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解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森穆逊(P。 A。 Samuelson)曾经说:「上帝铸造了什么?柏拉图至善点!」(What has God wrought? Pareto optimality!)然而,同样的宗教可以有不同的派别。我对柏拉图的阐释,是他的「至善点」可以是国富民安,也可以是人类灭绝。

关键的问题是生产费用(或成本)与交易或讯息费用(或成本)有截然不同的性质。生产费用,只要以私产为局限,个人的决策永远要减低费用。生产交易,自利一定对社会有好处。这是一七七六年史密斯的格言了。但交易或讯息费用的性质,是要有两个或以上的人才能产生的。这种费用,甲的行为会影响乙。如果我为自利而减低讯息费用,社会得益;但如果我对你说谎自己可多赚一点钱,说了自己得益,但对你却有害。为自利而增加讯息费用,可以使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经济解释》之六十三)

第二节:造价的行为

故老相传,市场价格的主要功能,是引导资源(或生产要素)的使用。到艾智仁,市价增加了另一项重要的功能:作为断定谁胜谁负的准则。这后者我在卷一谈及,到卷三会更详尽地分析。

故老传统忽略了的,是市价可以误导!因为有讯息问题,市价当然可以误导。别的不论,单是股市之价可以发神经地暴升暴跌,股民如瞎牛乱闯,不是罕有的事。但这要说的,是人为的刻意误导:造价。大致上,「造价」有两类。其一是刻意地以假的高价成交,使不知就的人以为是真价,盲目附从,以高价买入类同之物而中计。这种造价在艺术市场很常见。其二是「造势」。让我从后者说起吧。

「造势」在香港的地产市场很常见。建筑商卖楼花时喜欢制造出众多买家要抢购的样子,手法不一。有时出钱请人排队轮购,装模作样;有时说只出售楼宇的一小部分,话犹未了又加销;有时把红点贴在多间楼宇单位的号数上,还未卖出也说是卖出了;有时将某部分开低价,增加申请者与供应量的倍数,造出供不应求之势。

股票市场也有造势的现象。新股发售,代理商可能制造万人轮购的大场面,无知的妇孺排队通宵达旦,结果血本无归。三十年前,芝加哥某银行开张,只刊登一小广告,说先到先得,首二千名每人可获美金二十元。结果是排队的无业游民数以千计,搞得交通大乱。派出去的钱合共四万美元,换得报章头条新闻,是否明智很难说。

好些时,热门的新潮歌星或乐队喜欢以「供不应求」之低门票价,鼓励歌迷露宿街头轮购,场场如是,其势可观。问题是,这些热门歌星大可加价而还场场爆满,为什么要扰乱社会秩序呢?我认为除了造势外,热门的新潮演唱听众也是演员。主事者希望听众在场内疯狂,大哭尖叫,不仅增加场内气氛,而且增加电视传播时的号召力。大哭尖叫的听众,通常是愿意在街头露宿的青年。这样,以「供不应求」之价鼓励露宿轮票,是选择听众的好办法。

转谈直接造价的行为吧。最常见的造价,是艺术作品拍卖。还健在的艺术家,有前途但还不是举世知名,其作品的价格很武断。要卖得高价是人之常情,但要说服顾客作品值钱,应该投资,是不容易的事。这些艺术家或代理人喜欢选拍卖造价(不是说所有类同的都造价),有下述原因。其一是拍卖有公正竞投的形象,尤其是大名的拍卖行。其二是拍卖在一室之内集中竞投,而事后成交公布,是宣传价格的理想地方。其三是好些人误以为拍卖而得的作品,投得后再交出去拍卖,若不赚钱也不会有大亏损。

这第三点很有趣。拍卖之价可信,因为拍卖造价是少数。珠宝是从来不造价的。古玩或古书画也很少造价。但一位英国的画商告诉我,一位已故的大名画家的不见经传的真品,物主先拍卖,自己造高价购回,损失大约百分之二十,过了几年再放出去拍卖,可有奇效,而先造高价其后再卖不是罕见的。另一个拍卖之价可信的原因,是有些人能在拍卖中赚钱。如果你在一九九六年购入林风眠的画作,二○○一年卖出,时来运到,扣除了佣金你可赚一倍以上。有一位朋友,对中国国画的认识比拍卖行多知一点,可以从拍卖购入,补加介绍再拍出去而使生活有。这是不简单的学问,但有人可以做到就增加了拍卖价的可信性。

大名的拍卖行不会乱来。明显是膺品他们不会接受,但如果卖家能说服一件艺术作品有机会卖出,这样的生意他们是会做的。事实上,在拍卖场所内,为了制造气氛,无人问津之物拍卖官会指前指后、指左指右,说有人在叫价,虽然半个叫价的人也没有。这是说,拍卖行是有意图协助造价的。

回头说健在艺术家造价的行为,他们可以自己处理,或由代理人从事。两种造法。其一是由朋友协助叫价,不是真正的卖出而是自己以高价购回。这样,任何被拍卖行接受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奇高之价「成交」。朋友,你要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书法家很容易,只要拍卖行肯处理你的书法作品,请几位朋友举手叫价至港元十万,你就是举世无敌的还健在的高价书法家了。这样做,你的成本大约是港元两万。要不要试一试,过瘾一下?

第二种造价之法,是出售作品的人预先约好买家,说明买者要叫到某价,但私下却答应买一送一,或回送金钱,打个折扣。这种「内定」了的造高价,出售者往往制造气氛,约好了一群朋友在拍卖场举手,说明其手可以举到哪个价位而止。「举手党」之称是由此而起的。据说有一次在北京,举手党成员是门外汉,收到的指示不够详尽,到作品拍卖时二、三十只手高举不下,然后到某价一起落下来!

经济学的问题是:上述的造价究竟有没有效用,或可不可以多赚点钱?答案是可以的,但也可以有反作用。「可以」是说短暂可以,长期不行。英谚云:「你可以短期欺骗所有的人,或长期欺骗一小撮人,但不可以长期欺骗所有的人。」如果造价不可能多赚一点钱,造价的行为不会历久不衰。好些时,出售者在拍卖行刻意造价,会引进「飞来蜢」跟价叫个不停而购入,使出售者喜出望外。在香港,某富人曾经在拍卖行外出千多万购得一幅造价油画,高出市值数十倍。在拍卖行内,另一幅油画曾拍出高于「举手党」约定之价一倍多。另一次拍卖,某日本人见那么多人举手,不知是举手党,中了计。

短暂而言,造价是可以使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之价上升的。但长久来说,艺术作品之价,市场自有公论。然而,短暂的甜头也是甜头,先升后跌可能比从来不升好。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实在好,无名之际造价上升,跟市场认同,作品之价高企不下。这后者更有说服力地鼓励造价的行为了。

另一方面,造价很容易会有反作用,所以是一项相当危险的尝试。造价若不能真正地卖出,血本无归,不一定能使其它的供应升价。最头痛还是造价时成功地卖出了一些,又或朋友给你面子高价买了一些,但此后不再,你怎么办?不大幅减价完全卖不出,而大幅减价又失信天下,对曾经以高价购买的朋友是不容易交代的。

我自己的书法作品,曾经有朋友要求交出去拍卖,担保高价竞投。我说:「你此后不再,我怎么办?」今天我卖书法,价格够低而有问津者。我尽可能写得称意才交出去,同样的收入,其时间成本远高于卖文章。艺术作品是不容易赚钱的。

我与老师艾智仁谈及卖书法的事,指出一项经济学者漠视了的现象,是前文提及过的。我说近几年书法没有寸进,但若有人肯付钱,自己就拚命写得好,书法跟明显地有进步。我的解释,是朋友免费求字,我只应酬地下笔,但若有人付钱,其诚意有明显的说服力,就是要把钱捐出去我也写得格外用心。我的结论,是「诚意」本身是一个价。艾师不仅同意我的分析,还长篇大论地来信举出其它有关的例子。

(《经济解释》之六十四)

第三节:从玉石市场看隐瞒讯息

玉石在中国起码有五千年的传统,但今天中国人视为装饰珍品的玉石,是翡翠(jadeite)。翡翠玉石全部产于缅甸,于清代中叶传入中国。这里分析的玉石是翡翠,是香港人熟知的在广东道成行成市的那一种。不是所有这类玉石都是珍贵的:劣品甚多。

缅甸的玉石不是从石矿开采出来的,而是在某山上挖掘出来的独石。独石是零散的石块,从数安士到数百磅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