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企画中学习
  所有这些工具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来揭示重要问题的假设。壳牌石油透过它的企画过程,以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心智模式。壳牌石油管理者仍然编制传统的预算与控制计划。
  但是壳牌石油重新思考在大型组织中企画的功能。他们的结论是,产生完美计划的重要性,比不上使用企画来加速整体的学习。根据德格的看法,长期的成功有赖“管理团体改变他们自己对公司、市场、竞争者所持共有心智模式的过程。基于这个理由,我们把企画看作学习,把公司的企画看作组织的学习过程。”因此企画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加速组织的学习?”
  内部董事会
  汉诺瓦公司有它们自己的心智模式制度化方法。此项过程由一套操作决策指导原则来引导,而这些原则深藏在一个相当特殊的组织结构中。几年前该公司网状的内部董事会架构完全安排就绪。内部董事会由二到四位总公司资深经理组成,向地方的总经理提供建议(由地缘关系决定让哪些资深经理参与)。内部董事会自外部,以客观和广阔的视野,透过类似公司董事会的机制,强化地方管理当局的能力。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给地方决策者咨商与建议,而不是控制地方决策者。
  透过内部董事会重新建构心智模式的过程,可在四个层次发生:●在直接向欧白恩报告的社团内部。
  ●在直接向欧白恩报告的社团与地方总经理之间(透过内部董事会的运作)。
  ●在地方总经理及其所辖地方部门经理之间。
  ●在部门经理及其所辖地方工人与督导人员之间。
  在这四个层次,重新建构心智模式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如何能防止汉诺瓦的管理者,把他们的心智模式强加在地方管理者的身上?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机制像是总裁与公司董事会之间的机制,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关系较像伙伴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伙伴共享与企业有关的深度知识。欧白恩说:“将内部董事会架构在较正式的报告关系上有许多好处。首先,当一位地方总经理向总公司资深管理者(像是总公司的副总经理)报告时,想要这两个人很快就取得默契是很难的事。通常是在几年之后,这两个人才变成相知甚深,并找到种种巧妙方法来交换他们对达成预定目标的看法。这样的报告关系形成后,多半能减缓尖锐的质问,这种关系和你必须不断向三或四个人组成的董事会报告,说明你的看法的情形是很不相同的。内部董事会的过程,能为我们这种组织培养担任地方主管所需的重要技能:清楚表达对复杂议题的想法、融合分歧的看法、有主见但有开放的胸襟。地方的管理者在和地方董事会经过互动之后,发现他们促成自己部门内部学习的意愿,远高于从前。”汉诺瓦的心智模式信条
  为了让全公司的内部董事会有所依循,汉诺瓦拟订一套改善心智模式的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目的在制定询问的优先顺序、促进观点的多元化,和强调在所有的组织层次改善心智模式的重要性。以下是汉诺瓦的心智模式信条:一、领导者经由不断改善本身的心智模式,可提升管理的能力。
  二、不要把自己所偏好的心智模式强加在人们身上。应由人们自己的心智模式来决定如何做,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三、员工对于依自己的看法所做的决定有更深的信念,执行也较有成效。
  四、拥有较佳的心智模式,较易顺应环境的改变。
  五、内部董事会成员很少需要直接作决定。他们的角色是透过检验或增益总经理心智模式来帮助总经理。
  六、多样化的心智模式造成多样化的观点。
  七、群体所能引发的动力和累积的知识高于个人。
  八、不刻意追求群体成员之间看法一致。
  九、如果过程发挥预期效用,会产生意见调和一致的效果。
  十、领导者的价值是以他们对别人心智模式的贡献来衡量。
  欧白恩说:“我们没有任何神圣不可侵犯的心智模式,我们有的是一套改善心智模式的哲学。如果我们到现场宣称:‘这是处理某某状况标准的心智模式,’这样会有问题的。”信条之中有几条一再强调这一点。譬如第二条,不要把自己所偏好的心智模式强加在别人身上。欧白恩说:“或许有些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认为其他的人都将在六十秒之内轻易地全盘接受他的心智模式。纵使他的心智模式较优,他的角色并不是把自己的心智模式灌输给别人,而是把它捧出来让别人去斟酌接受。”
  信条之中还有几条指出,不断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人做事会变得更有效果(虽然采用较有经验者的心智模式能避免错误)。就像如果我的小孩学骑脚踏车一定会摔倒,虽然我不想让他擦破膝盖或手肘,但如果一定要摔才能学会骑脚踏车,就不要怕他摔。
  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改善心智模式,并以达到全体一致的想法为目标。许多不同的心智模式可以同时存在,它们全都需要以未来的情况加以检验和重新考量。这就需要组织忠于真相的精神——由“自我超越”的修炼所养成。甚至在考虑这些心智模式之后,发现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悉的全部真相,而如欧白恩所说的:“我们可能到头来想法互异,此时我们的目标则是,帮助对此一课题负最大责任或最为关键的那个人,去建立可能的最佳心智模式。”
  如欧白恩指出的,我们并不刻意追求大家的看法一致,但是如果过程发挥预期效用,会产生使大家意见调和一致、达成共识的效果。欧白恩说:“我们不介意会议的结果是否会造成看法出现很大的分歧。重要的是,大家把自己的看法摊出来,即使你不赞同这些看法,它们还是有助于多方面考量,这个方式比起被强求达成协议,更能够使人们同心协力。因为他们都有主张自己看法的机会。只要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而且人人都感觉被尊重,虽然最后是别人的看法获得采行,却能泰然处之。”
  许多人发现不特意强调协议与一致,所得到的和谐效果反而出奇的好。许多杰出团体成员相信“只要大声说出心中的想法,便能知道应如何做”,这种信念成为物理学家鲍姆所称“深度汇谈”,它是团体学习修炼的一项基石(见第十二章)。
  反思与探询
  像阿吉瑞斯这样的“行动科学”专家所提出的学习技巧,可以划分为两种广泛的类别:反思的技巧与探询的技巧。反思的技巧用在放慢思考过程,使我们因而更能发觉到自己的心智模式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探询的技巧则是关于我们如何跟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特别是处理复杂与冲突的问题。
  阿吉瑞斯长年的合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熊恩,证实反思在医学、建筑、管理等专业学习上的重要性。许多专业人员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停止学习了,相反的,有些人变成终身的学习者,发展出熊恩所谓的“行动中的反思”,也就是一面行动一面自我反省的能力。对熊恩来说,行动中的反思使真正杰出的专业人士与众不同:“他们不仅能边做边想,也能边想边做。就如同爵士音乐名家在一起即兴演奏的时候,在体会出合奏中所发展出来的方向时,仍然不断调整新方向一样。”
  一、辨认“跳跃式的推论”
  反思技巧由辨认“跳跃式的推论”开始。我们心灵活动的速度快如闪电般。不幸的是,这样往往使我们学习的速度慢下来,因为我们很快就‘跳跃“到概括性的结论,以致于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去检验它们。
  有意识的心智处理大量具体的细节时,常有顾不周全的地方。如果让我们看一百个人的照片,大多数人无法记住每张脸孔,但是我们会记得各种类别,像是高个子的男人、穿红衣服的女人、东方人、老人等。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Miller)曾指出我们在任何时候,能同时专注的不同类变数是有限的,大约只有7个左右。我们的理性心智常将具体事项概念化——以简单的概念替代许多细节,然后以这些概念来进行推论。但是如果我们并未觉察自己从具体事项跳跃到概括性的概念,那么以概念来推论的能力反而会限制我们的学习。
  譬如,你或许曾听过像“亨利不关心他人”这类的话。想象亨利是这样一个人:很少慷慨赞美人,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常不注视对方,然后问:“你说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