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次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稻正在灌浆壮实。轿车穿村而过,枣树几乎要扫着车顶。枣子还没熟透,青白色的,缀满了枝头,枣树便婀娜如垂柳。
  很快就到了枣林村,远远的就见村口聚了好些人。近了,先是看见邵运宏和舒天,再就看见村支书。想不起村支书名字了,只记得小伙子人还精明。还有很多人,只怕是村里看热闹的。
  邵运宏迎上来,说:“朱书记辛苦了。”
  “你们辛苦,下来这么久了  ”朱怀镜说着就把手伸向村支书,“辛苦了,辛苦了。我同明吾同志说了,不要打扰你们。怎么仍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
  村支书憨厚的笑笑,说:“余书记也没让我们做什么接待准备,只是交代我们准备汇报,准备个座谈会。怎么安排,请朱书记指示。”
  “我们走走吧。”朱怀镜说罢,做了个请的动作。
  村支书客气一下,就在前面带路。邵运宏、赵一普、舒天他们紧随其后。虽说是深入基层了,还得听村支书的安排。要是凭着兴致,或是真想看个究竟,想上哪户人家就去敲门,说不定就会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沿路尽是看热闹的乡亲,朱怀镜挥手向他们致意。乡亲们没什么反应,只是笑。有些女人见他笑了,竟往屋里藏。朱怀镜到底不算迂,挥手之间并没有喊乡亲们好。不然,乡亲们没有回答说首长好,那就难堪了。没人事先打招呼,乡亲们哪知到回答首长好?
  见了栋两层的新砖屋,村支书说:“朱书记,我们上这户人家看看?”“好吧好吧。”朱怀镜说。村支书就高声招呼这家主人,说:“三砣,三砣,在家吗?地委朱书记来看你们来了。”
  一位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出来了,伸出双手拍着,说:“欢迎各位领导。”小伙子又回身朝里屋叫道:“翠翠快开大门。  ”屋子正中的大门吱地一声开了,一个女人微笑着说:“各位领导请坐。”两口子都穿得整齐,像要出门做客。女人还描了眉,抹了红,像乡下唱戏的旦角。
  这是农家中堂,好比城里人的客厅,摆了些沙发和凳子。
  入了座,村支书介绍说:“朱书记,这位是陈昌云,村里人都叫他三砣。三砣是我们村的能人,在外做生意,夏天做枣子生意,冬天做柑橘生意。别的生意也做,什么赚钱贩什么。”
  三砣老婆翠翠递茶上来,朱怀镜道了谢,说:“好啊。搞活农村流通,就靠你们这些能人。”便问他家几口人,每年能挣多少钱,几个孩子,上几年级了,负担怎么样。三砣一一答了,朱怀镜点头不止。邵运宏、赵一普和舒天他们则是不停地记笔记,还得不时点头微笑。朱怀镜揭开茶杯盖,立马就闻到一股菜锅味了。想必女人是用菜锅烧的水。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喝了口茶,点头道:“好茶好水。”
  门口早围了些人,场院里也有人三五成群地站在那里。年轻姑娘很害羞的样子,你打我一拳,我捏你一把,却都把眼睛偷偷儿往屋里面瞟。这时,听得外面有人喧哗。朱怀镜望望外面,见大家都往远处张望。
  心想是不是有人上访来了?下到基层,就怕碰上群众当面递上状子。古典戏曲对群众影响太大了,他们总把时空弄混淆了,希望碰上包拯或海瑞出巡,然后跪递诉状。朱怀镜正寻思着,只见人们迅速闪向两侧。他正想看个究竟,原来是余明吾和尹正东来了。有两位不认得的,想必是乡政府的干部。后面扛着摄像机扫来扫去的,肯定就是马山电视台的记者了。朱怀镜内心不快,却不好当着村干部发作,只好站起来,同他们亲切握手。“明吾同志,正东同志,你们真的不肯放过我啊!”
  余明吾笑道:“朱书记您就别再批评我了。您亲自下来了,我在县里坐得住?”
  “是啊,我同明吾同志商量,哪怕您再怎么批评,我们也要赶来。”尹正东说。
  朱怀镜只好说:“好吧,你们就同我一道搞调研吧。”回头对主人说,“三砣,你带我参观一下你们家房子行吗?”三砣的称呼从朱怀镜嘴里出来,别人听着就有几分幽默,都笑了。三砣就觉得亲切,抓耳挠腮的。
  这种房子在乡下叫做洋房,格局却依然是旧式的。中堂设着神龛,立着祖宗牌位,香火不断。只是香火被革新了,两支像烛又像香的红玻璃管,通了电源,火苗闪闪,犹如长明灯。中堂平时又是家人看电视和待客的地方,沙发、茶几等尽可能讲究些。中堂两头,各有两个套间,每套里外两间。中堂后面是楼梯间,楼上是三个套间,每套也是里外两间。房间里家具都还齐全,收拾得也干净。进了中间那个套间,里面家具、被褥和各式摆设格外不同些,应该是主人的卧室了。
  抬头一看,居然装着空调。“不错嘛,三砣。你这房子有三百多个平米吧?
  我只住一百多个平米,你比我级别高。按住房标准,你同国家领导人差不多了。  “朱怀镜玩笑道。
  此话其实并不怎么幽默,却引得满堂欢笑,其乐融融。人们对待领导,就同对待小孩差不多。小孩子只要稍有表现,大人就直夸他聪明。余明吾领了头,大家放声笑着。这笑声又夸张着朱怀镜的幽默,气氛说不出的快意。
  大家笑得如此随便,三砣也就放肆了,说:“朱书记这么一表扬,我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我想起前几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的一个小品。赵本山演个村长,说村长上面是乡长,乡长上面是县长,县长上面是省长,省长上面是总理。
  掰着指头一算,总理只比村长大四级。我三砣比村长矮一级,我还没有总理大,比总理矮了五级。“
  大家不知三砣这话是否犯了忌,就望了望朱怀镜。
  见朱怀镜笑了,大家又哄堂大笑。朱怀镜还想看几户,就告辞出来。村支书高声吩咐:“三砣,叫你老婆弄几个菜,我们等会儿就到你屋里吃饭啊。”  三砣两口子都争着说要得要得,说好了就要来啊。又看了几户,都是村里的殷实人家。
  运气真好,户户都有主人在家,都烧了茶水,洗了茶杯。朱怀镜再不像在三砣家里那样坐下来细细询问,只是站着同主人攀谈几句,就拱手而别。他慢慢心里就清楚了,知道这些人家都是村干部事先打了招呼的。
  “看几户困难人家吧。”朱怀镜说。
  村支书便望着余明吾,不知如何是好。余明吾说:“小陈,你带朱书记看一两户有代表性的困难户吧。”原来支书也姓陈。乡村多是团族而居,每个村就是几个大姓,杂姓很少的。
  陈支书拍拍脑袋,想了想,继续领着大家往前走。没走多远,就有人将两百块钱偷偷塞在朱怀镜手里。朱怀镜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却不好说什么。不一会儿,就到了家土坯房前。陈支书过去敲了门,没人答应。陈支书回头说:“家里没人,出去做事去了。”又到了栋歪歪斜斜的旧木板屋前,陈支书上去叫门。听得里面有人应,却不见有人开门。陈支书推推门,门就开了。进去一看,里面漆黑如洞。
  听得角落里隐隐有声,陈支书凑近一看,才见床上躺着个人。是位老太太,正轻轻呻吟。陈支书伏在老太太耳边高声说:“上级领导来看看你。是地委朱书记,还有县委余书记、尹县长,都是大官哩。”有人提醒说:“还有地委政研室邵主任。”陈支书又补充说:“还有地委邵主任。”
  朱怀镜在床边坐下来,抓住老人家的手。老人家想坐起来,朱怀镜按着她的肩头,说:“老人家你躺着吧。你老高寿?”陈支书说:“朱书记问你好大年纪了。”老太太说了句什么,朱怀镜没听清。陈支书说:“老人家说她今年满七十九,吃八十岁的饭了。”朱怀镜又说:“老人家,你是寿星啊!你保重身体,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陈支书又提高了嗓门,把朱怀镜的话重复一次,像个翻译。
  这边却急坏了电视台摄像的,屋里的光线太暗了。他们静悄悄地忙做一团,打开所有窗户,又四处找点灯开关。开了灯,灯光又太暗了。听得尹正东低声骂人:“怎么不带灯来呢?打仗忘了带枪还行?”
  朱怀镜询问了几句,掏出两百块钱,说:“老人家,我这里给你两百块钱,表示个心意。只要我们好好干,辛勤劳动,很快会脱贫致富的。”余明吾、尹正东、邵运宏每人也递上两百元钱。
  老人家捧着这些钱,说了很多感激话。朱怀镜一句听不清,陈支书就翻译着。
  又去了三户,也是栋低矮的土坯屋。一敲门,马山就开了。一位蓬头垢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