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十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越抬了抬手,算是还了个半礼,而后说道:「状元公不必多礼,怎么有兴致来白水潭?」
康大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下官表弟来京赴考,带他来白水潭见识见识。我那边都是些粗人,待久了于他学问有害。」
石越打量着他身边的那个人,只见此人一身灰布长袍,虽然也算是生得眉清目秀,但是脸上却冷淡得一丝笑容都没有,嘴角微往上翘,明知道眼前是名闻天下的石子明,却根本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看他的神情,根本是那种把天下人都要拒之千里之外的样子,康大同想让他结交文友,只怕是打错了主意。
石越却不知道这个人前几天就和自己在同一座酒楼上,还把司马梦求给呛了个半死,当下朝康大同笑道:「这位就是令表弟?」
「正是。」康大同点头称是,而后转向他表弟,介绍道:「镇卿,这位就是名闻天下的石大人。」
康大同这个表弟姓吴,叫吴安国,字镇卿。
吴安国看了石越一眼,微微一礼,连嘴皮都没有动,这算是无礼之极了。
石越见他如此,回头看了潘照临一眼,二人相视一笑。
石越笑着对尴尬之极的康大同说道:「年轻人性子高傲一点,没有关系,你带令表弟到处转转吧。」
说完,当下便辞了康大同,朝司马梦求一行人走去。
司马梦求早就注意到石越过来了,他对吴安国印象深刻,眼见石越身居高位,竟然毫不在意这人的无礼,不由暗暗称奇。
「那日邂逅,未及深谈,不料今日竟有缘再见,这位兄台别来无恙。」石越抱了抱拳,朗声说道。
「不敢,学生何德,竟敢劳石大人记挂。」
司马梦求不亢不卑地还了一礼,当下按一般的礼节,和吴从龙、范翔、陈良向石越自报家门。
如吴安国那样的人始终是极少数,吴从龙等人免不了要说一番仰慕的话。
石越又一一还礼。他此时也是个五品官员,又是甚得皇帝宠信,兼之名闻天下,俨然一代宗师,甚至民间有人把他放到孔孟之后来提,但是他却是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反差如此之大,更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司马梦求无意科举是真,但是却并非无意功名。
中国的「士」,讲究的是得其人而辅,若找不到那个明主,便宁可躬耕乡野,苟全性命,终生做个隐士,这是「士」这一阶层人格上独立的一面。
司马梦求游历天下,遍览形胜,结交三教,十年有奇,所见所闻,文官只知道贪财好色,巴结上司,钻营升迁;武官们醉生梦死,兵甲不练,坐吃空饷,倒似大宋这棵大树上爬上满了蛀虫一般,大家都拼了命要吸干这大树的树汁。
好不容易,盼来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结果他的三大干将,又令司马梦求失望不已。
首先,韩绛是世家子弟,眼光看不到一等户以下。
再者,吕惠卿三兄弟,在乡里就巧取豪夺,变法的结果,是国库的钱财大幅上升的同时,他们吕家的田产与钱财,也跟着猛窜。
最后,曾布的亲戚们,在县里连知县都不放在眼里,欺压良善之事,屡屡不绝。
其下如此,其上可知。
王安石纵使自己清廉,同样也要引荐亲戚,而对于吏治败坏之事,他根本不敢动一根手指,只知道拼了命地喊「开源」,实则历代苛捐杂税,本朝无一不有,这种情况下还要开源,老百姓也只能苦不堪言。
而所谓的旧党名臣,更让司马梦求不知道要做何想,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被庆历新政的失败,给挫掉了全部的锐气,只知反对,不知建树。
即便是瞎子也知道,大宋的情况,不变不行了,但这些君子却似乎不知道。
在《汴京新闻》之前,大宋本来就有朝廷的邸报流传于市坊,虽然不是正式的报纸,但对于关心时政的读书人来说,却是必看之物。
因此王安石的一举一动,朝野变化的情况,司马梦求虽在外省,亦了然于胸,但是越了然,只有越失望。
他几乎以为大宋是变亦亡,不变亦亡的危局了,差点想要剃度出家,不再问尘世之事。直到他在成都读到《三代之治》、《历代政治得失》,读到关于青苗法改良的邸报,他这才又被勾起一丝希望。
司马梦求知道「与其许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出剑阁,顺长江而下,直奔江淮两浙,亲自了解《青苗法改良条例》的推行情况,以及钱庄借济的利弊得失。〈编按:剑阁,地名,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那里待了一年有多,种种利弊,他无不了然于胸。
他在松江边上,看到了机户之家成千上万,官府为了调节棉花的种植和水稻的种植而大伤脑筋,二者的矛盾至今没有解决。〈编按:机户,从事纺织的人家。〉他在杭州,看到苏轼浚清西湖,亲手规划杭州市区图,教附近的百姓使用煤。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蔡卞的小官。
这个蔡卞,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就把一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在治区要求百姓种植棉花和水稻三七分,而新开垦的田地,则可以棉花水稻六四分,把松江边上官员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轻易地解决了。
此外,蔡卞还异常严厉地打击富家私放高利贷,监视钱庄的利率情况,对于一些官府不愿意解决的贫困户的问题,他下令这些五等户中的贫困者,可以由县府调查清楚后,押结作保,让他们去钱庄借钱买种。
司马梦求所过诸县,便是《论语正义》的署名作者唐棣、柴氏兄弟等人所在的县,都没有人能比这个蔡卞做得更好。
这一年多的所见所闻,把司马梦求的希望慢慢点燃,所以他又回到京师,就是想看看这个似乎是突然冒出来的石越石子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而石越对司马梦求也是印象深刻,温声笑道:「想不到今日能见着许多英杰之士。司马公子,今日不便长谈,如蒙不弃,改日可否和你的这些朋友,一起到敝府一叙?」
司马梦求心知此处交谈不便,他看了吴从龙等人一眼,除了陈良之外,吴从龙与范翔眼中都流露出热切的目光,当下微微一笑,答道:「改日定当拜访。」
潘照临笑道:「不如约好就在后天如何?」
石越一怔,不知潘照临为何要定好日期,不过马上就转过念头,他知道潘照临心思缜密,是担心司马梦求等人是贡生,如果石越是考官的旨意下来,再来拜访,就会惹人闲话。
当下便微笑着等待司马梦求的回答。
司马梦求淡淡一笑,点点头,抱拳答应:「如此便是后日。」
「那么一言为定。」
「公子想把那个司马梦求招入幕府?」
辞了众人之后,潘照临笑问道。
石越点点头,笑道:「我见他人才难得。他不说司马梦求这个名字倒也罢了,说起来,李敦敏和柴贵友,都写过信推荐他。」
当下,石越又把这人在江淮的事情,略略说了。
「看来倒是个有心人。」潘照临笑道。
「我去信给子瞻先生,问了两个人,一个是这个司马梦求,一个是蔡卞,子瞻先生也认识此人,他和灵隐寺一个和尚很熟。
「日后,我们再看看他的干才器量,就知端详。贡生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当是无意科举。」
石越轻轻拨开小路边上的柳枝,此时离开体育馆已经很远,白水潭学院里,显得很安静。
潘照临沉思了一会,方说道:「要慎重,如果不是其人,不要轻易招揽。」
石越不置可否,他知道潘照临是怕御史说闲话。
不过,石越自小就知道曾国藩幕府人才的事情,难道曾国藩幕府中的人,就全能一一交心?
为政之道,有阴谋,有阳谋,关键是要有能力,如果自己明知是人才而不敢用,又能成什么大事?
石越口里说道:「我见司马梦求一不求科举出身,二没有结交权门,仅这两点,就显见其志向器量。」
潘照临知道石越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说,笑道:「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司马梦求的朋友,应当也不是凡品吧。」
「但愿如此,不过吴从龙与范翔目光热切,他日的助力,亦在朝堂之上,而不在我幕府之中。」
石越笑了笑,那种眼光,他看得实在是太多了。
潘照临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一个八品进士,搞不好还是个九品,如果不是进士及第的话,到外县从主薄、县尉做起,按部升迁,何年何月才能有机会进入朝廷呀?
「新法招致不满的一个原因,就是王安石只要听到这人说新法好,就加以重用,简拔了太多的投机侥幸之人。
「依我看,这两人要想有机会进入朝堂,还早得很。」
其实,当时朝廷重臣推荐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