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死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显得庄严与珍贵的心灵历程。死亡也是他们中一些人经历的一部分,但胜利地走过死亡成长为真正的军人、英雄与巨人,才是他们经历的全部。
《穿越死亡》是这样一部书,它不是要肯定战争的恐惧和死亡的力量,相反倒是要在战争和死亡的背景中,肯定和赞扬人的尊严和力量,虽然它是通过正视而不是回避战争的恐怖以及军人的牺牲这一点达到的。它真正要告诉读者的是,如果在和平环境下,突然到来的战争和死亡是不可接受的,难以想象的,那么一旦进入战争,死亡在军人眼中会迅速变成怎样的事物,它不但不再可怕,甚至也不再重要,生命亦不再珍贵,有时竟会成为你渴望摆脱的东西。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是责任、义务、爱、对更加完美的人生的渴望。比死亡更重要有力量的是人的尊严和渴望保持它的执著愿望。
《穿越死亡》还是这样一部书,即使和平和发展成为了今日人类生活的两大主题,军人的使命和由此被决定的他们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中国虽然不会再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但仅仅为了维护一个民族的尊严,她的每一小块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军人们仍然随时会被投入每一场猝然发生的局部战争。这样的战争对于和平居民来说往往只是一则新闻,但对于投入其中的军人,却是真实的雷区、炮火、弹雨和牺牲。同时由于每一场局部战争总会很快过去,无论生者和死者总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遗忘,或者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经受更长久的冷落与寂寞,今日从军者的处境,就可能比他们光荣的前辈更为悲壮苍凉,他们的心怀,也就有可能比他们的先辈们更为慷慨激烈。
《穿越死亡》是这样一部书,它试图通过这样一批军人的死写他们今日的生,又通过战后的生写他们永远的死。它描摹的不是一个人或一小批人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军人的大命运。他们不是过去的也不是未来的军人,他们只是今天的军人。这是一代并不缺少战争和为国捐躯机会、却不能够留下辉煌的战史和自己英名的军人。但也正是他们,在应当挺身而出时接替了他们的先辈,以几近隐形的和沉默的力量,肩负起了这个时代的和平与战争,将过去的英雄年代和未来的英雄年代没有缝隙地焊接在一起。
《穿越死亡》还是这样一部书,书中的人物,无论是穿越了死亡的江涛、刘宗魁、上官峰,还是倒下的赵国庆、张莉、姜伯玉、林洪生、岑浩、刘有才、葛文义、李乐,都是作者在自己有限却记忆深刻的战争经历中结识或早就认识的朋友。将他们的战争经历和身世、生活、心路历程写进一部书里,是要更清晰更长久地记住他们,也是想让更多的不了解他们的生与死的人知道他们,从而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之外还有另一类人和他们的命运。这是一种出于个人心理原因的纪念:时光飞逝,所有的坟茔和墓碑都会被荒草与忘却遮没,一座书的纪念碑,或许会在人们的视野里矗立得较为长久,直到永远(如果我有能力做到的话)。
动笔写这部书时我的心沉痛,结束时一种力量却如澎湃的大潮从胸中悄悄涌起。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真正穿越战争和死亡带给我的悲痛,可是现在我的感觉变了,死亡和遗忘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我又重新看到了我们自己,那出征的行列,行列中的人――当初竟然那么有力量,我们穿越了死亡,也穿越了遗忘,并且正在穿越。这是一代军人的力量,更是一个民族的力量。
朱秀海
1999年9月29日
◆军人不是天生的
——长篇小说新作《穿越死亡》简评
读过朱秀海的长篇小说新作《穿越死亡》,我的心沉甸甸的,浸淫在浓墨重彩营造出来的战场氛围之中,久久不能释怀。《穿越死亡》的作者,仿佛是握着锤子和凿子,在人物的心灵世界里开凿,一记一记的重锤,震撼着你的感官,一簇一簇的火花,在你的心田上闪烁,把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致,灌注到你的感情里,使你无法回避,无可遁逃,只能被作家紧紧地引导着,踏上战场,穿越死亡,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炮火硝烟中奔突,在现实和头脑中展开剧烈的搏斗,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读《穿越死亡》,会感到浓郁的战场气息。作家对于他所描侩的那样一场局部战争,或者说,是作家用凝重沉雄的语言所精心构造出来的祖国西南边境收复国土的战斗,可谓是烂熟于心,胸有成竹,山川地貌的独特复杂,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交战双方优势劣势的互相转化,战争的传奇性和战争的可触摸的实体感,都被作家铺叙得条理分明,清清爽爽,简直是可以作为军事学中的一个典型战例的。
当然,在文学作品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战场情景的传达,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展示其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有利的契机,人物心理的深刻开掘,则是《穿越死亡》之成为不可多得的高档次作品的根本所在。
军人不是天生的,尤其是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一组人物,从连排长到普通士兵,作为八十年代的新人,他们都是在和平的环境里长大的,对于战争,对于死亡和流血,他们都未曾有什么心理准备。正如一首在部队流传很广的歌曲所唱的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打仗,”即使巳经置身于战争,他们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都没有能够真正到位。恰恰相反,好像是为了制造更大的心理反差,作家让C团九连,一个在战前才匆忙恢复和组建起来的连队,在战争中根本派不上用场的“预备队中的预备队”,出乎一切人的意料,碰上了一场恶战,进入了一个“死亡陷阱”,在死亡的羽翼之下进行从和平到战争,从茫然失措到慨然赴死的精神蜕变。奇迹的创造,英雄的生成,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中,在心灵的虽然无形却又一点不比真刀真枪的拼搏更容易的抉择中,实现自我的升华,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完成了军人的使命的。年轻的生命潮汐,汹涌澎湃,充满喧哗与骚动,在骤然相遇的战争的激扬下,更卷起滔天巨浪。年仅17岁就已经从军校毕业的三排长上官峰,虽然是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军营,却一直与军人的职业格格不入,一直希望能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使错位的人生重新回到治学和探索抽象世界奥秘的轨道上去,因此,他已经置身于战场,在精神上却一直拒绝战争。还有那些来自乡村的干部和战士,在九连这样被深信不移只是到战区观光而绝少有参战可能的连队,有的是因为在原先的连队不得意而主动和被动地调动过来,有的是指望能借战争而实现保送上军校或者提升职务实现家属随军的梦幻。但是,战争的风云莫测,形势变化,把九连指派到最艰巨最险要又是敌我双方争战之要点的所在,行进路上那红白两色小旗所标识的雷区,高平两用机枪的巨大杀伤力和它对人们的意志的摧折,凭依险峻地形和兵力优势居高临下顽强抵抗的敌人,本来以为是没有敌人的高地却忽然变作无法攻克的壁垒,连队在极为不利的主客观因素下展开进攻伤亡惨重陷入绝望境地……不过,战争不仅有其残酷和恐怖的一面,它还具有另一个方面,即它又会激起人的自尊和人对死亡的超越,迫使人迸发出空前的肉体和精神的能量,去作最高意义上的抗争。上官峰就是在出生入死的考验和战友的浴血战斗中,逐步认识和理解了军人、战争和死亡,“今天我才明白,战争和死亡并不就是它们自身。战争和军人的牺牲代表的是它们自身之外的另一种事物:一个民族的和平和对于和平及其尊严的渴望……正因为渴望和平,你才必须进入战争,走向和穿越死亡。”
更深刻的冲突,是在两位团指挥员——A团团长江涛和C团副团长刘宗魁身上展开的。江涛和刘宗魁,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作为军人走入战争的时候,他们是和他们所指挥的战士们一样,都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同时,作为实战的指挥员,他们还具有更重要的使命,即掌握全局,也掌握众多战士的生命。出身于老一代军人家庭的江涛,渴望创造父辈那样的英雄业绩,精明强悍,才华出众,但是,缺少亲自带兵作战的经历,以及与战士们的隔膜,使他忽略战争的代价,忽略对战士生命的珍视。在个人情感上,他也不懂得充分珍重他人,而是在与张莉相恋的同时,又寻求新的感情刺激和浪漫奇遇。在战斗中,他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因为他的个人欲望和私心,给九连造成意外的危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