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是总统熟悉的,他还必须承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违反俄罗斯的法律准则。需要指出的是,藐视国家的利益与需求的行为是不被容许的、危险的。 
  关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部分相关资料 
  1987年,24岁的莫斯科伏龙芝区共青团书记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参加了共青团商业组织,并领导共青团创业基金与苏联青年科技创新中心。1989年,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任命霍多尔科夫斯基为苏联第一家商业银行——科技进步创新银行负责人。1990年,苏联政府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任命霍多尔科夫斯基为“梅纳捷普”集团跨银行部总经理,随后是“梅纳捷普”下属金融信贷联合企业的总经理。1991年初,这位年轻的苏联共产党员成为“梅纳捷普”董事会主席,掌管着莫斯科及其他苏联城市的许多金融企业和大量的国家预算资金(1年以后,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苏联共产党解散,而苏联共青团较之更早瓦解。1992年的金融动荡使许多商人、千百万的公民,甚至上百、上千的大型企业破产。但许多银行与银行家却正好相反,他们在此过程中大发横财。他们不急于向得不到多少拥护、无能的布尔布利斯…盖达尔政府提供支持,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也没有受到“俄罗斯新贵”的青睐,更毋庸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那时,流入这些银行家腰包的钱财数额巨大,他们该与谁分享这笔财产呢? 
  所以不足为奇,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亲信那时已开始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新国家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目的毫不隐讳。在1992年出版的由霍多尔科夫斯基及涅乌兹林合著的《操纵金钱的人》一书中可读到这样的自白:“几个月前我们还认为不影响我们这些商人利益的政权是最好的。就这一点来说,戈尔巴乔夫政府是最理想的。在当时那个阶段,这已足够。现在,当商人阶级的力量在积蓄,而且已成为不可遏制的发展进程的时候,我们对政权的态度开始改变。政府对我们采取的中立态度已不能使我们满足。现在需要遵循‘谁有钱,谁说了算’的新原则……我们商人不需要被收买的政府,我们将促成个人利益与我们的目标一致的那些人以民主选举的方式掌握权力。这样的政权不仅能得到我们的拥护,也能得到我们的经济支持。如果(现在的政权)不能胜任,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步骤,让那些与商人志同道合的人上台。” 
  此书作者当时虽不是亿万富翁,但已是百万富翁,其发展思路很清楚。那些依靠非法手段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怀有胆怯心理。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涅乌兹林在书中写道:“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龌龊感觉:门即将开启,我们听到有人说,‘商人?请进监牢吧!’最富有经验的律师也无法保证我们能顺利离开被告席,因为被告与法官都将以法律为准绳采取相应的行动。”   
  临近选举(18)   
  1993~1994年间,霍多尔科夫斯基已成为20多家银行的主人,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梅纳捷普”。此外,他还掌管上百家工业企业及公司。霍多尔科夫斯基曾对一位记者说过:“我们不会给贸易额少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投资。” 到1994年年底时,许多西方的报纸、杂志,包括著名的《福布斯》杂志都以惊叹的口吻竞相报道这位年轻的“脸黝黑的商业巨头——俄罗斯最富有的一个人。他坐在地板上铺有乌苏里虎皮的奢华办公室里,管理着自己庞大的联合企业”。那时,媒体已将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甚至阿兰·卡本尼相提并论。 
  1996年的质押拍卖着实让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肥了一把。1995~1996年质押拍卖的实质尽人皆知,但其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阿纳托利·丘拜斯对此并没有做出全面解释。他说:“应该看到俄罗斯的2003年与1995年存在很大差别,这是处于不同的世界与不同条件下的两段时期。在质押拍卖中完成的惟一任务是促成产生大的资本家,以防止社会主义重归俄罗斯。这个任务95%是政治性的,只有5%是经济性的。它是借助于质押拍卖完成的。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对此实施过程提出异议是合理的。但在超短的时间内,通过质押拍卖,大规模的私有制的确在国内得以建立。” 
  质押拍卖中的赢家当时本来就已是俄罗斯最有实力、最富有的私有者。在把国有财产中最诱人的部分送给这些人的时候,叶利钦、丘拜斯、切尔诺梅尔金也买到了这些国内主要银行家的驯服与支持。对这场交易提出质疑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主义资本规律,1995~1996年间的俄罗斯立法也因此受到践踏。在质押拍卖中“梅纳捷普”获得的主要利益是完成了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控股。但当时霍多尔科夫斯基首先被看作是银行家,是俄罗斯在很短时间里形成的“七大银行”鼎立局面中最有影响力的银行活动家。我不得不回顾更早的一件事:当一位电视主持人问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什么他会成为银行家时,他脱口而出“钱,它是那么的美好!” 在传记作家所写的有关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嗜好中,我们了解到他是名牌车和开快车的强烈爱好者(与勃列日涅夫一样),他还是俄罗斯最大的顶级品质钱夹的收藏家,他收藏的钱夹由各种动物皮制作——从猪皮、牛犊皮到鸵鸟皮、蛇皮、鳄鱼皮,他的大部分钱夹中都嵌有金属片:要保护心脏不被丘比特的神箭和雇佣杀手的子弹射中。 
  “尤科斯”的石油经营异常成功。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在1997年带着自己几乎整个班子从“梅纳捷普”转入“尤科斯”,他把“尤科斯”及与之相联系的“俄罗斯工业”公司发展成自己的商业帝国中心。1998年8月之后,“梅纳捷普”破产,但这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生意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此时他的集团已经掌握一些很大的矿产地、副业及一些大型石油加工企业。中心位于涅夫切尤加斯克城的大型石油产地贮藏丰富,获得这个油田被认为是“尤科斯”发展的主要的、最富前景的动力。 
  “尤科斯”还在相关领域积极扩张,这包括轮胎厂、油轮运输、加油站。但“尤科斯”也保留在食品业、针织业、建材及建筑业中的份额。联合公司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阿帕奇特”——生产化学燃料浓缩物的最大企业。 
  除霍多尔科夫斯基之外,“尤科斯”主要的股票及财产拥有者还有列昂尼德·涅乌兹林、普拉东·列别杰夫、弗拉基米尔·杜波尔、米哈伊德·布鲁德诺和瓦西里·沙赫诺夫斯基。2003年正是公司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中,仅上半年“尤科斯”的石油产量就增加了20。6%,产量达3900万吨;石油加工规模增长19。8%,达到1810万吨,6个月的进项为77亿美元;除去赋税及折旧费后,公司纯利润达2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0%。正是在2003年,“尤科斯”董事会做出决议,将不少于20亿美元的盈利作为红利分派。公司还决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加大对一些政党的经济支持力度。接受“尤科斯”捐助的主要政党有“亚博卢”、“右翼力量联盟”和“俄罗斯共产党”。公司决策层有意在国家杜马中安插“自己人”,想在新的国家杜马中先得到“拦截股”,经过若干年后再得到“控股”权。 
  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开宣布,他打算在石油领域只干到2007年,在此之后,他将从政。对政治家来说,坐牢似乎是非常有利的阅历和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所有追随者、庇护者也因此宣布他的被捕是政治举动。 
  但是,针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指控书中没有任何政治方面的指控。 
  霍多尔科夫斯基因何受到指控? 
  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后,《国际文传电讯社》的网站上很快出现《A18/41…03刑事案资料》。只有《生意人报》一家报纸刊登了这份文件的全文 ,其他报纸只对这份材料做了简单介绍或者只字不提(如《苏维埃俄罗斯报》)。 
  霍多尔科夫斯基受到7项刑事指控,主要都是司空见惯的刑事罪:侵吞国有及个人委托给他的财产;逃税(作为自然人及法人);诈骗及伪造文件;滥用信任及不履行法庭的决议。这些起诉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注有“数额巨大”,甚至“数额特别巨大”的字样。   
  临近选举(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