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十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鼓励科学家们去发明创造,让科学家们的成绩可以变成效益,为新的发明储备基础知识与人才,而不是对发明者指手画脚。
这是石越一早就有的觉悟,政治家如果把手伸进自己不懂的领域,就一定会成为那个领域最大的危害。
石越很早就一直在怀疑地问自己,是不是在科学上说得太多了─在科学上,自己远远不是一个合格的启蒙者,如果一不小心说错什么,以自己如今的身分地位,就会让这些研究者甚至是未来的研究者们,走无数的弯路。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明智的做法─闭嘴。
「我应当相信专业人士,我只须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与改良就是了,我的责任,就是把图纸与试验,变成工业。」
这才是石越的觉悟。
七天之后,当曾布目瞪口呆地看到一炉流出的数十吨钢水之后,石越知道现在是尽他的责任的时候了。
对于曾布这种碰上什么高兴的事情,总要写一两首诗的习惯,石越感到十分无奈。他实在不想写诗!而且他也觉得曾布写的诗并不怎么好,但那是曾布的自由,他也没有办法阻止。
正如他没有办法阻止曾布要先向中书报告此事一样。
石越无可奈何地意识到:第一,曾布始终是王安石的信徒;第二,新的钢铁技术在当时虽然很有用,而且王安石也很重视新技术的发明,但是始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用不着立即惊动皇帝;第三,王安石是宰相,向他先报告才是正道。
非常巧的是,同时被任命为同判司农寺主持新法大部分事务的吕惠卿,也在中书。
听到曾布眉飞色舞地形容新的炼钢技术,王安石喜出望外,一绺胡子高兴得直抖,他的心里,可能正在计算着大宋国库为此要节约多少钱。
特别在这个时候,王韶在西北用兵,军器供应对于朝廷的财政支出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
而吕惠卿则表情奇怪地望了石越几眼,嘴角动了一下,终于没有说话。
「子宣、子明,这件事的确是很了不起。」王安石笑道,他一高兴起来,就会叫石越的表字,虽然是在中书省亦是如此。
石越心里还是很佩服王安石的眼光,身居高位者,能看出来这件事了不起,已经很不容易了。
石越当下谦和一笑,说道:「此事陛下曾垂询下官,圣意亦颇留意于此,只须铁矿开采跟得上,对大宋而言,就不仅仅是省钱而已。」
在座的自然都知道,石越曾经认为汉代强盛的一个原因,就是铁器大行于世,但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和他讨论这个观点的是非对错。
当下冯京便说道:「那么就应当把这个好消息禀告皇上。」
王安石笑道:「不急。明日早朝时再说不迟,到时圣上自有许多事要问起,我们也要先商量商量。」
其实要在朝会上郑重其事地说这件事,已是说明王安石很重视这件事情了。
石越却是别有主意,当下对冯京使了个眼色,微微笑道:「丞相所言甚是,明日早朝再说不迟。」
待到众人散了,吕惠卿借故来到石越的厢房,笑道:「子明真是奇才,昔日诸葛孔明能造木牛流马〈注十七〉,真是能者无所不能。」
石越一面请吕惠卿坐下,一面笑道:「吉甫兄说笑了,这是子宣的功劳,与我何干?」
吕惠卿哈哈笑道:「子宣亦说是子明的功劳,两位倒真是谦虚得紧。」
石越打着哈哈装糊涂:「是吗?总之是于国有利,也不用管是谁的功劳了,大家同殿为臣,都是为皇上效忠,为国家尽力,算这么清楚做什么?」
吕惠卿听他这么说,心里暗骂一声「小狐狸」,嘴上却道:「子明真是高风亮节,我自愧不如。」
但他心里哪能不怀疑,回去后立即就叫陈元凤去查,结果报知河边冶炼研究还在那里试验,根本没有成功。
找不到证据,自然也只好做罢─如果是吕惠卿亲自去看,定然可以看出问题来,两处的平炉结构,竟是出奇的相似。
第二天早朝,在王安石说了新技术的发明之后,年轻的皇帝微微怔了一下,如果是石越或者吕惠卿做出来的,他都不奇怪,但是扯上曾布,那就在意料之外了。
静静地听王安石把新技术的意义说了一下,赵顼这才想起,这些事情原来石越和自己谈论过。
赵顼当下便笑道:「这件事,二卿功劳不小。」
石越和曾布连忙出列,齐声说道:「此陛下之福,非臣等之功。」
赵顼笑了笑,他倒不会当真以为那是自己的功劳,「这事既然有益于国,可推行天下。有司详议曾、石二卿及相关人等之功劳赏赐,再报上来给朕看。」
王安石正要答应,却听石越上前说道:「陛下,凡事推行天下,必有方略,若无方略,虽有良法而不能为其善。臣有《论钢铁利弊札子》,恭请陛下御览。」
赵顼一向知道石越的能力,当下笑道:「呈上来。」
早有内侍接过,恭恭敬敬地递给皇上。
赵顼打开看时,却是好大一篇文章,除了把新技术推行全国之外,还有技术管制、钢铁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让农民用得起钢铁,提高生产效率等等措施。
最显眼的是,石越要求三司盐铁司铁案独立出来,成立钢铁监,专门管理全国与钢铁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把各冶铁坊变成钢铁厂,提出了一系列独立经营与财务核算的主张,并且希望要求把钢铁变成「采矿|冶炼|生产|专卖」四级体系,四者彼此既合作又独立,又主张除了冶炼一环之外,别的三环皆可以引进民间资本……
赵顼虽然觉得石越说的有理,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闻所未闻,未免有几分疑虑,特别是让民间进入钢铁业,他疑虑更多。
要知道,当时开矿的主要是囚犯,人聚集多了本来就容易出问题,何况还是在那里挖铁矿,官府自己管着都要严密防范,让民间参与进来,这件事赵顼一时间很难同意。
不过,说在生产与专卖上有限度地引进,按石越说的官民合营,倒未必不可以接受。
赵顼看完后,便把札子递给王安石,一边说道:「石卿所虑,颇有可采之处。中书商议得失,再报与朕知道。」
皇帝不知道,这一「商议」,就是旷日持久,王安石虽然对这种种想法表示欣赏,但是他没有看出来这样做有何必要。
虽然王安石是勇于有为的人,但是如果现有的东西能运行良好,他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去改变。
一贯支持石越的冯京也没看出来,这种实质上是在钢铁业进行公司化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可言,而石越又根本无法说服他们……
结果虽然技术管制、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等等建议还是被采用了,其实如技术管制、专营专卖,这些根本不需要建议,因为本来就在做,所以实际上是,石越的主张根本没有被采用。
但是新技术倒是很快地推行下去了─因为西北的战争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器。
无可奈何的石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惟一好处是,皇帝为了奖励他或者说安慰他,他又升官了。
石越现在有一串长长的官名:「赐紫金鱼袋、礼部郎中、直秘阁、朝请大夫、检正中书三房公事、骑都尉」。
他的本官与散阶〈注十八〉,都是皇帝特旨,为当朝少有的殊荣。但实际上,除了俸禄高一点之外,完全没有实际作用。
宋代本官经常不任职,因此礼部郎中对于石越来说,不过挂个名罢了。
也就在石越在中书省试图说服王安石与诸位宰相,接受他的钢铁业公司化的主张之时,远在西北的王韶,开始了他一连串的胜利。
面对着王韶驻扎在渭源堡的大军,羌人部落各自倚险自守,不敢出战,企图拖垮宋军。
王韶率军从抹邦山出,过竹牛岭,仰攻羌人,取得第一场大胜。其后又在竹牛岭虚张声势,让羌人以为他还在竹牛岭,王韶却亲率大军,偷偷抵达武胜,半路袭击羌人援军,大败羌人。
王韶遂在武胜建城堡而守,然后自己趁胜攻击,在巩令城大败羌族酋长玛尔戬,招降其部落两万余人。
自此王韶威震洮河,兵锋所向,羌族无不战栗。玛尔戬惶惶不可终日,覆亡只是时间早晚了。
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章惇,在湖南开始招降苗族,修建城镇,把雪峰山脉大梅山上的数万苗族,纳入朝廷的管制当中。
得到王安石支持的军事行动接连取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京师,《皇宋新义报》、《汴京新闻》对这些胜利的歌颂,让王安石在京师百姓中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
大宋的子民们,太渴望一场胜利,来鼓舞他们的士气民心了。所以无论是实际上为新党所控制的《皇宋新义报》,还是标榜着「中立」的《汴京新闻》,都没有吝啬自己的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