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七身上穿地可是明光甲。这种明光甲从唐朝开始流传下来。以兜鍪护头。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地护耳。兜鍪还缀有垂至肩背用以护颈地顿项;胸甲分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两肩覆盖披膊。臂上套有臂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裹缚吊腿。这种铠甲地结构非常完备。而且重量轻便。防御力却大大地提升。

明光甲名称地由来和胸前及背后地圆护有关。这种圆护以铜铁等金属制成。为了防止生绣。打磨地极其光滑。可以照见人影。在战场上穿明光甲。由于太阳地照射。将会发出耀眼地明光。

明光甲制作不但繁锁,而且价格极高,就是大明军中也只有高级将领才能穿,没想到这二十套铠甲中却有二套。看着胸前闪闪发亮的铠甲,任七心中大感满意,斜眼望着陈阿四:“这次你带回来了一个财神爷,也挑一件铠甲换上

陈阿四大喜:“多谢大头领。”

榆林军虽然可以打造一些兵器,可是甲胄却是一个精细活,没有十几年功底的老师傅,根本无法打造,榆林军仅有的几十幅甲胄还是攻占县城后从军械库抢来的,以后就再也没有补充,那几十幅甲胄跟前面的甲胄比起来就是一堆破烂。

陈阿四不敢挑那件和任七身上一样的明光甲,而是挑中了一幅细鳞甲,这种细鳞甲完全由铁片组成,重量要比明光甲重一倍,防护能力却比明光甲还有弱上一筹,每走一步铁甲撞击的声音就叮当直响,自然也有一股威风。

另一件明光甲当然是留给张七,看到两人穿上甲胄的威风模样,其余有资格穿甲胄的人也纷纷换上,两名头领加上其余十八名大小头目一齐穿上甲胄,这支原本普普通通,由贫苦农民组成的义军居然有几分正规军的模样。

“两位头领,怎么样,这下对何某的身份还有何疑问?”何超笑语吟吟的问道,心中对两人带着一丝鄙夷,贼就是贼,二十件甲胄就高兴成这样,这样的甲胄已经无法阻挡子弹,特别是穿明光甲的将领,只会成为明军特种兵狙击的目标,穿这样的甲胄若是和明军作战,纯属自寻死路。

“何大人,草民等多有得罪了。”拿人手软,任七这次才算是真心实意的赔礼。

“好说,不知者不为罪。”何超摆了摆手,问道:“不知两位头领有何打算?”

多了百张强弓,二百把大刀,二十幅甲胄,榆林军的实力一下子增强不少,任七和张七看了一眼,低声商议了一起,张七向何超问道:“不知何大人可有指教?”

“指教不敢当,本官以为,若贵军一直困守林中,这数百里榆林即是贵军的庇护所,也是榆林军天然的牢笼,要想打破这个牢笼,贵军就不能不出击。”

“何大人请放心,我榆林军没有贪生怕死之辈,也不会只拿东西不回报,我马上派人出去探听消息,如果找到鞑子薄弱处,榆林军将立即出击。”任七拍着胸膛道。

“好,本官等着两位头领的好消息。”

数天之后,任七派出的探子回报,郓城只有数百名清军防守,任七闻听大喜,精选一千名精壮的军士,配上最好的武器,由任七亲自带队,在弘光元年的六月初五,偷偷潜出榆林,对郓城发动突袭。

这次出击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郓城重新被榆林军攻破,郓城官吏从县令以下全部都榆林军处死,城中那些投靠清军的大户也被灭了满门,等到清军大队得到消息赶到郓城时,任七早带人撤了出来。

当任七胜利归来数天后,何超再一次出现,很快找到陈老四,这次陈老四很熟练的将何超领到了营寨,和上次一样,何超来的目的依然是是给他们送军械,这次他带给榆林军的军械更多,一百张弓,三百把刀,三十幅甲胄,甚至还有一百支火枪。

以后,任七每出击一次,何超隔几天就会出现,给榆林贼送一批军械,军械的量大量小,完全是根据任七他们出击的成果来算,取得的成果大时,何超送得的军械就越多,成果小时,送来的军械则很少

不知不觉间,任七每次出击都要计算到底能取得多少成果,能从这名锦衣卫手中换到多少军械,榆林贼虽然没有归顺大明朝廷,事实上通过军械的输入,大明完全控制了这支队伍的行动。

即攻下郓城后,榆林贼又先后攻下朝城、观城,每一次胜利,榆林贼的人手都会增加不少,加上何超输送过来的军械,榆林贼越打越强,让清军疲于奔命,每当清军的大军要想进入榆林进剿时,里面层出不穷的陷井和地道足以让所有领兵将领萌生退意。

到了弘光元年八月时,榆林贼重新发展到万人以上,而且武器精良,与清军相比也不逊多让,甚至比起那些投降鞑子过去的原大明兵将还要好上很多,整个榆林绵延两省六七个县,纵横数百里,加上一个水泊梁山也与榆林相连,外面的清军总有满弱之处,榆林贼在各县神出鬼没,将清军骚扰的苦不堪言,有些县城甚至已经被榆林贼攻下过数回,弄得大清官员无不视到这片地区做官为畏途,谁也不愿意去。

山东巡抚方大猷无奈,只得以点名的方式派官,只是被点到的官员无不想尽方法推脱,实在推脱不得还有半路逃跑一途,结果弄得附近数县知县竟然长时间空缺。

最后几天了,后面追得好快,老茅急求月票!

第七十八章谢迁起义(一)

有道是祸不单行,在榆园贼闹得正欢,满清山东官员正在头痛万分时,山东高苑又发生了一起大变乱,这次变乱比之榆林贼更是凶猛。

山东青城、高苑一带自古是桑芦之乡,当地居民农闲时多从事编、养蚕,因此日子比起其他地方好许多,即使是山东大旱期间,这里的百姓也能得到温饱,清军统治山东后,先是因为要为多铎调集军粮,在境内大肆征收粮食,几乎将农户大半口粮征收上去,引起了这里的居民的强烈不满,多铎败亡消息传来,高苑一带的百姓拍手称快。

就在高苑百姓都认为可以喘一口气时,为了稳定山东,多尔衮又派出了两万多大军,这些大军的粮秣都需要山东地方供应,这还不止,清廷允许孔有德、耿忠明、张天福这些汉人在山东扩军,各地百姓不但要有被抓丁的危险,而且为了供应新招的大军,更是加了无数苛捐杂税,由于高苑算是山东富裕之地,征收的赋税更重,如此沉重的负担压得许多地方都喘不过气来,整个青城,高苑一带就象是一支火药桶,只要一点就会燃起来。

这天,高苑县衙门前面广场,十数名差役推着四名五花大绑的青年汉子出来,将他们绑在广场上立着的柱子上,很快,四周就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许多人悄声议论起来。

“这几人犯了什么事?”

“什么事,还不是交不起税呗?”

“税,税。税,这个狗官就知道向我们收税。总有一天,老子反了他娘的。”问话的汉子愤愤不平地道。

若是其他地方。听到有人说要造反,旁边的百姓恐怕马上就会躲得远远地,只是这名汉子的话落下,旁边虽然有几名百姓缩了缩头走开,其余百姓脸上却都是一片愤然之色。

“嘘。大兄弟,小声点,若是让那些人听到,不死也要脱层皮。”

“呸,不就几个狗腿子吗,他们以前吃着大明地皇粮。转眼又换成了鞑子,真得丢祖宗的脸。”

一名头目模样的差役手举着鞭子,对着围观的人群大声道:“你们这些穷腿子听着。眼下大清入主中原,征收皇粮是天经地义之事。若是有人不交,这些人就是你们的榜样。打。”

随着那名头目喊声完毕。啪啪地声音响起。四名衙役每人都持着一根长鞭。对着绑在柱子上地四名青年狠狠抽去。只是数下。柱子上地四名青年就全部血肉翻飞。一道道鞭迹深深地映进各人肌肤。

“啊。”围观地人群中一些胆小者连忙将脑袋扭向别处。不敢细看。其他人则沉默不语。人群中数名高大地汉子却是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动手地几名衙役。其中一人几次想拨开人群冲进去。幸好被旁边两人死死抱住。

“丁大哥。这里是县城。千万不能冲动。”两名同伴苦苦地哀求。

这名丁大哥名叫丁可泽。为人豪侠任事。在整个高苑县都是赫赫有名地好汉。今天木桩上绑着地都是丁可泽同村之人。其中一人还是丁可泽要好地堂弟。看到自己堂弟如此被差役鞭打。丁可泽恨不得冲进去将几名差役杀了。救出自己地堂弟。

若是三五个人。丁可泽相信凭着自己地拳脚一人就可以收拾。可是眼前不但有十多名衙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