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门负责监视百官。朕绝非信不过相父,也绝非信不过群臣,可是朕又实在担心,担心某天早上醒来,蜀汉已经易姓诸葛了。这江山,是朕的亲爹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个脚印一个坑,辛辛苦苦才拼来得,万一哪天诸葛孔明真的“自取之”,朕有何面目见老爹于九泉之下呢?外人见相父任劳任怨,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又对朕敬重有加,以为君臣相得,鱼水欢洽。其实,朕活得战战兢兢,朝中大小事务,无一件可以做主,文武百官都当朕是泥塑的,凡事唯丞相之命是从。连圣旨都是预先由相父拟好,朕负责盖上玉玺即可。权相当国,朕表面上只能装孙子,亲爹刘玄德一生的经历给了朕一个宝贵的启示:不会装孙子的人最终成不了大爷。

翌日早朝,例行公事,相父拉拉杂杂地禀了无数奏章,要朕定夺。朕也不管他奏了些什么,一律“准奏”。反正若是不准,相父也一定会搬出一堆大道理,唠叨到朕准了为止。龙椅如此坐法,轻松倒是轻松,可朕丁点儿成就感也没有。

散朝后,朕照例去诸葛府学习,黄老师有事不在,留言要我们自修。朕想起诸葛瞻日记上所写的心事,便装作若无其事,问诸葛瞻道:“思远,朕近日有一事烦恼,想请你这个军师给我参谋参谋,出个计策。”

诸葛瞻笑道:“陛下还在为莺莺、燕燕发愁吗?”

朕摇头道:“感情之事,顺其自然便好,倒也无甚忧烦。最近困扰朕的,乃是一个哲学问题。”

诸葛瞻道:“哦,陛下也研究起哲学来了?不知所师的,是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家?”

朕从书囊中取出一本《论语》,道:“思远,你先回答我,宁武子是聪明人还是傻瓜呢?

诸葛瞻道:“‘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当国君贤明、政通人和,形势对他有利,他就发挥聪明才智,竭力为国家效力;当国君昏庸、朝政黑暗时,形势对他不利,他便装糊涂,对一切事不闻不问,沉晦以免患。如此看来,自然是聪明的。”

朕摇头道:“非也非也。朕以为,‘智’者,智巧之士所欲为,行不难;‘愚’者,智巧之士所不欲为,行甚难。治世时,国君有道,有能力者皆可循正道而发挥才智。宁武子在卫文公清平之世时,并无多少建树和功绩,可见他的智,也只是一般人的水平。但在乱世时,大部分人只追求自保避祸,不愿挺身而出。卫成公昏庸无道,聪明人都不愿为官,宁武子却仍然做卫国大夫,周旋其间,不避艰险,尽心竭力。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真是‘愚不可及’。所以,他很傻,是个大傻瓜。”(笔者按:《论语》中德“宁武子”一节,流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法,注解者从各自角度出发,有将“愚”解释为宁武子在朝政黑暗时故意装糊涂;也有将“愚”解释为宁武子在朝政黑暗时,敢于担当,勇于任事,所以被大部分人看成是傻瓜。两种注解至今仍在争论。)

诸葛瞻道:“陛下要如此解释,也未尝不可。但这种‘傻’,是有担当的傻,是一般人所做不到、赶不上的,难能可贵。因此不算是真正的愚笨。”

朕见诸葛瞻已经入港,便顺势道:“是啊,所以朕很困惑,想请你剖析的哲学问题就是:何为聪明何为傻?”

诸葛瞻思考未答,张苞突然插话道:“那简单得很啊。聪明人,自然是智力超群;傻瓜,当然智力低下。思远就是个聪明人,俺张苞上草下包,智商就不怎么行。”

朕目视诸葛瞻,道:“聪明与傻的区别,真的可以这么简单地划分吗?”

诸葛瞻沉吟道:“其实,聪明与傻,就像是铜钱的两面,并无明确界限,‘智’者机巧,可以学习得来;‘愚’者非巧,无以习得,纯然天授。关键在于你本身以什么身份或立场去看待事物罢了。”

朕拍手道:“原来此理思远亦知。不错,聪明与傻,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区分,有着极其复杂的辩证关系。聪明的人知道自己的聪明,更知道别人比自己还聪明;而愚蠢的人通常只知道自己的聪明,不知道自己的愚蠢,更不会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说对吗?”

诸葛瞻身躯猛地一颤,皱眉道:“陛下此言似有深意?”

朕呵呵一笑,接着道:

“被人说傻的人,不一定傻;说人傻的人,有可能才是傻。自以为不傻的人,不一定不傻;自以为傻的人,有可能不傻。

“被人说聪明的人,不一定不聪明;说人聪明的人,有可能才是聪明。自以为不聪明的人,不一定聪明;自以为聪明的人,有可能不聪明。

“真傻的人,说别人傻;假傻的人,说自己傻。真聪明的人,说别人聪明;假聪明的人,说自己聪明。

“真傻的人,说自己不傻;真聪明的人,说自己不聪明。假傻的人,说别人不傻;假聪明的人,说别人不聪明。

“傻而又说自己傻的人,傻;不傻而说自己傻的人,不傻。

“聪明而又说自己聪明的人,未必聪明;聪明而说自己不聪明的人,未必不聪明。

“傻了一辈子的人,肯定不傻;聪明了一辈子的人,绝对不聪明。傻了一辈子最后聪明的人,难说聪明,聪明了一辈子最后傻的人,难说不傻。”

诸葛瞻听得舌挢不下,关兴赞道:“大哥真是好口才,这跟绕口令似的一番话,你竟然能一口气说出来。”

朕笑道:“口才谈不上,只是这些话在心中已搁了许久,此刻道来,还请军师和两位贤弟细细咀嚼。思远,朕对‘聪明与傻’的理解,你看可有道理?”

诸葛瞻像不认识朕似的,盯着朕的面庞,良久良久……

当晚,诸葛瞻将白天跟朕的谈话,详细说与相父听。据“刻胳膊”回报,相父听了诸葛瞻的禀告,沉默半晌,方道:“那些话,真的是阿斗跟你说的吗?”

诸葛瞻用力点点头。

相父叹道:“我早知道,阿斗不简单。是的,在他小时候我就知道了……人人都说蜀国最聪明的是我诸葛亮,最傻的是刘阿斗,嘿嘿,未必啊未必!外人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哪知个中窍要?只聪不傻一般般,既聪又傻方是最聪明。阿斗就是既聪又傻的典型啊!”

诸葛瞻疑惑道“父亲,孩儿不明白。”

相父用羽扇轻拍诸葛瞻的肩膀,道:“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比如你;而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聪明是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大智若愚’。阿斗,便是这样一个人。”

诸葛瞻不解道:“可是,若阿斗真如父亲所言,有大智慧,那他又为何任由父亲独揽朝政,自己甘愿做个木头皇帝呢?”

相父道:“老子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阿斗所遵循的,即是老子提倡的这种处世之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须知一国之中,如果帝与相皆是极聪明之人,必定事事争执,裁决不下。当今天下三国鼎立,我蜀国国力最弱,若君臣内部意见不合,纷争拢攘,莫说兴复汉室,怕连自保都难。所以,阿斗故意以表面上的大愚,来配合我的大智,平衡互补,令国策决断明晰、令出法随。这一点,我心中早已有数。”

诸葛瞻不服道:“但是以孩儿之智慧,实在瞧不出阿斗是个聪明人!”

相父轻咳了两声,道:“瞻儿,你太自负了。你以为你姓诸葛,就注定很聪明吗?你跟阿斗相比,才真是个大傻瓜哩。”

诸葛瞻愈发不服了,道:“此话又该怎讲?”

相父道:“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你就是,虽然大多数都猜对了,却失去了自己的心。傻气的人喜欢交心,虽然每次都被嘲笑,却得到了别人的心。阿斗便是。世上哪个人愿意被看成傻瓜?可是阿斗愿意。聪明人最聪明的时候是装傻;傻瓜最傻的时候反被聪明误。聪明人易当,傻瓜难做,当大家都表现得很聪明时。‘傻’的那个人就成了真正且唯一的聪明人。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傻瓜’主宰了世界,‘聪明人’只能点缀世界。”

诸葛瞻道:“哼?主宰?阿斗不过是因为出身好,才当上皇帝的。”

相父摇了摇羽扇,道:“瞻儿,你错了。你以为阿斗坐上帝位,仅仅是因为他投胎投得好?不是的,他能稳坐龙椅,是因为他的‘傻’呀!我受先帝知遇之恩,许以驱驰,自当鞠躬尽瘁,扫除统一天下的一切障碍。倘若阿斗处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有碍天兴复大业的话,我一定会废了他的。别忘了,先帝尚有刘永、刘理二位皇子,可以立为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