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嗅”——所谓嗅,就是用鼻子吸气的意思。 我们年轻时候说笑话:“子路共之,三嗅而作。”为什么?是子路想吃野鸡肉,先用鼻子闻闻很香。 又说:子路是练气功的,先吸三口气,“而作”

    ,再打出去,于是野鸡被子路打倒了。 这些都是笑话。 那么这一段到底记载的是些什么东西?用我们的观点,就是和“吾道一以贯之”一样,也和

 218

    里 仁 第 四502

    禅宗“拈花微笑”

    的道理一样。我认为并没有掉落了文字,上面是记载当时的情形,描写飞翔的景象。“色斯举”——大家也看过孔雀,看过野鸡。 我曾在山里住过很久一段时间,山中一大群野鸡出来,的确很漂亮。“色斯举矣”

    ,野鸡要起飞之前,翅膀尾巴一展,像孔雀一样很美丽,然后起飞了,“翔”是飞翔一阵,然后又下来,停在什么地方呢?在山岗上面。孔子当场看到这个景象,野鸡羽毛很鲜艳,仔细一看,是只母野鸡,悠闲安然地站在山岗上。这时候子路也在旁边,孔子就告诉子路:“时哉!时哉!”

    这个“时哉!

    时哉!“

    在孔子一生思想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尤其研究《易经》及中国文化,关于“时”的问题,更要注意。 人生一切,个人小事也好,国家大事也好,都要把握时机。 还有“位”——环境。《易经》重点,就在这里。 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变,随时在变,没有不变的事,时间一分一秒在变,空间随时随地在变。 所以孔子经常在《易经》中提到时空的变。 我常告诉年轻同学们,不要怨恨,也不要牢骚,年轻人不怕没有前途,只问你能不能够站得起来;但要懂得把握时间和空间。 如同赶公共汽车一样,这就是人生。 等得久的人,不要埋怨,是自己到站太早了;有的刚刚赶到,汽车开出去了,于是气得不得了,大骂一阵,骂有什么用?干脆等下一班第一个上去,不就好了。 从这一点小事,也可了解人生,怎样去安排自己,把握时间,孔子告诉子路“时哉!

    时哉!“也包含了这个道理。野鸡站在山岗上面,显得很神气,假使它站在中央菜市场的鸡笼旁边,你说它的后果是什么?它站在那山岗上,就

 219

    602论 语 别 裁

    大有凤凰之象。 正如晋代左思的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一幅大自然的画面,上是千仞岗,下是长江浪,一人怡然自得地站在上面,真是神仙中人,了不起,这就是得时、得位。 孔子指着那山岗上美丽的雌雉对子路说:“时哉!

    时哉!“

    意思就是说,你看,那只雌雉正在这个时候飞起来,然后又降落在那么一个好地方,这一幕活动的画面,影射了人生处世之理。 孔子周游列国,要想救这个时代,救这个世界,救这个历史文化,但却深感回天乏术。 他藉着这一幕景致对子路表达这个意思,而不从正面讲,好像释迦牟尼拈花微笑的手法。 不用语言,就用目前这个事实指示给子路,你要懂得这个,要立足,要站稳,要站得好,早一点站到你的好位置。“时哉!时哉!”要把握时机。 子路这时候拱手:“是!”三嗅是子路听懂以后,恍然领悟而生感叹的反应。中国文字,古文非常简单,就是这么回事,但是拿现代文字改写成剧本的话,起码是两页的对白,加上表演,镜头恐怕花费二十分钟。这段在研究《乡党》时要极小心,在此只提前作个简述。现在再回到讲仁的这篇上面;“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此一说词内涵的道理。也相当于子路那一则“山梁雌雉时哉!

    时哉!“的道理。 前面说过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这个人用功,很注重培养自己内心的宁静,德行的修养到了相当的程度,孔子看到他进来——一个人道德素养到了宁静安详的境界,走路的神态和平常不同;忧郁时,走路的态度又变得与高兴时不同。 他的学问、道德修养到了这个境界,在孔子面前一走过来,这位至圣先师就看出了火候。 所以孔子把他

 220

    里 仁 第 四702

    叫过来:“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其他学问讲了半天,都是空的。 等于释迦牟尼说的不立文字,真理就在你自己内心里,内心随时随地都能宁静、安详、平淡,这个境界就差不多了。 你永远保持修养上的这个境界,久而久之即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但是一般同学们没有修养到这个程度,此中道理,并不是即讲即知,必须要有内涵的真正修养。 曾子也知道一般同学没有到达这个程度,因此就轻轻一推,推到行为上去,告诫他们先要留心作人做事的忠恕之道。孔子的学问,的确有一段内在修养、真实工夫,并不是完全谈空洞的理论而已。 这一段我们暂时讲到这里为止,恕我才疏学浅,言难尽意。 这类的问题后面还是有的,以后还可以谈到。

    仁义值千金

    再接下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一段记载,涉及到孔门的仁学,也就是心学。 这个“心”

    包括了现在所谓的思想等等的心理之学,但却不限于目前心理学的心,而是指“吾道一以贯之”的心性之心。什么叫“喻”?这个字要注意。 现代人喜欢讲逻辑,逻辑是西方文化,十六世纪以后逻辑之道大行,它是根据希腊的原始逻辑发展而来的。 逻辑是一种思考的方法。 我们曾经介

 221

    802论 语 别 裁

    绍哲学,哲学要问宇宙是怎样开始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男或者先有女?

    对此哲学家有两派见解:一种是唯物思想,他说宇宙开始先有水,由水变成火,而后冷却逐渐形成现在的大千世界。 印度也有一派讲地、水、火、风的四大是天地开始的根源。 相当于中国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道理。 这些理论慢慢演变成后世的唯物思想。 另一派是讲唯心的,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越物质的精神主宰,物质是由他所创造产生的。 这牵涉到哲学问题,解说很多。 到了后世,提出了问题,问及哲学家怎么知道宇宙从何而来的?哲学家说是靠学问思想来的,那么先行研究你哲学家那个思想(工具)的判断准确不准确。 因此产生了逻辑学——对思路法则的研究。 这种思路的法则学,在印度的佛学中,早在希腊之先就有了。对于这问题,世界学者也有两派说法:一派是西方人的立场,认为印度的思考方法是从希腊来的;一派是东方人——包括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认为希腊的逻辑,是从印度方法来的。 印度这套方法,我们翻译过来叫“因明学”

    ,比西方的逻辑还要完备,还要严密。 西方文化中妇孺皆知的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是举世闻名的。 所以有许多人谈到《易经》时,说我们的《易经》真了不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正、反、合”完全一样。 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我说,老兄!我们《易经》是五千年以前的产物,黑格尔几时才发明辩证法?为什么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拿来与西洋人比,还说同他一样?这等于在街上看到祖父拉着孙子走,说祖父长得像孙子,而不说孙子长得像祖父。怎么说因明的方法比逻辑高明?因明有几个步骤,简单

 222

    里 仁 第 四902

    的讲:“宗、因、喻、合”。

    “宗”就是前提,说话必有宗,引伸“宗”

    的理由为“因”。

    有时候有宗有因还讲不清楚的事情,只有用比喻来说明,这就是“喻”

    ,在《庄子》中叫做“寓言”。每个宗教里的寓言都很多,像西方文化中基督教的《圣经》,就有很多寓言,每个大教主都很会讲譬喻,其中还包括了隐语和幽默话。宗、因都讲通了,那么就是结论的“合”

    了。因为讲到《论语》中的喻,所以引出这些闲话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如果拿孔子这个观点来看今天的世界就惨了,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是喻于利,处处要把利欲摆在前面才行得通。 不过,满天下都是小人,也就单纯了,麻烦的是,始终还有小人与君子的分野存在,这就很难办了。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上面曾经讲到过,真正“仁”道的人,一定能爱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