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朝的时候,炀帝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唐太宗征高句丽也是无功而返,他赫赫武功,征高句丽的下场和隋炀帝相同。可能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太冷,交通不便。唐高宗时,一开始打高句丽也多次失败,曾派唐朝的名将苏定方带领猛将契苾何力多次征讨,以苏定方之能耐,虽然把高句丽军打败了无数次,但最终都因为天寒路远,功亏一篑。于是唐高宗改变了外交策略,远交近攻,联络新罗去攻高句丽和百济。

唐高宗的“娘”兼老婆武则天掌权时,派薛仁贵和李积最后一次往伐,当时李积已经73岁高龄了,挂帅出征,终于把高句丽给灭了。灭掉高句丽之后,高句丽的王族勋臣就迁入中原,搁在山东,最终融入汉民族。后来朝鲜历史上又出现一个高丽王朝,那个高丽王朝是当地朝鲜人建立的王朝,跟高句丽完全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打着高丽的旗号而已。

唐朝还跟新罗联手灭了百济,唐罗联军一共是19万,其中唐军15万,新罗军4万,所以主要是唐军灭的百济。今天韩国人供奉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李舜臣,那是抗日的,确实值得供奉;还有一个叫阶伯,韩国有很多他的画像、铜像,相当于韩国的文天祥,他就是百济的大将。当唐罗联军19万进攻百济的时候,百济王都投降了,就阶伯率5000勇士抵抗,最后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新罗是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完成的统一,所以新罗跟唐朝的关系在边界确定后非常友好。新罗王朝的领土,不是今天全部的朝鲜半岛,当时唐朝和新罗的边界并不在鸭绿江,而是在大同江。今天的平壤以北,在当时还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皇上一过生日,新罗的女王都给皇上绣衣服,还写赞诗,很恭顺。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的最多,最有名的是崔致远,在扬州当过地方官。关于留学生问题,好像今天也差不多,你看哪个学校一说招外国留学生,基本都是新罗的。在韩国高考压力比咱们中国更重,所以那帮人哪儿也考不上,只好跑中国混,混好了混一个北大。咱们中国的大学也不值钱,像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这样的学校会因为你是外国人、你有钱就能给你上吗?北大无所谓,等于是贱卖了,韩国人给钱就来吧!于是出现了现在的状况,新罗的留学生最多,哪儿都有。

新罗立国,参用了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要是在古代朝鲜,1910年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以前,如果不认识汉字,想做官是没戏的,扒拉土疙瘩去吧!直到朝鲜王朝第四代世宗大王的时候,颁布“训民正音”,才有了朝鲜文字,所以韩国人特别崇拜世宗大王。但是他颁布“训民正音”的时候,当时很多大臣反对,说吐蕃、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之类的夷狄才自创文字,我们文武制度都跟中国一样,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另外自创一套文字。

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印刷术、制瓷、制铜工艺。今天到韩国旅游,它的特产,就是铜筷子、铜碗、青瓷。高丽青瓷非常有名,实际上中国的瓷器最早就是青瓷、白瓷,后来才出现了彩瓷、粉彩,韩国可能一直还停留在青瓷这个水平,现在看起来显得很古拙,很古旧,实际上是因为后面的制作技法没学过。另外,读汉诗、写汉诗也是他们的一大习惯。朝鲜人写诗的水平确实相当高,日本人也能写,但日本人写的没有韩国人纯正;越南人也能写,那基本上就是打油诗了。1910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很多志士流亡中国,其中有一位叫金泽荣,他在江苏南通居住的时候,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他在晚上睡觉时看到天上飞过大雁,一琢磨就写下了这首诗:“一声南雁搅愁眠,独上高楼月满天。十二何时非故国,三千余里又今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我都在思念着故国。朝鲜号称三千里江山,又过了一年,还没能光复。“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槿花就是木槿花,韩国的国花,等木槿花开放的时候,从鸭绿江回国,就是说我的国家虽亡,但是光复祖国的志向不息。

另外,在姓氏、服装、节令、风俗等方面,新罗也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仿效,我就仿效

汉朝时日本就和中国有友好往来。后来在日本的本州岛西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叫邪马台国。这是汉文书籍翻译的,邪马台实际上就是大和,因为大和日语是YAMATO,我们就把它音译成了邪马台。当时大和的统治者都是女王,半巫、半人、半神的那种,终身不能结婚,靠神神鬼鬼来统治。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在魏明帝在位的时候,曾遣使到中国,魏明帝非常高兴,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所以,以后甭管中原的政权怎么更迭,日本都向中国称臣,中国魏晋宋齐梁陈六代,皇帝都册封日本的统治者为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安东将军这样的官衔。

到了七世纪初,就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圣德太子进行改革。圣德太子这个人在日本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周公,制礼作乐。他仿效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国名由YAMATO改成了NIPPON(日语音),写成汉字就是日本;并把统治者由大王改成天皇,然后把前面几代的鬼神王都追封为天皇,实际上那会儿都是倭王。圣德太子办的这件事儿要报告给中国,于是遣使到隋朝,那个使臣叫小野妹子,但是个男的。这个妹子来华之后,给隋炀帝递上了国书,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写的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一下子就火了,你原来是臣子,现在敢自称天子,而且你日出处,我日落处,你不咒我吗?隋炀帝非常不高兴,但面子上还过得去,后来就跟官员说,小邦无礼,以后别让他来了,日本人我看着烦。

又过了几年,圣德太子再次遣使来华,这次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火更大了,因为国书上写的是“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中国皇帝称天子,你称天皇,那你不成我爹了吗?所以隋炀帝就派了一个姓裴的侍郎,到日本去骂他们。姓裴的绕道朝鲜去日本,一看波涛汹涌吓得没敢去,于是把诏书递给朝鲜人,劳驾你们替我去骂小日本吧,自己回朝复命。那时候不像今天,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就隔着那么浅浅的一个海,当年那浅浅的海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你想那小破帆船,一百多吨,可能几十吨,去横渡大海简直是长征。必须有岛屿停靠,让小船可以一站一站地停,船漏了好补,人也好休息。要是没有,风对着帆一顿猛吹,一停发现到了西伯利亚,也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基于这个缘故,隋朝两次遣使日本都无果而终。

从贞观年间,日本派出遣唐使,一共是准备了十九次,成行的是十六次,有三次可能是没凑够钱。成行的十六次中,成功到达中国的是十三次,没到达的那三次估计就是吹跑了,去了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船散人喂鱼,这都有可能。

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的人回国策划的。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日本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有的年号,以前日本天皇没有年号。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中间这1200多年,在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唐化时期。日本一直把中国叫作唐国、唐土,后来日本看不起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只有在唐朝的时候才可以称中国,唐朝以后中国就不配称中国了。他们认为他们才是中国,因为他们把唐朝的典章文物继承得很好。尤其对于中国宋、明两朝被少数民族灭掉,唐汉受蛮夷所制这些历史,日本是非常看不起的,所以他们才敢出兵打中国。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我们日本人也可以。比如,从甲午战争日本发表的文告来看,都是以中华正统自居,号召反清复明。包括孙中山在日本设立大本营,也是反清复明的感觉,表示日本是中华道统之所在。后来入主中原好几次没成功,他们就恼羞成怒,开始篡改教科书。

中国在唐朝之后跟日本官方的往来就断绝了,私人往来比如商人之间是一直有的。到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官方往来才恢复。当时日本足利幕府将军,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足利义满将军,派使臣到中国来。明朝皇帝问使臣日本国的风土人情,使臣写了一首诗回答明朝的皇帝——《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

“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焙新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