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耳听着崔如霜叮叮咚咚远去的脚步声,江夏站在原地站立了半分钟。沉默一会儿后他突然抬起右手狠狠地煽了自己一记耳光,“妈的,装什么b啊,这下好了到嘴的鸭子飞了吧,我看你怎么跟你兄弟交代。”
  江夏低头往下看了看,那高高的拱起已经将衣服下摆撑出一个“凸”形。江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哀声道:“天作孽,尤可违,自装b,不可活啊。。。。。。”
  说完,江夏一脸沉重地抬起右手,他深情地看着手心道:“五妹,可能又要辛苦你了。”
  月正当空,皎洁的明月仿佛一块纯净的玉盘,幽幽的月光将夜衬托得很安静。
  崔如霜坐在窗台旁边看着月光,脑子里想的全是江夏方才所说的话。那淡淡的微笑,和煦的笑容似乎带着一股暖透人心的力量,此刻崔如霜的心都暖洋洋的。
  “他好像。。。。。。其实也挺不错的。”
  自言自语地说出这句话,崔如霜立刻脸红了。她摸了摸自己那微烫的脸颊,崔如霜低声惊呼了一声:“天啊,我在想什么?难道我还要跟念奴抢吗?”
  “不对啊,江夏说过,他选择谁是他的事,感情让是让不来的,我也没资格让。如果他选择我。。。。。。”崔如霜的心突然有些乱了,她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有些心烦意乱的她再也没有欣赏月光的心情,干脆走到床铺上用头盖着头开始睡觉。
  同样是圆月,同样的月光。不同的人对着它衍生出来的心思和忧愁也不一样,比如像李东阳现在。
  “刚刚关了一个群芳阁,现在又出现一个逍遥山庄。群芳阁还只是小打小闹,逍遥山庄却已经成为祸患了。京师之中富商权贵,官宦子弟皆迷恋此处,由此可见此处是何等穷奢极欲,何等的糜烂放肆。
  群芳阁是因为那个江夏才变成那样,这个逍遥山庄又是因为那个江夏。天下将乱必生妖孽,这个江夏恐怕就是那个妖孽了,此妖不除,大明难有安定之日。”
  自言自语了半天后,李东阳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似乎他已经决定了某件事。
  次日清晨。
  太阳刚刚开始从东边升起,而此时朱厚照已经开始起床准备早朝事宜。
  按照太祖的遗训,皇帝早朝应当每日进行,但是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早朝也从日日进行改成了隔日进行,再改成现在三日进行。而到了朱厚照这里,就算是每三天开一次早朝也不能保证,因为他常常会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不去早朝。
  但是今天不同,昨天晚上朱厚照就得到消息,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灾情十分紧迫。此等大事朱厚照不敢怠慢,于是决定今日早朝召集百官商议此事。
  明朝的早朝规矩十分严格,丑时末大臣就必须在午门外开始等候。午门乃皇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直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
  在午门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在午门之上的楼名为“五凤”,上面设有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丑时等候,寅时末钟鼓司宦官开始击鼓,此刻文武百官必须按照品序开始站位。文官站左,武官站右。两边都是一样,各自站了三列。三列之中站在首位的人自然就是文官之首以及武官之首。
  文官三列的排头三位分别是礼部尚书靳贵、户部尚书李东阳、吏部尚书曹元。而武官前三位则是都督府左都督蒋化龙、兵部尚书毛文举、都督府右都督上官武。
  兵部尚书一职也许大家都有了解,但是都督府是何署衙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在大明朝,兵部有调兵之权但是却不直接统兵,而都督府则统领全**队的最高军事机构,它的全名应该是叫做五军都督府。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是相互牵制的关系,彼此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对方坐大,以致于最后威胁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从级别上来说,两者都属于中央机构,应该算得上是平级。
  随着鼓声敲响,左右掖门分别打开。文官走左掖门,武官走右掖门。一直前行便到了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皇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
  过了金水桥就是广场,在广场百官要先行整队,然后等待宣入使宣百官觐见。
  听见宣入使长长的声音以后,百官依次进入到太和殿内,然后齐齐对着朱厚照跪下行一跪三叩之礼,口中山呼万岁。
  朱厚照大手一挥,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百官起立以后,立于金台前的近侍高声呼道:“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东阳向前走了一步,躬身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太傅请讲。”朱厚照道。
  李东阳:“皇上,河南大旱,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急需发粮赈灾,此事还望皇上定夺。”
  朱厚照点点头,他道:“此事朕昨晚已经接到了锦衣卫的报告,朕想问一下太傅,如果发粮赈灾需要准备多少粮食,折算成银两是多少?”
  李东阳道:“皇上,需要准备二十万石粮草,折成银两为十万两白银。但这只是治标,若想帮助河南灾民重生恢复生产,恐怕至少得另外再准备二十万两白银。”
  “这么说就是要三十万两白银?”朱厚照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再追问道:“那太傅,你告诉朕,国库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李东阳行了一礼道:“回皇上的话,国库现还有白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
  ps:辛苦,现在凌晨五点,老虎还在码字,呜呜呜。。。。。。求安慰,求支持。六更,咱们继续走着。。。。。。


第三十六章 河南旱灾(六更,第四更)

  白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堂堂一个国库只有这么一点银子基本已经能够称得上是国库空虚。
  不过眼下灾情紧急,救灾如同救火,朱厚照摇摇头叹息道:“想不到国库里面只有这么一点银子了,也罢也罢先拨出三十万两解救河南旱灾吧。”
  “皇上!”李东阳还没来得及答应,兵部尚书毛文举便上前了一步,他对着朱厚照拱手行礼过后说道:“拨放灾银一事恐怕得从长计议,北方边关鞑靼屡犯边关,将士们死伤惨重。而兵部几次找户部索要军饷和抚恤户部都多番推诿,现在边关将士们已经有接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发放兵饷,战亡将士的抚恤更是没有着落。臣计算了一下,这一笔费用至少得需要四十万两银子。”
  “还要四十万两银子?”
  朱厚照微微一愣,直接将目光投给了李东阳。
  在这朝堂之上,毛文举说话并没有给李东阳留多少面子。这很正常,因为一来毛文举乃是属于武官系统,与李东阳分属不同阵营。二来毛文举也不是内阁成员,不需要接受李东阳这内阁首辅的管理。所以毛文举不需要太害怕李东阳,除此以外毛文举也必须态度强硬,自古文武相轻,若是毛文举这个武官首脑人物在文官面前弱了气势,那么整个大明朝的武官恐怕在文官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原本朱厚照十分干脆地答应了给河南旱灾拨款救治,但是毛文举此时横插一脚进来立刻让这事有了变数。李东阳身旁站着的曹元有些恼怒,他头一转看向毛文举道:“毛大人,眼下国库空虚银子不够,咱们做事是不是得分一个轻重缓急?边关将士的兵饷虽然有所拖欠,但总归会发放下去的。
  况且虽然没有发放兵饷,但粮草总是有的吧?总不会饿着肚子吧?河南灾民可不同,若是没有救灾银子他们会饿死的。到时候河南哀鸿遍野,毛大人就真忍心看得过去?”
  毛文举也看了曹元一眼,他轻哼了一声:“本官真不敢相信这一番话竟然是从曹大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曹大人也说事有轻重缓急,如今边关战士正在和鞑靼拼命,而我们却还拖欠他们的军饷。此举恐怕会让将士们寒心吧?本官倒是像反问曹大人一句,若是到时候边关战士士气低落打了败仗,以致鞑靼入关威胁大明江山社稷。。。。。。这样的结果是否由曹大人来承担?或者该问一句,曹大人是否能承担得起?”
  “你。。。。。。”曹元顿时语结。毛文举能做武将之首,带领武官与文官在朝廷之中分庭抗礼绝非等闲,很明显曹元还不是毛文举的对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厚照紧锁眉头,河南的灾情必须得救,而边关将士的军饷又不可久拖。朱厚照将目光投给李东阳,李东阳的视线没有和朱厚照相对,而是低着头在那里沉思着,很明显他也还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