不言而喻呢!
而许多明眼人,对于杨猛的评价也再次拔高了数筹,这位杨部堂的商业手段太过高明了,无论是正在筹建的五国船厂,还是即将改建的广州港,经过这番解释之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了。
建造蒸汽机,建造木制驳船,最后组装成蒸汽动力船,也成了在座绝大多数商家的希冀,半个清国,西南的大市场,即使没有百分之三十的固定收益率,这五国船厂也必须要注资呐!
杨部堂的军事目的也隐藏在这两大商业手段之后,船厂是可以建造军舰的,技术入股、实验性造船,难免要涉及到军舰的,涉及到军舰之后,就要涉及到火炮,再由火炮到枪械也很简单,若说这五国船厂的开建没有军事目的,在座的大多数人是不相信的。
而改建的广州港,除了可以作为码头之外,完全也可以当做广州城外的一个军事要塞,这个地图上如果再加上炮位的话,就是一张要塞的布防图,这里面没有军事目的,谁信呐?
但这位杨部堂,摆出的条件,无论是百分之三十的固定收益,还是联通西南八省之地的运河网,都是在座的这些人无法拒绝的,欧美对大清有需求,这是肯定的,杨部堂在扩大这种需求的前提之下,扩建一些军事设施,对这些商家来说也是无所谓的,毕竟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自己的商业利益。
在一众洋商的注视之下,那几位支持宝灵和巴夏礼的英商也讪讪的坐了下来,一旦被欧美的商人抵制,对这些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作为纵横政商两界的人物,背后来自各国商人的巨大怨念,他们可以清晰的接收到,一旦与杨部堂与在座的欧美商家站到了对立面,只怕他们在清国的生意,也要受到灭绝性的商业打击。
“看来诸位是没有意见了,宝灵总督、巴夏礼公使,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你们两人行为已经干涉到了大清的内政,今天你们不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建议诸位英商提醒一下你们的政府,最好裁撤掉这两个影响两国邦交的野心家。
这次是官方的会谈,若是他们在其他场合,发出了不利于大清的言论,本部堂这边抵制的将不仅是英吉利的政客,英吉利的商人,也将在抵制的范围之内!
与朋友做买卖,我杨猛支持,只要是敌人,即使有做生意的必要,我的态度也是:拒绝!”
杨猛的这个表态,就有些不淡定了,但在座的各位商家,却给了杨猛充分的理解,毕竟人家是清国的官员、政客嘛!
突兀出现的庞大市场,杨部堂突然变得恶劣的态度,再次打了宝灵和巴夏礼一个措手不及,面对这位精擅商业手段的外交家,巴夏礼这个中国通,宝灵这个半吊子的中国通,都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面对杨部堂,外交手段,好像变得全无用处了。
杨猛的话,宝灵和巴夏礼都理智的选择了沉默应对,现在绝不是说话的时候,一旦影响到了之前签署的五国船厂草约,那事情就真正的大条了。
“无话可说了吗?宝灵总督、巴夏礼公使,今天我正式的对英吉利政府发出照会,鉴于你们两人恶劣行径与跋扈的态度,如果英吉利政府不撤换港督与驻广州公使,那咱们两国之间再无邦交可言!
大清是大清百姓的大清,另外的一条照会就是你们必须在三天之内拆除在广州城外的使馆,至于再建的地址,等下任公使来了再说!
布尔布隆公使、麦莲公使,你们对于拆迁使馆有异议吗?”
众人这才领教了杨部堂的强势,宝灵只是说了一句不同意,杨部堂直接就要断交,这很明显就是威胁。
“没有意见,使馆的重建,我们自己出资!”
在壬雷斯的暗示之下,麦莲首先做出了选择,而布尔布隆那边与安德烈商议了一下之后,也点头表示了赞成。
“好!既然如此,诸位就拭目以待吧!在不影响正常商业活动的前提之下,三个月之内,本部堂会完成对广州港的改建!”(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离监管区(下)
自大湾岛回到荔香园之后,杨猛第一时间,就在军事上做出了部署,新建的广州水师,取代广州的勇营,到十三行附近操练,而吴元猷统领的两万余广州练勇,直接被调派到了原海防营的校场,快速的熟悉枪械与实弹射击。
水师所属的炮台,规模太小的一律放弃,剩下的几个可以封锁出海口的炮台一律加装新式火炮,并在炮台周边挖掘防御工事,一万广州新军入驻这些炮台。
广州的丁泰辰、上海道的岑毓英,与十五家商盟联合出手,趁海上没有封锁,雇佣欧美各国的商船,从苏浙一带,大量的收容难民。
两湖的河道工程,迁出三十万经过简单军事训练的壮丁入广州,江西的难民直接由陆路入广州。
当夜安排完了人员与军事之后,杨猛第二天就进了广州的城垣,拜会两广总督叶名琛叶中堂。
杨猛的到来,让广州城的局势分外的紧张,千余督标,沿途布放,叶名琛也不能不紧张,杨老三这厮进城的时候,也是带兵来的,五百海防营的兵士,这两广的官署之地,局势何曾如此紧张过?杨老三,祸害啊!
总督府内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议事厅的院子里,两队人马正在对峙,而议事厅之中,叶名琛的身边站着的是十余位绿营的将官,杨猛背后也是一样,十多位睚眦肃立其后。
在座的两广官员,面对这样的局势,也只能低头垂目了。佛爷打架小鬼遭殃。这时候。叶杨两人哪个都不能得罪啊!
“叶中堂,今日老子过来有话要说!”
“要说便说,官署还有其他公务呢!”
“搬迁广州西门外的百姓,叶中堂批地!地界我已经选好了,就在西北以北的这片区域。”
“你杨部堂既然选好了,自去办理就是,广州城外之事,与叶某无涉!”
“好!这是公文。你给老子盖印!
此外,近期之内,老子要改建广州码头,重整十三行的布局,这些叶中堂没有意见吧?”
“城外之事,叶某管不着!”
“也好!西门的百姓搬迁、码头改建、十三行重新布局、大湾船厂建设,都需要巨量的劳力!
我已责令两湖、江西、苏浙一带往广州附近迁移难民,这个叶中堂有意见么?”
“不行!两广的百姓本就不少,你再迁来许多的难民他们的生计,总督府管不了。
再者说了。两广也有难民呐!杨部堂既然乐善好施,怎么不周济一下两广的难民呢?”
叶杨之间的对话。极为生硬,杨猛一口一个老子,而叶名琛对于广州城外之事,也是淡漠的很,但到了难民一节,叶名琛却给杨猛使了绊子。
“你说不成不好使!只要他们在广州城外,就是老子说了算!”
“杨老三,叶某劝你不要如此嚣张,朝廷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既然你要难民劳力,两广有的是,为什么要求助于两湖、江西、苏浙呢?
这些人口不许迁入两广的地界,这是叶某的态度!”
人口就意味着权力,人口也意味着麻烦,杨老三是南洋大臣不属于两广官署的统辖,而他的统辖之地是五大商埠,一旦广州这边的事情,这小王八做差了,丢了烂摊子滚蛋,这些麻烦还不是他叶名琛的?
“老匹夫,老子是不是给你脸了?别他妈以为身后站着几个废物,就能与老子唱对台戏,这些事儿你只管盖印就好,想做那不听使唤的倔驴,是不是找抽啊?”
召集难民这事儿叶名琛出来挡横,杨猛这边真还没法子,苏浙的难民可以走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