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消极看法都烟消云散。俄罗斯正在经历着复兴的过程,普京已经成长到能胜任工作的水平,并在继续成长之中。他曾是担任国家领导最不合适的材料,但很有可能,他将以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物被人铭记千古。他可能成为俄罗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当然了,他的竞争对手并不多。” 
  欧洲报界关于普京的溢美之词也有不少。德国《时代》周刊是这样描绘普京的:“他打开了朝向欧洲的窗户。德国政治家把他视为朋友。美国总统在自己的牧场招待他。这个人物成为新俄罗斯的象征。这个微笑充满魅力的人在为自己的国家通风,吹走角落里的灰尘。但角落太多,所以需要强力的‘穿堂风’。每天他都签发新的命令与文件。他想改造国家与社会,使经济现代化。您谈到的是谁?是戈尔巴乔夫?不,谈的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他曾从事过特工部门的工作,起初他紧绷着脸,举止不够自然,但在执政的两年时间里,他变成了俄罗斯与国际舞台上受人尊敬、享有各种荣誉头衔的明星。许多俄罗斯人早就了解自己总统的品质,因此以国家允许的所有手段来为他增添荣誉。在自己国内,戈尔巴乔夫未曾得到类似的荣誉,他输掉并失去了政权与帝国。” 
  2002年和2003年的年初,许多杂志都评选“年度最佳政治家”、“年度人物”、“年度政治人物”。不仅风格改变、编委会成员也有变动的《总结》杂志在评论这类评比的一篇编者按中提到:“盖洛普公司专门为本杂志所做的社会调查确定出了‘年度人物’,他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弗拉基米尔·普京能以很大优势成为‘年度人物’,这一轰动事件是预料之中的。无论把俄罗斯联邦的社会‘蛋糕’按年龄、民族、财富、地理、职业等哪一项标准进行切割,在所有群体调查中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别的方面不说,在这一点上,全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最初的解释是毫无新意的:普京是总统嘛!而且是个有活力、善于工作、没有国人常见恶习、也没有自大狂的总统。如果再加上不拖欠工资、退休金和普遍的经济增长,普京的支持率为何如此之高也就成为一个臆想的问题。事实的确如此。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普京现在就是国家必须的人物?这个国家的现状如何?回答很肯定:世纪之交,普京履行了自己的主要职能——国家领袖的职能。他能领悟到时代的挑战,并极为准确地确定了俄罗斯的位置。而且是以惟一正确的手段做到的这一点,不是以口头的宣言,而是靠行动。历史的行动。” 
  2003年春,俄罗斯所有报纸和西方的很多报纸、杂志都总结了弗拉基米尔·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三年的业绩,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活动也被一一列数。普京与谁的会面最多?与总理卡西扬诺夫118次,与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41次,然后是根纳季·谢列兹尼奥夫、阿列克谢·库德林、瓦连金娜·马特维延科、谢尔盖·绍伊古、格尔曼·格列夫、米哈伊尔·祖拉博夫、鲍里斯·格雷兹洛夫和尤里·柴卡。在独联体领导中,普京经常会见的是亚历山大·卢卡申科(24次)、列昂尼德·库奇马(22次)和纳扎尔巴耶夫(14次)。在西方首脑中,普京经常会晤的有施罗德(11次)、布什(9次)和贝卢斯科尼(8次)。在发言中普京常用的词汇有:“俄罗斯”、“国家”、“联邦”、“工作”、“问题”、“安全”。在普京三年来的官方讲话中,布什的名字共使用35次,江泽民20次,瓦连京·马特维延科7次,而鲍·叶利钦只提到5次。三年中普京一共参观了32个博物馆,24座知名建筑,举行过17次正式晚宴,参加过15次宗教仪式,只看过9次戏,但出席了30场大型晚会与音乐会。三年内,普京出国访问46次,最常去的有乌克兰、白俄罗斯、德国和中国。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5)   
  近年来经常抨击普京的《政权》杂志在总结其2000~2003年政绩时,告诉读者的是:在车臣问题、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教育与安全等主要方向上,普京的政策都失败了。这家杂志的帕维尔·切尔尼科夫认为,国内的乐观主义者越来越少了。这位作者认为,甚至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成绩也仅有30%的俄罗斯公民认同。该作者说:“最简单的逻辑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民众眼中,总统的威信将大大降低。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图表显示普京的威信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升高。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一现象: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独特性。人民往往把最高政权和它的政策相互完全分开。生活中是存在一些问题。但这能怪总统什么呢?他是如此一个精力充沛、有威望、诚实而有经验的领导人,他完全没有任何错,也用不着讲什么逻辑。难怪社会调查表明,三年来,甚至在外表形象上,总统的魅力就增加了一倍。” 亲近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的杂志出版商们的懊恼可以理解。但这种情况下,正是他们违背了逻辑。普京的威望增长与他所推行政策的结果不无关系,但也存在反向的联系:普京的威望本身开始对其政策的结果产生正面影响。这标志着领导人对国家的公民有着特殊的威望与影响力,这也常被称为政治家的个人魅力。 
  许多政治学家与社会学家认为,每当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重大变革成熟之时,总有一类人会脱颖而出,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有着鲜明的领导素质。这些人往往是优秀的演说家,以话语和手势语见长,他们有能力让其他人服从于自己的意志,并吸引支持者及国人的好感。通常认为,这些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在文学中得名为“charisma”,源于古希腊语“神赐”。 
  在天主教神学中,这一概念意味着上帝为了教会的利益而赐予某个凡人的某种特别的精神才能。在政治学中,“神赐”这一概念被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1864~1920)首次分析。韦伯写道:“被称为‘神赐’的是这样一种个性的非凡品质,由于有了这种品质,此个性被认为具有别人无法获得的超自然力的、超人类的、至少是独特的力量与特性。这种品质在伦理、美学或者其他角度如何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在很多情况下都并不重要,只有一点是重要的:他如何在事实上被受到领导人个性感召力影响的人们、即他的追随者所评价……经济不受纯粹‘神赐’的影响。在他起作用的地方,他构成‘使命’一词的情感意义:即使命或是内在任务。他与其说是事实,不如说是要求。” 
  罗斯福、丘吉尔、科尔、卡斯特罗、霍梅尼、甘地、毛泽东、铁托、曼德拉,这些都是20世纪有个性感召力的领袖。在苏联,这类领袖无疑是列宁和斯大林。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戈尔巴乔夫也笼罩过特殊使命的光环,但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就从来没有过这类个性感召力。 
  90年代初,叶利钦无疑是有个性感召力的领袖。1993~1994年日里诺夫斯基也曾有过很强烈的个性感召力,当时他拥有一大批狂热的追随者。1995~1996年,许多政治观察家谈到亚历山大·列别德的“强大个性感召力”。正如一切不大为人理解、几乎是超自然力的事物一样,无论对领袖本身,还是对其不久前的追随者,这种个性感召力来去都很突然。智力、导师、传道者或是预言家的才能造就精神领袖,人们把他们的每句话都当成启示。 
  但造就有些领袖的不是话语,而是行动。这些人具有巨大的内在能量、集中得不同寻常的意志,他们果断而孜孜不倦。仿佛正是这种巨大的内在能量、孜孜不倦的精神,还有对人们为俄罗斯复兴做出努力的号召,这一切造就了许多俄罗斯人今天对普京的特殊态度。 
  个性感召力本身既不是美德,也不是缺陷。它使领袖的影响力增加,但无法决定其行为的方向与方法。普京如何利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众多俄罗斯公民对他的信任与独特感情呢?政论家塔拉索夫认为:“第二任总统面临着难以处置的遗产。俄罗斯、甚至西方很难有人相信,一名不为人知的安全部门上校有能力很快从一名职权有限的官员成长为一名地缘政治的玩家。他能够使自己的政治生涯不受任何影响而开始推行一系列极为必要的改革,建立对大多数俄罗斯人具有吸引力的新价值体系。弗拉基米尔·普京几乎做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人们相信他,并追随他。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