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朝那些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其它的勋贵团和军人团也得到了加封或赏赐。

皆大欢喜,南明朝廷一派喜气盈门的开国气象。

机构很健全、员工很满意、领导很支持,那么,“抓革命,促生产”吧!

史首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他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事业舞台上,倍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

史首辅炯炯有神的双眼把行政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的问题上来,他知道,如不快快解决几件老百姓关切的大事,那大明政府的民众支持率就会再度下降。

目前,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一个是土地,一个是税收。

土地问题说白了就是土地占有的严重不平均问题,就是在大明的南方,也就是南明政府的管辖区域,90%的土地资源也掌握在10%的人手中,这些人除了老朱家的若干代的皇子龙孙外,还有各级公务员、大小地主。

土地占有集中,这也不是问题,无地的农民可以租地耕种呀,问题就出在这里,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他们就有了垄断的可能,事实上,这些“万恶”的地主阶级们统一把土地的租金提高到了占土地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比方说,你租种地主老财的一亩地,春播夏耘秋收辛辛苦苦下来,得到粮食100公斤,60多公斤是要交给地主老财的。

有地的家伙们收了地租,按理说应该给国家依法纳税了吧!但纳不纳税,这要看看身份再说!老朱家的皇子龙孙是不纳税的(已被边缘化的“庶民”除外),各级公务员是少纳税或不纳税的。只有那些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和老实巴交的自耕农才是纳税的主力军。

现在,明朝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大土地所有者越来越占有土地,且越来越少向政府交税,于是政府只能越来越多地向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征税。结果是中小地主和自耕农越来越走向破产,政府的税收也就越征越少。

解开这团乱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土地再次平均分配。

但史首辅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本身说白了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地主,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不能干挖自己阶级墙角的事情。

土地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那就减减税吧,好歹让南明广大的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有些盼头。

史首辅推出了减税方案,内容如下:

1、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后,一切正税杂税附加税末向政府交齐的部分,统统不再上交;

2、现征税标准按崇祯三年(即1630年)标准执行;

3、以后除正税外,附加税(如“三饷”),一律取消。

减税政策一公布,户部给事中李清上书,就减税后带来的严重问题向史首辅作了详尽的汇报。

他说:一、南明政府按旧有的征税标准预计财政收入为450万两(白银,以下同)。

二、南明军费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每镇60万两,左良玉108万两,郑鸿奎、郑彩、黄斌卿等八总兵也需240万两,行政支出及皇室经费100万两,合计支出688万两。

三、这样,南明本年度预计的财政赤字为238万两。(还没包括必要的社会救济所需费用)

李给事中补充道,他不反对减税,但减税后,南明政府将无法维持正常的运作。

减税是要进行的,但政府也要正常运作的,史首辅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两天后,他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一、既然军费总支出已远远超出财政总出,那就从减少军费支出上着手吧。

二、减少军费的成功案例,无疑是本朝太祖朱元璋的“军屯”,他老人家让军人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战时打仗,平时种地,不但不花国家财政一分钱,还能给国家上交余粮。这一点,朱元璋老人家也曾骄傲地说过:“吾养百万军队,不费国家一钱。”

三、但搞“军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军队,二是荒地,这两条件南方都没有,而江北却有,高杰、黄得功等有军队,河南、山东有大量“荒地”,不但适合开展“军屯”工作,而且还能北伐中原,光复大明!

史首辅决定了,绝地突围,到江北去。那里,广阔天地,大有所为;那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两件事,更加坚定了史首辅督师江北的决心。

第一件事是勋贵团骨干徐弘基(徐达之后),曾上本弹劾,说史可法勤王无功,没有及时救援崇祯帝,属于典型行政不作为,建议判处死刑,并立刻执行。

第二件事是江北驻扎的高杰、刘泽清两总兵上书中央政府,请派重臣督师江北,以保卫大明神圣领土不受侵犯。

眺望长江,史可法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朝堂,立功域外。这对其个人而言,是想在江北,为新的国家拼杀出一条血路来;对其形势而言,也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

再说了,首辅出任督师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大明官员的学习谐楷模——杨嗣昌同志就曾以首辅身份出任督师,并在督师的工作岗位上光荣地以身殉职。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心灵纯洁、心底纯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皆乐其逸,我独服其劳,史可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五月十二日,在福王监国的十天后,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

在督师江北出发前,史可法加班加点,为朱监国、为自己做一些扫尾工作。

十五日,在史可法、马士英领衔下,百官齐上表劝进。福监国在“谦让再三”后,登基即位,成为南明第一任皇帝,大明第十七任皇帝。年号弘光,弘光,取继承光大祖宗伟大的事业的之意。

十六日,史可法辞去兵部尚书一职,并推荐次辅马士英兼任,弘光帝许之,但保留其首辅的名义及待遇,并请史可法兼任礼部尚书。

十七日,史可法陛辞出京,开始了他艰辛、坎坷的督师路!

被迫“给力”

在讲述史可法督师前,先介绍一下南明武装力量的现状。

在大明解体后,北方成建制的武装力量就仅剩下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而在南方,还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武装力量,主要有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左良玉率领的五支一线边防部队,另外还有如方国安、黄斌卿等率少数成建制的二线部队,另外,让南明引以为豪的,让大清大顺望尘莫及的,是南明还有一支能征善战的海军(即水师),目前正由郑鸿奎统领,驻扎浦口,拱卫南京。

早在五月初八,史可法就向当时的朱监国呈上“敬陈第一紧急枢务事”奏折,反对搞“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计划,主张“守江必守淮”,即在长江与淮河之间驻扎军队,建立“国防缓冲区”,使其成为保卫江南的第一道屏障。

在他和马士英共同协调下,组建“江北五镇”的一线国防规划终于实现,原来隶属马士英的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左良玉分别担任各镇的司令员(总兵)。

现在,督师江北的史可法,就是在法律上拥有了对“江北五镇”的军事指挥权。

下面,来一一介绍“五镇”的基本情况。

第一镇:黄得功部

驻地:滁州、和州地区

兵力:三万五千人左右

司令员工作履历:黄得功同志,辽宁开原人,专业军户出身,自幼从军辽阳,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辽军”一脉,崇祯年间长期在南直隶的江北及河南一带同张献忠、革左五营等反政府武装作战,获得战功后升至庐州总兵。明亡前,跟随凤阳总督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刘超叛乱,被封为靖南伯。

司令员个人特点:1、五镇之中,兵员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

2、因弘光帝曾在其辖区“避难”,因此两人也最有交情,黄对弘光帝也最为忠诚。第二镇:高杰部

驻地:徐州、泗州地区

兵力:三万人左右

司令员工作履历:高杰同志,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乡),先加入李自成的反政府武装进行包装,后转正到政府武装中发展,既能作战有功,又善于保存有生力量。自从反政府武装中“华丽转身”后,从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作起,不断做大做起,现己升级为坐镇一方的诸候,一颗大明军界冉冉升起“新星”。

司令员个人特点:绰号翻山鹞,敢于太岁爷头上动土,向“大明第一大盗”李自成下黑手,“盗窃”走老李一生最珍贵的两样东西。

一为“窃妻”(非正妻,乃妾),高司令借助职务之便,与李妻邢氏一见钟情,再见难舍,三见勾搭,后为免予被李自成追究法律责任,乃“夫妻双双把命逃”,投靠大明政府寻求保护“婚姻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