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济科夫曾在共青团及党政部门工作;在此之后,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安全部门联系在一起。 
  1999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与穆拉特·贾济科夫相识。到2002年,穆拉特·贾济科夫在印古什联邦特工机构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与阿乌舍夫发生冲突,结果被迫调到邻近的阿斯特拉罕州的联邦特工机构。稍后,穆拉特·贾济科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南部联邦区的副全权代表。 
  尽管印古什总统竞选公告上有30多名候选人,但主要的竞争是在阿利汉·阿米尔汉诺夫与穆拉特·贾基科夫之间展开的。第一轮选举结果,穆拉特·贾济科夫居第二位,只获得18%的选票,但在2002年4月28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中,穆拉特·贾济科夫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胜利。 
  在穆拉特·贾济科夫宣誓就任印古什共和国总统的仪式上,10多年来第一次响起俄罗斯联邦的国歌,位于马加斯的政府与议会大楼及印古什各级行政部门的大楼上出现了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性标志。 
  阿乌舍夫没有出席总统宣誓仪式,甚至没有发来贺电,但印古什的社会及人民内部并没有发生分裂。穆拉特·贾济科夫邀请共和国前总统属下的大部分人与其共事,并委以他们重任。几个月后,不仅克里姆林宫、印古什国内,甚至邻近的北奥塞梯、车臣、格鲁吉亚都感觉到印古什政权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从2002年5月底及6月开始。印古什共和国内部不符合宪法的机构被取缔,印古什共和国的法律以全俄立法为基础制定,成立了审计署和人权机构。 
  穆拉特·贾济科夫当选总统后,车臣难民返回家乡的进程迅速加快了。2002年的夏秋季节,每天有近500车臣人返回故乡。 
  印古什难民也开始返回他们在奥塞梯的居所。2002年5月30日,穆拉特·贾济科夫与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萨霍夫举行工作会晤。两共和国很快签订了合作与睦邻友好协议,结束了印古什与奥塞梯人民之间长达十年的冲突。   
  2002年秋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3)   
  一些俄罗斯家庭也陆续举家迁往印古什。他们在这里分到了土地,在修建住宅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帮助。计划修建的三个东正教教堂也已开始施工。 
  印古什没有躲过2002年席卷北高加索全境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共和国境内,虽然没有人员损失,但苏尼冉斯克与芝依拉赫斯克地区12座居民点的数百座房屋倒塌,近千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5座桥梁被冲毁,几十公里的电线与天然气管道被损坏。穆拉特·贾济科夫领导了灾后修缮工作。到当年秋天,他已将新房的钥匙交到灾区数百位居民手中。在俄联邦中央的支持下,印古什共和国共修建了约300栋房屋。 
  在印古什共和国与格鲁吉亚接壤的村落奥利格梯,被肆虐的山洪冲刷后得以抢救的只有一座清真寺。这里没有人记得过去曾发生过类似的灾难。村落的长者宣布,莫斯科及马加斯政府不管他们的事,他们应该寻找新的地址建村。穆拉特·贾基科夫立刻来到山区,经过多方努力才劝服居民留下。 
  几个月后,政府在离河不远处修建了数十座新的砖房。奥利格梯的村民现在才相信,莫斯科及印古什政府的确需要他们,他们不能抛弃祖先生存过的土地。 
  村民将修缮后的第一条街命名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街。莫斯科的媒体曾以戏谑的口气报道这个事件。穆拉特·贾济科夫费了很大的劲才说服居民不要将修复后的第二条街命名为“穆拉特·贾基科夫”街。 
  2002年9月印古什共和国又经受了新的考验。车臣武装分子及其雇佣兵从邻近的格鲁吉亚潘杰斯峡谷窜入共和国境内。武装分子想在这里寻求支持,或至少是对他们友好的中立态度。但调遣至此的俄军第58军所属部队在印古什当地警察及安全机关的帮助下驱散了武装分子。 
  在印古什格拉什金村外进行的战斗并没有发生枪战。经过印古什共和国总统、村落长老与军队的共同协商,在解放村子的过程中,军队没有对村子进行“清算”,村民没有为此流血,从而巩固了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当地的居民没有卷入战争,武装分子的期望破灭了。 
  与一两年前比较,车臣武装分子感觉已经置身于另外一个印古什共和国。正如2002年10月19日印古什共和国当地报纸《塞尔达罗报》所说:“近几个月,在我们的共和国几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又几乎什么都没有变。”因为,最大的变化是印古什人民意识的转变。 
  莫斯科的剧院劫持事件 
  许多观察家将2002年10月23~26日在莫斯科发生的人质劫持事件与2001年在纽约及华盛顿发生的“九一一”事件相提并论,尽管二者的过程、规模及遇难者的人数不尽相同。 
  对于搞分裂的武装分子及雇佣兵而言,10月是非常难熬的月份。因为森林开始光秃,大雪与严寒封闭了大部分山间隘路、大道。设在森林里的军营也不得不缩减,武器不得不隐藏在伪装的掩体里,直至春天。在最难以抵达的山区,战斗的主动权也转到联邦的特种部队方面。此时人们预想的是武装分子的地雷战、针对车臣警察和地方政府首领的行动会加剧,10月23日发生在莫斯科的事件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很显然,在莫斯科市内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恐怖行动是经过了事前的精心策划的。为此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不仅是在车臣的高山峡谷或者俄罗斯境外的某一恐怖中心,而且也在莫斯科市内秘密进行的。这次行动在计划与经济支援上也一定有富有实施此类活动经验的人参与。2002年5月,大部分自杀性恐怖分子已被组织起来并接受训练,最后,加入“自杀性侦查破坏营”的有30名受过严格训练的男性武装分子与20名女性,她们主要是已经阵亡的武装分子与战地指挥的妻子、姐妹。“车臣最高军事埃米尔”沙米利·巴萨耶夫负责全面指挥这个小组。其直接指挥莫夫萨尔·巴拉耶夫是最后到达莫斯科的武装分子之一,他完全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小组负责人,实际上听命于自己的主要助手阿布·巴卡尔。 
  10月23日21点10分,自杀性恐怖分子劫持了位于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大街上的一家大型剧院,当时剧院里刚刚开始音乐剧《东北风》的第二幕演出。这部以作家维尼阿明·卡维林的原著《两个船长》改编的反映爱国题材的剧目在此已上演一年多,颇受莫斯科及外来游人的欢迎。剧场共有1100个座位,这天售出700多张票。参加演出的演员、乐队演奏员及工作服务人员也有100多人。观众及演员中还有不少孩子。 
  不同于莫斯科其他剧院的是,位于第一杜布罗夫卡街与梅利尼科夫街交汇处的这家剧院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卫。剧目演出期间,剧院正门只有两个没有配备任何武器的保安值班。剧院建在“莫斯科轴承厂”的文化宫能容纳大量观众的大厅内,文化宫内还有许多其他建筑设施,许多技术与服务专用出入口根本无人看守。文化宫内的一些设施还出租给一些社会组织(甚至是同性恋俱乐部)。位于侧翼的建筑正在维修当中。 
  事后调查证明,一些武装分子被安置在这里工作,他们提前将部分武器与弹药隐藏起来。他们还事先对剧院大厅及周围的设施进行了侦查。实际上,恐怖活动的组织者曾对莫斯科的其他一些剧院及表演中心进行过侦查,位于杜布罗夫卡的文化宫最受他们的“青睐”。   
  2002年秋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4)   
  实施恐怖活动的那一天,武装分子的行动非常迅速,而且非常专业。他们中只有一部分人乘坐两辆汽车赶到现场,其余的人早已提前潜入文化宫。他们在剧院四处安置好拉线炸弹后,从内部封锁了剧院的出入口。 
  匪徒们冲入大厅,宣布所有的观众、演员都成为他们的人质,并开始在池座和楼座布置炸弹。大厅的各个角落分散着身穿黑衣、脸遮黑纱的妇女,每人腰间都捆绑着重约0。5~2公斤的爆炸物及装有尖钉与螺钉的包裹,这是为了增强爆炸物的杀伤力。大厅中央安置了重达50公斤的弹药。匪徒们拥有各种手榴弹、自动枪、手枪及火箭筒。大部分男性恐怖分子都身着迷彩服,他们的攻势极强。 
  各家通讯社与报纸通过被劫持的人质得知剧院被劫持——他们是通过移动电话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