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此事根本无法商议下去。王福只得摆了摆手:“各位爱卿地意思朕明白了。此事暂时搁置。退朝。”

“皇上。皇上。”各个大臣却不满意。拼命想叫住皇帝。可惜王福不理会。直接甩手走入后门。

皇帝一走。各个大臣顿时将钱谦益围在当中:“阁部大人。还望转告皇上。流寇与大明仍是国仇。皇上千万不能糊涂。与流寇联合。皇上声誉难免要沾上污点。”

“是啊。大人。流寇不可信。大人千万要劝住皇上啊。”

钱谦益满脸笑容:“一定。一定。”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打算将这些话转告给皇帝。

到了后院。王福刚刚坐下。马上吩咐道:“来人。把阎应元、李成栋两人招来。”

王福不是崇祯,他不会因为群臣都反对就放弃自己的想法,群臣对李自成反对如此激烈,反而让王福下定了决心,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失去人心了,即使他这次走出困境也得不到士绅的支持。

民心这个东西很奇妙,有时候全无用处,有时候却用处很大,如果数月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不急于与吴三桂决战,只带部分主力就出征,而是调集所有力量再北伐,或许现在已经坐稳了天下,只是机会已经失去就不再来,以后的李自成会发现,他的路会越走越窄,处境越来越艰难。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怕李自成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想通此点的王福心情大爽,以致阎应元和李成栋两人到来时分明看到皇帝脸上露出笑意。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一起向皇帝行礼。

“两位爱卿平身吧,阎爱卿,新军的招募如何?”阎应元还没有起身,王福就迫不急待的问道。

阎应元平静的道:“回皇上,新军已招募两万余人,只要再有十天的时间,臣可以完成新军的招募。”

“很好,新军就交给爱卿了,新军的招募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要训练有述,朕将新军交给你,希望你能以最短的时间练出一支强军。”

“臣必不负皇上所望。”

王福将目光转向李成栋:“东平伯,你与闯逆交战多年,深知其虚实,朕有一件事交由你办,不知你愿不愿意?”

“皇上有事尽和吩咐,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朕要调集一部分军粮与草料与闯逆交易,此事由你全权负责,不知你可愿意?”

李成栋大吃一惊,刚才在知府衙门大堂里文官气势汹汹的反对声犹在耳边,没想到皇帝在后面马上就另作一套,他不禁有些迟疑,如果此事泄露了出去,当年的陈新甲可是前车之鉴啊。

看到李成栋脸上的迟疑之色,王福知道他的顾虑,刚才那赴汤蹈火的话听听就算了,不可以当真:“你放心,此事当然最好保密,万一泄漏,朕也不会拿你当挡箭牌,朕做了就做了,又有何畏惧,哼,这些人如此气势汹汹的反对,当真就干净么,如今鞑子占据京城,漕运断绝,京城的粮食从哪里来,嘿嘿,他们以为朕是瞎子不成。”

李成栋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听到皇帝一提,顿时大吃一惊,难道有人敢卖粮给鞑子不成,即使有,又如何将粮食运往京城。

王福也是从这次李自成缺粮当中才想起来,满清占据京城已经四个多月了,没有南方的漕运,京城就是有储粮也早已经用完了才对,为何自己却没有听到京城缺粮的消息,满人的粮食从哪里来,不可能从深山老林变出来吧,唯一的可能就是南方的粮食依然可以到达北京,至于运粮的渠道,王福脑中闪过两个字海运。

只有海运才能大规模的将粮食从南方运到北京而朝廷不会发觉,而且海运可以将损耗降到最后,加之北京先被李自成攻破,又被满人攻破,人口亦有减少,所需粮食比之漕运可以减少许多,南方的粮价才会依然下降。

难怪郑芝龙会在清军南下时不作抵抗就降清,原来早就与满人勾搭在一起,可惜郑芝龙却打错了算盘,他以为投降满清后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不料结果先是被圈禁,后又被斩于市。

这虽然是王福的猜测,暂时还没有证据,不过,应当**不离十,满人如此对待郑芝龙这位有功之臣,除了郑成功的原因,恐怕更是害怕郑芝龙的那支水军,满人只知骑马射箭,他们既然无法控制,干脆毁去。

第七十六章凯旋回京

亏自己以为只要逃到海外就安全了,眼下亚洲的海面上,以郑家舰队的实力为第一,即使荷兰人面对郑家舰队也力有末逮,如果郑芝龙死心踏地的替满人效力,逃到南洋依然无法保证安全,既然没有退路,那就战吧,王福脸上全是一片苦笑。

李成栋既震惊于有人通虏,又被皇帝的话所激,只得应道:“皇上放心,微臣一定将此事办得妥贴。”

数天后,顾君恩一行已经乘船在长江上了,他们的身后,是十余艘载着二万石大米的帆船,顾君恩脸上却没有什么兴奋之色,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此行是成功还是失败。

有了这二万石大米,至少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关中的粮荒。从这一点来看,顾君恩无疑取得了成功,可是朝廷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了,仅这二万石大米就素要二十万两白银,这都没什么,银子这种东西只有在太平时节才值钱,真正到困难时期,即不能吃也不能喝,留着也没有什么大用,让顾君恩最头痛的是朝廷根本不让多买,每月朝廷最多与大顺军交易一次,交易的大米以二万石为限,一旦情况泄漏,朝廷即停止交易,每次交易前,大顺军必须先把银子送过来才行。

大顺军包括老营在内足有六十多万人,二万石大米分到每人手中不过六斤(市斤)多一点,一天二两米,喝粥都不够,只能保证不会饿死,朝廷分明是掐着大顺军的脖子,又不会让大顺军作出孤独一掷的举动。

与顾君恩的患得患失不同,谷可成等顺军将士却是大为欢喜,他们也被锦衣卫毒打过一顿,众人都以为自己命将不保时,没想到一下峰回路转,大明朝廷不但放了他们,还拿出二万石大米与他们随行,虽然付出了二十万两银子的代价,可是二万石大米有多珍贵,对于已经在吃过草根树皮的他们来说自然知道,军师果然有鬼神莫测的本领。

这样一只大船队行进在长江上还是颇为引人注目,每停靠一处,几乎都要受到盘查,不过,有李成栋亲自护送,只要亮一亮东平伯的名号,各个关卡都马上放行,谁都知道,东平伯可是在这次剿灭左逆中立下大功,正是皇帝眼中的红人,谁也不会找不自在,拦东平伯的船队。

等到羽林卫募兵完成后,已是崇祯十七年的十月初了,最后一丝秋老虎的余威也已经消散,南方寒意渐起,皇帝下旨,御驾回归。

南京城外码头,人头攒动,仿佛全城的人都涌到了这里,衙役们忙得满头大汗,声音都沙哑起来,口中反复嚷道:“别挤,退后。”

今天就是皇上御驾亲征凯旋的日子,谁都想一睹皇帝的风采,在皇帝击败左良玉的叛逆后,无论是朝臣还是民间都送给了皇帝一顶帽子,中兴之主,东林党那些失意的士子书生已经不太敢在公开场合说皇帝的坏话了,否则很有可能被听众手中的东西砸得满头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也不愿意面临兵祸之灾,皇帝能在叛逆声势浩大之极选择主动出击,无疑让大部分百姓认为天子有担当,当初送别皇帝时大家都心头忐忑,这在大家眼中本来是冒险的举动,没想到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对于皇帝的敬仰顿时被放大了无数倍。

此时江面早已清空。所有地船只都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岸边地百姓全部伸长着脖子望向江面。

远处一片帆影出现。眼尖地人马上叫了起来:“来了。来了。”

风帆鼓起。已经开始露出桅杆。接着是船体。一艘巨大地宝船显露了出来。宝船地后是更多地风帆。密密麻麻地桅灯。整个江面都被塞满。巨大地船队就象是一座座移动地山体。黑压压地顺着江水直扑下来。

“万岁!万岁!”虽然看不到皇帝究竟在哪艘船上。可是看到如此雄壮地船队。那些观看地百姓已经神情激动起来。努力地大声呐喊。

第一艘船靠岸。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无数红色地身影从船上下来。迅速组成两列整齐地队伍向前移动。他们头上白色地羽翎在风中颤动。前进地路上。衙役和百姓都被分到两边。

羽林卫。这是皇上地羽林卫。京城地百姓都回想起这支羽林卫刚刚组建时地情景。当时他们头上地白翎还被一些忌妒地京营士兵饥笑过。如今这白翎看上去是如此地雄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