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般无奈,赵眘决定谁也不得罪,史浩可以继续反对北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张浚去北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至于钱,赵眘灵机一动想到了一块闲地,每年都要准备出进贡给金国的岁币,刚刚不是才打完仗,两国交恶吗?

那还给敌国干嘛,就用这笔钱支援张浚做军费。

终于解了燃眉之急,赵眘却没法喜欢,他更急了。北伐是个巨大的合作工程,需要全体官员去支撑无法的环节,难道每一次都得这样拍脑袋想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吗?

必须要动员起来!

可是向爹要政策,向老师要支援全都泡汤了,搞得狼狈不堪,白白地多出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如何了得,试问支持到底在哪里?

赵眘实在想不出还能怎么办,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他亲自出马,以身作则,以帝王之尊亲自号召国民行动起来。

他在皇宫内部开辟出了一块场地,带着宫伴、禁军等在里面做各种军事运动,阴雨天都不停,上面遮上油布,下边铺上沙子,每天准时出操。

没几天效果就出来了,文官们集体看不顺眼,提议皇帝稳重点,不说形像问题,万一伤着哪儿了,还能正常工作吗?

赵眘充耳不闻,他要的就是影响,哪怕是反对的声音,只要传出去就好。他接着操练,结果某天出事了。那天他在打马球,这是集马术、杆法、急停冲刺等复杂动作于一体的高难度运动,一直以来在军队里非常流行,可以在玩的同时练出非常好的战术基础。

赵眘精力充沛,兴致勃勃,玩得高兴时忘了马的死活。他骑的那匹马被反复折腾得头晕目眩,一时激动跑偏了方向。

向场边低矮的廊房狂奔而去。

这非常突然,一干侍卫、禁军都没反应过来,眼睁睁地看着马冲向了矮房,看高度皇帝肯定要一头撞上房檐。

祈祷吧,让赵眘在这一刻被老祖宗赵匡胤附体,脑袋瞬间硬度超过铁炉子,哪怕骑马撞上城墙,也啥事没有。

奇迹通常都是孤品,没法复制的,赵眘有自己的故事桥段。他在马就要撞到房檐的一瞬间突然离鞍跳起,迅速伸手抓住了房檐,全身挂在空中,松手落下,整个过程神色不动,镇定自若。之后他牵过一匹新马,翻身跃上,重新操练。

一片寂寞,全场欢呼。

我皇威武,我皇从容,我皇万岁!

这事儿像长了翅膀一样飞翔在南宋的天空下,赵眘尚武的形象初步确立起来了,连带着人们开始关注起北伐。

趁此机会,赵眘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发布北伐令,宋朝将在20年之后重新以战争的方式收复失地。消息传出,举国动荡,先是德寿宫地震了,赵构在望仙桥上咆哮如雷,喊赵眘立即过来解释,不,你啥也不用说,马上去宣布之前是口误,是昏迷,是喝酒了乱讲!

赵眘沉默不语。

这是他反抗的极限,他不可能和赐予他皇位的“父亲”作口舌之争,进而翻颜相向,横眉冷对。那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他只需要紧紧地闭上嘴,沉默到底,就足以说明他的决心。

赵构喊累了,与其说他是在宣泄怒火,倒不如说他在释放恐惧。这软蛋被女真人吓出了真正的器质型障碍,那每时每刻都折磨着他,提醒他永远别忘了谁是主人谁是孙子。

这时他当着孙子,管不了儿子,更没胆子重新坐到最前台去面对问题,折腾了好一会儿后,只能挥挥手让赵眘滚蛋。

赵眘自由了,从德寿宫出来之后猛然间天高地阔,世界明朗,他终于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了!他回宫之后,绕过了一切的官场阻挠,把三省、枢密院都扔到一边,直接向江淮前线的张浚下令,北伐开始!

消息传出,没等友邦惊诧,没等军心振奋,先把士大夫们惹火了。文官集团怒不可遏,战争爆发了?南宋挑起的?

这还把他们放在眼里吗?!

这伙人在近20年以来集体进化了,变得……很西晋。西晋士大夫清谈误国,导致五胡乱中原,开汉人第一次半境沦丧之先河。这实在是荒诞、混蛋加三级,按说稍懂历史的话,谁都不会重蹈覆辙。可中国历史的特点就是螺旋式上升,发生过的事总会没完没了的再次发生,于是士大夫再次悠闲自在,不管世务。

究其原因,西晋清谈是因为司马氏压制汉魏贵族,不允许其参政、议政,哪怕闲聊时出的错的都可能让法场先弹琴再砍头,于是大家都要学会怎样说话不着边际不着调;南宋也差不多,秦桧当政20年,但凡有血气者都会憋气窝火致死,那么剩下来的呢?

除了阿谀奉承,就是清谈聊天。要不然还能再干点什么?

可这只是表面,这种生活无疑是非常舒适的,谁过上了都不想再改变。谁要是敢打扰到他们,这帮人立即就会变身。

悠闲清雅高洁手不粘钱口不言利都不见了,他们会集狠毒阴损于一身,能赤膊上阵,能口吐莲花,能做出一切人类难以想象的丑事。

这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让赵眘尽情品尝,至于这时、眼下,这票人在帝师副宰相史浩的率领下集体造反,偏偏理由还正大光明。

史浩——“我辈虽位处宰执,而朝廷出兵意不得闻,如此留我辈有何用?”大家都辞职吧。说这番话时史浩的底气还是很足的,赵眘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这好比一头大象如果从小就被栓在一根小木棍上的话,栓到成年,也会认为挣不开。于是走到哪里,只要一根小木棍插到土里,再拴在象身上,大象就会动了。

同理,史浩相信赵眘会再一次不顾一切地挽留他,像上次哪怕损兵失地也不处罚,一定要留住他一样。可惜他错了。

赵眘能顶住爹的压力,难道还会在乎一个老师?

史浩成功地把自己辞退了,他走时孤零零的,并没有大队人马跟着他一起回家种地。这很不符合之前文官集团们的如火热情,好像雷声大雨点稀似的。

可史浩很满意。

同志们都很成熟啊,知道一时怄气是幼稚的,都保住了职位才能在关键时刻做事!这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他的学生上一堂新课。

回到江淮前线,马上就要北伐了,看一下张浚的准备。江淮之间的军力号称20万,这与完颜亮南侵时南宋在京口附近集结的兵力相当,按说是可信的。但是,同人不同命,同事不同时,什么事都会有变化。上次是赵构下的令,所以是20万;这回是赵眘,数字也勾兑了。

正兵8万,民夫5万,这就是这一次北伐的全部军力。

看着很少,也已经是张浚竭尽全力积攒出的了。为了这些,他招募两淮地区18—45岁的青壮组成神劲军,驻防建康;招募福建、两浙等地青壮组成忠勇军,驻防临安;招募北方南下的流民组成忠毅、忠顺、强勇、义胜等军,分驻建康、镇江、淮南、四川等地,以换取当地的正兵出战。

国事如此,张浚也算展转腾挪尽一切可能地拼凑了。

兵不多,将就必须强,此次北伐兵分两路,两位主将分别是李显忠、邵宏渊。

李显忠,绥德军青涧城人,生于公元1109年,初名世辅,至南宋时赵构赐名叫“显忠”。世人尽知,终宋一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是导致南北两宋始终无法振作的根本原因。而这也变相地证明了南宋时名将如云的现实。

名将如云,韩、岳、吴、张、刘、杨等等不可胜计,可要论身世的传奇性,要首推李显忠。在这一点上,连从士兵开始崛起的韩、岳、张三人都无法相比。

李显忠家世极其显赫,是唐朝皇室后嗣,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后人,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史,典型的边疆贵族。

入宋之后,赵氏继续借重他家长久以来的边疆势力,仍旧在陕西西安一带守边。李显忠的父亲叫李永奇,他的传奇性人生从初生起就开始了。

李夫人临产时一连几天不顺利,李显忠说啥都不落地。这时有个游方的和尚路过,说这是位奇男子,要把剑、箭放在产妇的身旁,他才会出生。

果不其然,李显忠由此问世。他初生时就能站立在自己的母亲身旁。李显忠长到17岁时,宋、金交恶,金军攻到了西军的地盘上,李氏父子隶属于鄜延军,当时的经略使是王庶,李显忠由此介入战争。他很勇敢,以少年从军,初战即夜斩17人,夺马两匹,剩余的无法带走,全被他砍断马蹄变成废物。

再大的能人,也要在时代的大潮里浮沉。西军一直游离在北宋灭亡的大势之外,直到富平决战时才与金军开战。

一战输了,从此退出舞台。

川陕之王吴玠在蜀口外重立乾坤,在对面,整个陕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