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朝那些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大批清兵借“清乡安民”之名,行“扰乡害民”之实,每次清军下乡之日,便是百姓受苦之时,烧杀抢奸等“恶性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在这些起义民众的配合下,鲁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

1647年1月,鲁监国在福建长垣誓师,封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东阁大学士熊妆霖为太子太傅,提督杨耿、总兵郑联都率部加盟。

誓师后的当月,鲁监国的军队就收复了海南岛的海口。2月,又收复海澄。

7月,鲁监国御驾亲征,号召东南各省的大明子民发动武装起义,以迎王师。

一时间,闽浙大地“远近响应,义军飙发”!

7月4日,一支拥立鲁监国的义军攻克建宁,后又连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

8月,鲁监国亲率的军队又攻克连江,10月,又收复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

截止1648年3月,打着鲁监国旗号的福建各地义师,已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个县,对省城福州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架式。

为尽快攻克这个大城市,获得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鲁监国亲临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

每当好戏上演到高潮时,总会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从而把戏从高潮拉回低潮。

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在鲁监国基层政权的建设和高层人士的斗争两个问题上奏响。

基层政权的建设上,出现了各地义师自行建立政府,自主任命官吏,自由收取赋税,自发进行军事行动的局面。

这就导致鲁监国的国境内————“干红火、无效益”。

因为鲁监国的中央政府无法管理、控制这些基层政权,也就使鲁监国既无法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无法集中兵力打大仗。

高层人士的斗争上,主要起因是鲁监国的“恩公”郑彩同志渐渐露出了“骄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想再次导演“郑芝龙操纵隆武帝”的续集————玩鲁监国于股掌之上。

“路见不平有人吼”,实在看不下去的大学士熊妆霖、义兴侯郑遵谦自愿加入到维护“皇权”的活动中去,与郑彩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这场条件不对等的斗争结果却是:熊大学士被暗杀,郑侯爷被“包了粽子”(五花大绑后投入大海)。

听此噩耗的鲁监国,发出一番“忠臣被杀,如断手足,生之何益”的哀嚎后,准备投海自尽,追随两位先烈的英魂而去。

郑彩一见自己精心储备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就要自爆,赶紧出面劝阻。

在一阵好言好语的抚慰下,鲁监国狂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

想到肩负的使然任重道远,他决定忍下这口气。

但最后的底线还是要保持的,这就是————严厉追查肇事者。

郑彩爽快地答应了。

很快就有十名“肇事者”被查获,并即刻被处以“磔刑”。

经此事后,鲁监国对郑彩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

远在北京的多尔衮,一看博洛同志这一走,闽浙大地又变成了“牛鬼蛇神舞翩跹”的世界,只好再次组成南征军。由礼部侍郎陈泰(满族,名字为音译)、董阿赖(满族,名字为音译)、李延龄等统领,于1647年11月出发赶往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进行“反攻倒算”。

而此时的福建,鲁监国和郑成功正把“不合作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双方是“鼓声相闻”,却“打死也不相往来”。

这就给南征清军的各个击破提供良好的“可乘之机”。

1648年3月下旬,南征的清军进攻建宁,城中兵寡粮稀,守将王祁向在泉州、漳州一带活动的郑成功请求援助,郑成功表示了承诺。

但结果是直到4月4日建宁城被攻破,王祁战死,郑成功是既没有派战斗队来“给力”,也没有派运瑜队来“送粮”。

得到建宁后的南征清军又朝第二个目标猛烈冲刺。

这个目标,就是南明大学士刘中藻领导的义军。

刘中藻同志是福建义军首领中佼佼者,他领导的军队收复了福建及浙江的福安、罗源、景宁等八县,建立起一块统冶区域相当可观的“解放区”。

但这块“解放区”在清军的猛冲猛打,以及其它义师“隔岸观火”的情况下,陆续沦陷。

悲观失望的刘中藻同志选择了自杀成仁!

完成两个目标后的清军又向第三个作战目标——解福州之围冲刺。

福州城下的攻防战此时己呈现“围城”状态,里面的清军打不出来,外面的明军打不进去。

南征清军的加入一下改变了这一状态,得到援助的清军跃跃欲试,准备对围城的明军实施反包围。

见摘不到桃子反而可能被暴揍的鲁监国,只得下达了对福州的撤围令,全军向东退却。

进入福州的清军以此地为中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很快收回了被义军“解放”的广大福建地区,把鲁监国由“一国之君”,逼到闽浙交界的沙埕地区,无奈地当起了“游击司令”。

真是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

正当鲁监国连“游击司令”也快当不下去时,他的“忠实粉丝”张名振于1649年6月攻克了闽浙沿海的健跳所,并把鲁监国接来“团聚”。

在健跳所刚刚过了一段安定生活的鲁监国,忽然接到一封让他又好笑又好气的求援信。

信是“昔日恩公,今日仇敌”的郑彩同志写来的。

他向鲁监国哭诉郑成功在背后搞他,趁他在抗清前线浴血奋战之际,派兵袭击其弟郑联,占领自己的老巢厦门。

现在他请鲁监国伸张正义,和他联合起来,打败郑成功,收复厦门。

但鲁监国可没有“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怀,有的,只是“追打落水狗”的优秀品格。

他给郑彩玩了一招“笑里藏刀”,在表面答应派兵援助的同时,却暗地里发兵包围了郑彩的部队,并将其全部缴械收编。

失去枪杆子的郑彩同志立刻变成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几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还是去亲戚郑成功那里混碗饭吃。

他知道,如果直接去找年轻气盛的郑成功办这件事,那么成功的几率接近于零。

他采用曲线迂回的办法,找到了郑成功的奶奶黄老太太,请他去为自已说情。

在黄奶奶的撮合下,郑成功同意郑彩这个老同志脱下军装,转业为民,到厦门来养老。

郑彩同志就这样窝窝囊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让他日后感到欣慰的是,郑家几个赫赫有名的兄弟中,就他混了个“自然死亡”。

鲁监国虽然趁人之危,无偿收购了郑彩的“剩余资产”,但日子过得也很不幸福。

这是因为,健跳所这地方实在太小太落后了!

在这块隶属于浙江临海县的小小卫所里,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吃穿基本靠抢,前途嘛,基本靠想。

想来想去,鲁监国手下的“二把手”张名振同志,又盯上了被“儿女亲家”黄斌卿霸占的舟山群岛。

1649年9月,他们浩浩荡荡开进了舟山群岛,宣布鲁监国对该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要求与这位仍打着隆武朝旗号的“岛军区司令黄斌卿同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黄司令当然一口回绝了鲁监国的“和平倡议”。

不过,他这次回绝的理由是——“本岛地窄粮寡,恐耽误大家大好前程,请各位另换大岛安歇”(似曾相识吧,参看水浒中王伦执行“关门主义”的经典语录)。

“另换大岛,翻翻中国地图就明白,东南沿海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最适宜我们发展的岛屿就是你这里了,我们要是有能力打下那两个大岛,谁还跑到你这里找不自在?”被拒之岛外鲁监国己经出离愤怒了。

他已不是三年前的鲁监国了,他这次可是带来大量走投无路的“打手”来的。

见来软的不行,鲁监国挥一挥衣袖,“打手”们便在第一时间挥刀动枪地“抢滩登陆”。

长年呆在岛上的黄司令军队,战斗力仍停留在三年前的层次上,丝毫没有的任何长进。

几个回合下来,竞被鲁监国的“百败雄师”修理了个稀里花拉。

打了败仗的黄司令自然不敢再牛逼哄哄,他赶紧上书向鲁监国请罪,并约定双方于9月24日举行和平谈判。

在谈判桌上,黄司的手下阮进忽然发飙,客串“林冲”,激情演绎了一出“手刃司令”的英雄壮举!

心有灵犀的张名振立刻配合,站出来迅急采取多项“善后措施”,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他首先以“亲家”的身份出面,上奏鲁监国后,礼葬了黄斌卿,并优养其家属。

然后对黄的旧部加以安抚,发放特别奖金,增加特殊工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