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十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惠卿干笑几声,诘问道:「石大人此言差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黄河以北兼并逃税严重,而方田均税法本是对症之药,岂有不在此处实施,反而去千里之外的福建、江南西路积累经验之理?
「各地情况不同,江南的经验又如何可以搬到河北来?」
这番话说得赵顼频频点头,冯京等人暗呼不妙。须知吕惠卿舌辩之能,朝廷之上,只怕无人能及,司马光、苏轼都吃过苦头的。
这一节冯京等人想到了,石越也想到了。
他知道这样辩论下去,只怕要被吕惠卿说得哑口无言,念头一转,改变主意,向吕惠卿问道:「吕大人既然如此说,那么吕大人以为天下兼并隐瞒最重的地方是哪里?开封?河北?永兴军?」
吕惠卿占到上风,心中得意,见石越发问,不及细想,脱口说道:「开封、河南最厉害,其次是河北。」
这本是新党的共识,公开的秘密,但是共识归共识,公然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
朝堂之中,果然如石越所料,顿时一片哗然。石越所举三个地方,这文德殿中倒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此。
石越心中冷笑,继续问道:「既是开封、河南为甚,敢问吕大人,开封、河南兼并土地、隐瞒不报的情况,大致若何?」
吕惠卿背上已经发凉,他虽然春风得意,不可一世,但是一句话把满朝文武得罪一半,顺便把皇亲勋贵、内侍外戚全部得罪,他心里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这等事,当问开封府、京西路、京东路的官员。」王雱虽然暗暗幸灾乐祸,但此时却也不能不出来一致对外。
枢密使吴充厉声道:「此言差矣,吕惠卿判司农寺,这等事情都不知道,方田均税之法,岂非儿戏?」
吕惠卿悄悄地瞪了石越一眼,心中已是咬牙切齿。
不过吕惠卿终不愧是吕惠卿,他揣测皇帝之意,心中一狠心,便欲将河南、河北兼并事实全说出来,做一回名臣。
这样一来固然得罪的人不少,但是在新党中的地位,和在皇帝心中的印象,都会更加改观,得失之际,其实难说,总好过畏畏缩缩,被皇帝和王安石所轻。
吕惠卿很明白,他的一切,都是皇帝和王安石给的,归根结底则是皇帝给的。只要能讨好皇帝,得罪天下人都不怕。
他主意打定,正欲开口,不料王安石已经高声说道:「陛下,河南、河北兼并之事,多是勋贵官员之家,而隐瞒不报之田地,数以千万计。若要厘清田地,按地征税,则河南河北,将是最困难的地方。吕惠卿、石越所说,大抵便是此事。」
王安石不怕得罪人,不过见吕惠卿不能果断地表态,心中忍不住有一点失望。王雱见他父亲如此,暗暗气得直跺脚。
赵顼本是聪明之主,加上石越给他点透了许多东西,内中情况,一眼即明。当下朗声说道:「朕要做励精图治之主,就不能畏事不敢作为。河南河北诸路,不论谁家,田地一律要厘清。
「丞相与诸臣工勉力而为。方田均税之法,朕意仓促间不可全国推行,先在河南、河北、陕西诸地试行。」
吴充和冯京对望一眼,暗暗叫苦,正要反对,突然一个内侍急匆匆走到皇帝身边,高声拜贺道:「恭喜官家,王贵妃娘娘诞下一个公主!」
其时赵顼生的儿女差不多有四、五个,结果四个男婴全部没有能活下来,两个女婴也只有向皇后生的延禧公主存活,子嗣来得如此艰难,便是生个公主,也让人高兴了。王安石立即率群臣拜贺,吴充和冯京纵有再多的话,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石越回到府上,便连忙准备贺礼,让人送进宫去。
他知道古往今来,许多名臣就是栽在一些小人手上,因此这些细节之处,一点也不敢怠慢了。
果然赵顼对这个女儿特别看重,破例在她出生第二天就赐封号「淑寿公主」,特意加上一个「寿」字,为的就是这个女儿能够平平安安长大。
顺着这个喜事,朝廷百官各有赏赐,而石越和吕惠卿竟然同时博到大彩头─皇帝竟然拜石越为翰林学士,而吕惠卿也加龙图阁待制。
自有宋以来,升官从未有石越这么快的。翰林学士号称「内相」,他这一入学士院,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人人都以为石越不过是步王安石的后尘,做到参知政事是早晚间事了。这么一来,到石府来道贺的人竟不知道有多少,几乎把门槛都踩烂了。
石府门前两棵大树间牵了一根绳子,为的是平时有人来拜访,就把马系在那绳子上,这一两天间,那绳子上都满满地系满了马。
他赐邸这边,比不得王安石府所在的董太师巷宽敞气派,因此停的马车竟从石府门口排到巷外……
石越对这些应酬不胜其烦,一回府就干脆躲在书房里装病,有客人来,全由潘照临和司马梦求接待。
其实石越也有他纳闷的地方─他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在通过方田均税法之后,他暂时卸了检正三房公事的差使,皇帝让他「权同判工部事兼同知军器监事」,负责军器监的改革。
而吕惠卿虽然依然顶着知军器监事的名头,皇帝的意思,却是让他把精力放到司农寺那边,主要负责协助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等新法。
因此石越这个翰林学士,反倒不是两制官〈注十二〉,实际上也不进学士院当值─他这一点上就犯了迷糊,不仅是他,连潘照临和司马梦求也一样糊涂了。
赵顼若只是想加个学士衔以示恩宠,那么这么多馆阁学士可以加,不必非得加个翰林学士;若是想循王安石的例,做翰林学士然后就进中书做参知政事,这时机未免又有点不对。
皇帝想的是什么,的确没有人知道。不过这个任命,除了御史中丞蔡确蔡大人,上上下下倒是没有反对的。但赵顼将蔡确的奏章留中不报,结果也就是不了了之。
就这么过了几日,好不容易清静下来,石越便在花园里,和潘照临等人谈起他和苏辙、沈括商议的军器监改革的事情。
又说起这几天的应酬,潘照临似笑非笑地说道:「公子高升,满朝文武,没有不来贺的。就是王安石,也让王雱过来道了贺。可独独缺了三个人。」
司马梦求笑道:「我只知道两个人,还有一人是谁?」
「有个人你不知道,那不足为怪。」潘照临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石越心里一动。
似这种应酬,若论本心,石越心里也很讨厌,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偏偏有一两个人没做,那么其中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所以若是环境所迫,你还不能不做。
石越本是个明白人,听这两人一说,就立即知道是谁了,当下摇头不语。
陈良却有点好奇,忍不住问道:「是哪三个人?」
潘照临有意无意的看了石越一眼,说道:「御史中丞蔡确、知兵器研究院事陈元凤、白水潭山长桑充国。」
司马梦求不知道陈元凤的底细,因为此人官职卑微,又不出名,因此漏算了,他知道潘照临此人颇有心计,竟然把这个叫陈元凤的人算进来,必有缘故,所以便加意留神听下文。
石越心里也已经知道定是这三人。
蔡确不来,那是肯定的,他刚刚弹劾过自己,又来道贺,脸皮上拉不下来。
陈元凤不来,那意思就很明白了─石越现在同知军器监,是他顶头上司,在军器监低头不见抬头见,说起来二人还是故交,此时却不出现,石越不用琢磨也能知道怎么回事。
但是桑充国也没有来,他心里就实在有几分不舒服。
本来不来也没什么,毕竟桑俞楚是最早来贺喜的人,但是因为军器监案的报导,桑充国一直没有向石越解释,两人到现在在心里还有芥蒂,这时候桑充国若来了,什么都可以烟消云散,毕竟桑充国不是别人可比。
但是眼下却是连道贺也不曾到……
因此潘照临一提到桑充国,花园里就沉默了。石越沉着脸不说话,潘照临似嘲似讽,司马梦求默默无语,陈良紧闭双唇。
石越却不知道,桑充国本来是想来给石越贺喜,然后趁这个机会好好解释一下以前的事情。但是接连的事情,却让他把这件事给忙得忘光了。
先是殿试在即,白水潭学院为了扩大影响,把学院出身的准进士们聚起来,举办了一次文会,同时因为这些人中了进士后,要出去做官,因此还要在殿试前提前给他们举行毕业考试,真正通过毕业考试的,才能发毕业证。
这可是白水潭学院发的第一批毕业证,他说什么也得要做得尽善尽美。
然后就是石越和唐甘南搞的联合钟表行,涉及许多学生的问题,他也得过问,联合钟表行还打算在白水潭学院建一座大型座钟楼,选址、造型,他都要亲自协调……
再加上平时就是一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