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我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马卡连柯全集》,莫斯科,1950,第2卷,第400页。

…… 351

    643自 我 论

    原因的。

    培养多方面的、创造性的个性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又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对个性的尊重,所有个人都一个面孔,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集体精神,而民主就成了纯形式的机制。

    从众性有时使人觉得好象只是一种不完善、不成熟的集体主义规范。但实际上它和个人主义都出自同样的社会心理根源:两者的基础都是(往往不自觉地)把集体看成某种外部力量。只是后者企图和这种力量作斗争,而前者企图消极地服从它。

    有时候人们说:“集体是不可能犯错误的”

    ,“反对集体的人就是利己主义者”。

    但是对此并不能无条件地表示同意。

    有时候集体也可能站在不正确的立场上。更重要的是问题的心理方面。我们来深思一下,“集体不可能犯错误”这一论断是什么意思。我的集体——这是我的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断言集体无过错时,我也以此断言了自己本身的无过错。这一公式背后,可能还掩盖着这样的想法:“集体并不是我,我不能对集体的决定负责”。从众主义者是冷漠的个人主义者,力图将自己活动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永远和集体在一起”

    ,只是因为这样他可以平静一些,既不需要斗争,也不需要动脑子。正如一个讽刺作家所说,没有任何东西能象完全没有自己的意见那样有助于内心的平静。但这种平静是对集体和对自己本人的一种背叛。

    让我们拿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来说。正在召开共青团会议。会场里有一百人。我是其中之一。正在讨论某个人的问

…… 352

    自 我 论743

    题。假如要由我单独决定自己的一个同志的命运,我会感到非常为难。

    大概,我会长时间怀疑,从各个方面分析问题,掂量着应该“赞成”还是“反对”。我还需要补充材料,甚至在作出决定以后,我还会考虑它的可能后果。

    但我不是一个人。

    我们有一百个人。

    于是我从自己身上卸下了责任,不去考虑,甚至不很注意倾听问题的实质。

    我简单地依靠大多数:“大家看得更清楚”。但其他99人中每一个都可能指靠其余99人,其中也包括我。结果一致通过了决定,对此任何人都不能单独承担道德责任。如果后来发现决定不正确,大家都会心安理得地说:“我们不知道”

    ,“我们不晓得”

    ,“我们相信了其他人”。

    但在不想知道的、漠不关心的人和知道但不敢说的胆小鬼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吗?个人不负道德责任的集体决定实际上是集体不负责任的一种形式。

    一位列宁格勒工程师、大工厂的车间主任,谈到自己挑选干部的原则时说得好:“只能依靠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①。培养人们的自主性是最伟大的社会教育任务。在发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阶级对抗消失了,但存在着新与旧的斗争,仍会产生困难和矛盾。及时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条件是自由交换意见,直接和公开讨论所有尖锐问题。为作出正确决定所必需的全面性,只有在总结大量的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其中每一种观点都说明了某一个方面。不必害怕观点的多样化,相反,应该欢迎这种多样化,把它看作有根据地解决问题的前提。首创精神、尖锐性、自主性,这

    ①卡夫托林,B。

    :《认真的浪漫主义者》,载《真理报》,1982年6月13日。

…… 353

    843自 我 论

    些就是人们身上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东西。他说,我们需要的人,是确实“决不相信空话、决不说昧心话”的人,他们不怕“承认任何困难”

    ,也不怕“为达到自己庄严的目的而进行任何斗争”

    ①。

    但是,为了使人们在群众中采取这样的态度,不仅必须有以一整套民主制度的形式出现的客观条件,而且需要一定的内部的、动机的前提,其中包括信任自己以及自己的理智,充分感觉到自己的长处和自尊。

    自尊与“自我”一贯性

    害怕自己,逃避自己,犹如逃出燃烧的屋门,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不幸的人。

    活着却早已没有灵魂,周围的一切他都不闻不问,他对一切都那样陌生,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不幸的人。

    彼得罗维赫

    在整体的“自我形象”

    中,作用最重要的是动机层次。

    无怪乎日常意识常把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等同起来,对反思的“自我”的心理学研究90%也是集中于对自我评价过程及由

    ①《列宁全集》,第33卷,第443页。

…… 354

    自 我 论943

    此产生的自尊心的研究上。需要博得对自己的好评以及个人恒定感和“自我”

    一贯感,是自我意识最重要的几项动机。

    但是给动机领域的要素下明确定义是困难的。

    “自尊”一词在日常语言中,而且有时在科学著作中,也意味着自我满足、自我接受、自我尊严意识、自我肯定态度以及现有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一致性。自尊心的心理学测验和分级力求测量和确定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比较稳定的肯定程度。

    据库珀史密斯的定义,“自尊心表现赞同或不赞同的定势,并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重要、成功和体面。简言之,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各种定势”

    ①。根据所涉及的是个人的一般自我评价还是个人的某些角色和身分,人们把一般自尊心和特殊自尊心(例如学习上的或职业上的)

    加以区别。

    较强的自尊心同肯定的情感相联系,较弱的自尊心同否定的情感相联系,因此自尊心的动机是“尽量增强对肯定自己的定势的感受,尽量缩小对否定自己的定势的感受的个人需要”

    ②。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自尊心不强则相反,其前提是感到价值不充分、有瑕疵、不体面,从而对心

    ①库珀史密斯,S。

    :《自尊心的前提》,旧金山,1967,第5页。

    ②卡普兰,H。

    B。

    :《自我防御中的举止异常》,纽约—洛杉矶,1980,第8页。

…… 355

    053自 我 论

    理自我感觉及个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否定影响。

    “自我形象”

    和自我看法的不稳定是自尊心不强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典型特点。他们比别人更想对周围人“掩盖自己”

    ,对周围人做出某种“假面目”即“装扮的自我”。表示同意这样一些说法的,如“我常常发觉自己在‘扮演角色’,为的是给别人留下印象”和“我喜欢在别人面前戴‘面具’”之类,自尊心不强的少年几乎比自尊心强的少年多五倍①。

    自卑的人在涉及其自我评价的一切方面尤其容易被刺痛和敏感。他们对批评、笑声、否定等作出病态的反应,他们在工作不顺利或者发现自己有某种缺点时特别感到难受。他们在周围人对自己印象不佳时比别人更多地感到不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具有腼腆、容易产生心理孤立和想入非非等特点,而且并不是自愿的。个人自尊程度越低,越可能因孤独而痛苦(被询问的自尊心不强的少年中有三分之二因孤独而苦恼,而自尊心强的只有14%)。

    在交往中,这样的人感到不自在,事先肯定别人对他印象不佳(自尊心不强的少年每四个人有一个这样想,而自尊心强的少年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这样想)。

    自卑和交际困难也使个人的社会积极性降低。

    自尊心不强的人参加社会生活要少得多,较少担任选择性职务。

    选择职业时他们避免必须进行领导的专业以及需要竞赛精神的专业。

    他们即使为自己提出一定目标,也不特别指望成功,而

    ①罗森堡,M。

    :《社会与青少年的自我形象》,普林斯顿,1965;埃利奥特,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