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出动了上万清军,到了下午回来时,带回来的百姓不过一千来人,而且多是一些不愿迁走的老弱,青壮只有极少,这让清军上下都有一点抓狂,用这一千多人去冲击,就算明军再不忍下手也无用。

多铎只得重新打起了从淮安城下剩下来的百姓主意,从淮安撤军后,原先用来充当炮灰的百姓还有二万多人,清军并没有将这两万多百姓释放。

清军在各个县城的地军队也撤了出来,只是委任了当地官吏,若是将这些百姓释放回去,各县委任的官吏恐怕马上会被愤怒的百姓推翻,而且对清军的名声损害也大,本来多铎想下令将这些百姓全部斩杀,只是清军有大量物资要运,索性强令这些百姓充当清军民夫,转运从淮安各地掠夺来的物资,随同清军火炮营一起在后面行走。

清军从各处掠夺过来的物资极多,花了一天的时间后卫才开始起程,火炮笨重,清军又没有船只,不能借助运河的便利,炮营一天行走不到十五里,民夫要挑着重物,能行走的距离也差不多,清军主力已到达马头庄两天,其炮营和民夫离马头庄还有差不多三十多里,足足还有两天地路程。

有了昨天进攻失利的教训,多铎在与诸将商议之后,决定在火炮和充当炮灰的民夫没来之前。暂不作进攻,只是派出一部分清军继续扩大搜素范围,准备抓捕更多的汉人百姓。

数十里外的河提上,正有一支队伍逶迤而行,这正是清军炮营和民夫组成地队伍,整支队伍拉成了十余里的距离,队伍中间是无数牲畜拉着大车。车上载满了粮食、布匹、丝绸等物资,大车旁边,还有不少牲畜直接背着重物,一些民夫肩上也挑着沉重的担子。

虽然是冬天,那些挑着重担的民夫依然累得满头大汗,只是押解的清兵却毫不怜惜,不时将鞭子甩得啪啪作响,民夫们稍慢,鞭子就打了下来,从淮安撤下来后。一路上几乎所有地民夫都挨过打。

这些民夫本来就是清军用来充当炮灰,他们亲眼看到自己地同伴被清军用刀箭逼着去攻击自己地城池,如果不是清军突然撤军,等待他们地命运多半是死在城墙下,如今虽然得以活命,对于清军的怨恨却没有减轻,只是埋在心中,清军地鞭打让他们的仇恨更加深。

对于民夫们的怨恨。这些清军毫不在意,他们哪个人手上没有十几条数十条人命,还怕什么怨恨,不服杀了就是,反正汉人软弱的很。

护送大炮和物资的清军统领是叶臣,叶臣是一名老将,天命四年即从努尔哈赤征铁岭、天命六年从征辽阳,积功授三等轻车都尉,皇太极即位。叶臣为**臣之一,佐理镶红旗,这些年南征北战,为满清立下颇多功劳。

除了叶臣,火炮营的统领却是智顺王尚可喜,孔有德在济南城外中伏,差点全军覆没,虽然最终明军退走,不过却丢失了四门红衣大炮,让多铎极为恼怒。将火炮划归给了尚可喜。若不是炮兵是一门技术活,满人根本不会用。多铎肯定要把火炮收到满人手中。

为了炮营的安全,多铎给了叶臣三千兵力。加上火炮营本身地兵力,差不多有六千人,离主力不过数天的时间,眼下淮安虽然没有被攻破,只是城中的兵力已经被打残,多铎并不认为明军有能力威胁到这支后卫,因此也放心的很。

远处密林中数匹马闪出,马上数人眯着眼打量着这支队伍,一人语气有点焦急的道:“大帅,咱们动手吧,只有大军一冲,那些民夫肯定会乱起来,到时点上一把火将东西全烧了,看鞑子吃什么?”

说话的是何刚的亲兵,忠贯营一直躲在暗处看着战事的发展,叶臣、尚可喜两人率着这支后卫一出来,忠贯营地斥候就缀上了,只是忠贯营只有四千人,面对着三千鞑子和三千尚可喜的部下,何刚没有把握,所以一直没有出击。

“动不动手?”何刚犹豫了一下,如果动手,忠贯营即使得手,肯定会遭到清军疯狂反扑,搞不好忠贯营就要伤亡大半,可是再不动手,等到明天,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动手了。

身后传来几声沙沙的响声,何刚连忙转头,见自己的一名亲兵满脸笑容的过来:“将军,好消息,我们有援军了。”

“援军,哪来的援军?”何刚大为纳闷,难道是淮安府,随即否认,淮安府能保住就算不错了,哪派得出援军。

“回将军,是徐州的兵马,其先锋殷洪盛总兵离此不足二十里了。”亲兵回道。

以下免费:

关于火枪射击铁甲的问题,毫无疑问,近距离火枪的威力要远超弓箭,可以撕破铁甲,不过,滑膛枪地动能消耗很大,只要距离稍远,子弹的威力就会下降大半,这里老茅设定壕沟与栅栏的距离至少有半箭甚至更远一点,壕沟里的火枪兵才能躲避弓箭,这样的距离,子弹威力下降得太多,不可能还打破铁甲。

话说,或许老茅写到战争显得太弱了,上一章很不讨喜,竟然没有增加一张月票!

嗯,今天是八月十五号,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前事不亡,后事之师,虽然不可能再找日本人报复,只是一些事情却不可或忘。

第五十一章火起

听到是徐州的兵马,何刚顿时大喜:“走,咱们先去与他们汇合再说。”

忠贯营能与殷洪盛联系上是双方斥候的功劳,忠贯营一直缀在清军后面,而殷洪盛的斥候也追了下来,双方差点还发生了一场火拼,等搞清身份后,双方都是大喜过望,很快就返回向各自的大帅报告。

半个时辰后,何贯与殷洪盛已经在十里外的方向汇合,何刚只带了亲兵,他的军队依然藏在密林中随清军一起前进。

交换了一下情报,何刚与殷洪盛两人一拍即合,此番以破坏鞑子的大炮和物资为主,只要速战速决,即使是清军大营接到消息来援也来不及,两人商量完毕,何刚马上返回,而殷洪盛也摧促大军加快行军。

前面的清军依然在慢腾腾的走路,大炮太过沉重,河提虽然宽阔,却并不平整,加上前些天天气阴沉了数天,下过一场不小的雪,如今雪水融化,将路面弄得稀烂,大炮车轮经常不是陷入泥中就是被隆起的土块搁住。

路面如此险恶,拉着大炮的牲畜过一段路就要轮换,否则会将牲畜活活累死,这样下来,自然走不快,也幸亏如此,挑重担的民夫也可以趁机休息,否则一些人会活活累死。

清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盯上,尚可喜和叶臣两人并排骑在马上,虽然论爵位,尚可喜在叶臣之上。兵力尚可喜也并不稍差,他的天助军可是皇太极亲自指定地番号。只是叶臣是满人,凭这一点尚可喜就不敢在叶臣面前拿大,何况叶臣可是跟随努尔哈赤祖孙三代,当年皇太极手上**臣之一,后来又成为八大议政大臣之一。如今的镶红旗固山额真,因此两人说话间,尚可喜几乎是侧着身子。

一门大炮晃动了一下,就在两人地身边陷入了泥中。

“混蛋,快把大炮拉起来。”一名清兵纵马来到大炮陷住的地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鞭子就朝下面抽过去,数名正在抬大炮的汉子身上马上多了数条鞭迹,那几名汉子抬起头。怒目注视着鞭打他们的清军。

“看什么看。若是不服气。我把你们的眼睛挖出来。”清兵怒斥道。

这名清军打地可不是抓来的民夫,而是天助军的士兵。尚可喜怕民夫会把大炮损坏,别的不说。若是有心怀怨恨的民夫把大炮往运河里一推,虽然可以捞取来。可是一天的时间都要耽搁了,因此大炮全是由天助军士兵自己运。

这名清军地话引得挨打地几名天助军勃然大怒。看着这名清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这几名天助军都是为数不多地老人。他们这些人原先是毛文龙地部下。在皮岛专与清军作对。毛文龙死后。他们由尚可喜带到山东。在山东叛乱后才乘船出海投降了满清。这些人无牵无挂。虽然都随主将投降了满人。但其中也有一些人并不是死心踏地地投降。尤其是受到清军折辱时更是会回想起以前和清军战斗时地情景。

“刘大哥。千万忍耐。”旁边一名年龄小一点地天助军看出危险。连忙挡在挨打地三人前面。拼命地使眼色。若是与满人发生冲突。他们即使是天助军。又是对满人有大用地炮兵。满人依旧不会客气。处死他们就如同处死一只小鸡。

看到同伴相劝。三人冷静下来。都低头推着大炮。掩视眼中可能流露出来地凶光。那名清军见到几人服气。嘴里嘟嚷了几句。没有再动鞭子。纵马跑到前面。大声吆喝着民夫赶快走。

这一幕落在尚可喜和叶臣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