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马士英、王铎两人向武英殿走去。钱谦益迟疑了一下也只得跟了过去。

武英殿内。王福一份一份地翻看奏折。越看越是恼火。眼下这个小朝庭刚立。迫在眼前地危机没有解除。大臣们仿佛已经觉得天下大平无事一般。所上折章要么是一些锁碎小事。要么是争权夺力。互相攻击。其中光是攻击首辅马士英地奏折就有十几份。各地要求加丁增饷地折子又是十几份。至于如何整军备武。厘清吏治。尽快巩固政权地折子一份也没有。他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无论怎么折腾。江南百姓也会对大明正统支持。

“啪。”王福将一份折子直接丢到地上。嘴里恨恨地骂道:“鼠目寸光。简直是民族败类。”

这是一个叫陈洪范的官员上的奏章,奏章上这位官员对三月份京城被流贼攻破,皇帝死难非常难过,他恨不得只身提剑杀贼,为君父报仇,只是考虑到流贼势大,他要留有用之身为新皇效力,才没有与流贼死战,如今终于想到办法为君父报仇,那就是效仿唐平安史之乱:借虏平寇。

陈洪范奏章后面还有洋洋洒洒一大篇,都是讲借虏平寇的好处,虏所求者无乎是财物,如今大明朝还有江南富裕之地,只要在财物上满足清人的胃口,说不定大明可以轻松击败流寇,恢复北方之地,最不济也可以和清人划江而治,各守太平。

王福却没有兴趣再看了,他自然知道满清才是自己的敌人,若不是他刚来还模不清情况,这个陈洪范肯定马上就要倒霉。

马士英等人来到武英殿外时,正听到里面王福骂骂咧咧的声音,几人大为惊讶,不知是谁得罪了皇帝,几名守在外面的太监看见马士英等人正想大声禀报,马士英摆了摆手,几名太监顿时将快要涌出口中的喊声咽了回去。

“臣等参见皇上。”

突然而来的声音让王福一惊,他连忙抬头,只见三名身着大红色官袍,胸前绣着一个只仙鹤的半百老头正对着自己行礼。

王福对明朝的官员服饰还是有所了解,胸前绣仙鹤代表着文官一品,这三人无疑都是一品大臣,只是到底谁是谁,王福就无法分清了,不过,看到对方连通报也不用通报就直接闯入大殿,王福心中还是一阵气恼,自己这个皇帝好象做的有点太失败了。

“各位爱卿免礼吧。”

“谢皇上。”马士英略拱了一下手,看到桌子上堆着的奏章,心中大奇,莫非皇帝当真转了性子,不过,这对他来讲不一定是好事,当初未立嗣前,史可法曾与人言道:“以齐恒之伯,听管仲则言治;听易牙、开方刚乱,今吾辈所立者,岂其不惟是听,而又何患焉?”

不过,史可法事机不密,此话竟然传了出去,引得以贤为名立潞王的东林党人大哗,马士英对史可法的话却深以为然,先皇就是求治太心切,又不信任大臣,才最终导致大明残破,若是权力操在大臣手中,只要正人君子在朝,必定会天下大治,只是最终史可法抗不住东林党人的压力,提出立桂王,想左右妥协,反而左右不得好,马士英虽然也一度与东林党联手,想立潞王,却因为转变快,得以入主中枢,如今当真是所有权力操于一身,如果皇帝突然变得勤政,他的权力必将遭到削弱,这非他所愿。

“几位爱卿过来,可有何事?”王福端坐在位置,因为不知三人的身份,只得含糊的问道。

“禀皇上,臣等是为皇上报喜而来。”王铎上前一步回道,将李自成大败的事又说了一遍。而马士英刚好奇的将王福刚才丢到地上的奏章捡起来翻看。

又是报喜,王福差点忍不住要翻白眼,大家都要死在满人的刀箭下了,有什么喜可报的。

“嗯,朕知道了,各位爱卿还有何事?”

见皇帝反应如此平淡,王铎与钱谦益两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若说在崇祯时期还有许多大臣认为贼亦赤子,可抚可剿,三月份流贼攻破北京后,流贼已是国仇,君父死难的主凶,无论谁提到流贼都要切齿大骂,否则就是不敬君父,丧心病狂,只是如此重大的消息,怎么皇帝好象毫无反应。

“好!好!皇上,此奏章与老夫所见略同。”

王铎、钱谦益两人连忙向马士英处看去,却见马士英正拿着刚才从地上捡起来的奏章,边看边赞。

“首辅大人,此奏到底所说何事,大人如此称赞。”钱谦益凑过去问道。

“首辅大人。”王福听得暗自点了一下头,这个人就是马士英了,难怪在自己面前也一点不拘束,又打量了一下其余两人,想起刚才太监的汇报,知道其中一人必有钱谦益,另一人却猜不出是谁。

“你们也看看。”马士英将奏章丢给了钱谦益,王铎连忙也凑过头去。

“好,这陈洪范居然愿意自请前往北京与清虏联系,也算忠勇之辈。”钱谦益赞到。

“首辅大人,虽然如此,只是陈洪范仍洪承畴女婿,恐怕不可为正使。”王铎道。

马士英笑道:“这有何难,另选一人为正使即可,听说洪承畴在北面很受清虏重视,有这层关系,此事的把握又多了几份。”

王铎点了点头,道:“首辅大人高见,只是以谁为正使为好?”

马士英转向钱谦益道:“这是礼部之事,就请钱大人推荐如何?”

钱谦益想了一下,道:“安庆巡抚左懋第品性纯良,其母在京城死于流贼之手,与流贼有不共戴天之仇,以为正使如何?”

马士英和王铎都听过左懋第的名字,对此人也很满意,一齐点头:“可。”

三人数言即将联虏平贼之策定了下来,将旁边的皇帝当成了空气,此时弘光朝有内阁大臣五人,除此三人外,还有二人分别是礼部左侍郎姜曰广、吏部尚书张慎言,这两人虽然不在,不过,只要马士英点头,这两人纵使反对也是无用。

将联虏平贼之事定下来之后,三人已经开始商量该用多少财物来买通清人,大明丢了北方,不用承担北方的巨额军费,财政应该比以前宽余许多,只是江北四镇仗着定策之功,累累威胁朝庭索要巨额军费,不到一个月,朝庭发给江北四镇的饷银已过半年,加上左良玉的楚军,六万京兵,江督、安抚、芜抚、鸿逵、郑彩、黄斌卿、黄蜚、卜从善八镇十二万兵力,都伸手向弘光朝索要军费,结果仅军费开支一年就七百万两有余,弘光朝财政仅有短暂的宽余,马上又拮据起来。

给多了,朝庭负担不起,给少了,三人又怕不能打动北虏,最终相商出给银十万两,金千两,绸缎万匹,由使团送进北京,献予清人。

王福越听越恼火,这三人视自己无物也就罢了,竟然就在自己身边商量要拿巨额财物给敌人,王福越听越气,再也忍不住重重的啪了一下桌子,吼道:“朕不同意!”

马、钱、王三人听到皇帝几乎是喘着粗气发出的声音,尽都愕然。

第五章出宫

“朕不同意!”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听到马士英三人耳中却仿佛石破惊天,一直以来,对于士英的提议,皇帝从来没有否决,虽然皇帝只顾玩乐,实在有些荒唐,但在马士英一干大臣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皇帝能放权,国家大事自然有他们这些大臣去操劳。

只是今天的皇帝处处古怪,先是突然心血来潮要批奏章,然后将三位内阁大臣定下的政策毫不客气的推翻,若非三人对皇帝的容貌早已熟悉,恐怕马上就会怀疑是不是有人冒冲皇帝了。

“皇上,借虏平寇,仍是为先皇报仇的最佳方案,不知皇上为何不同意?”马士英最先反应过来。

“放屁……”

“皇上慎言。”王铎与弘光有师徒明份,听到皇帝口出粗言,大吃一惊,连忙阻止。

“放……流寇是害死先皇的仇人,清虏又何尝不是,若没有清虏屡次入侵,与流寇相互呼应,先皇早已平定了流寇,又如何会逼得自缢的地步,尔等要用财物联结清虏,分别是损己肥敌,若先皇地下有知,定会被尔等气得重新吐血而亡。”王福愤愤的道,这时候,他差点忘记自己是皇帝,只想对眼前三个不开窍的大臣恨恨骂上一顿。

三人听得大吃一惊,这还是先前浑浑噩噩的皇帝吗,互相望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惊疑的目光。

若说马士英等人完全不明白满清的凶残和野心,那当然是假话,只是眼下朝庭虽然有数十万大军,却完全不堪使用,无论是左良玉还是江北四镇,祸害起老百姓来是好手,面对流寇和清兵,都是一触即溃,应天府的六万禁军比江北四镇的军队还不如,又拿什么抵挡流贼的百万大军和数十万满清军队,两害相较取其轻,他们有联虏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