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工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一族类假象植基于人性本身中,也即植基于人这一族或这一类中。

    若断言人的感官是事物的量尺,这是一句错误的话。

    正相反,不论感官或者心灵的一切觉知总是依个人的量尺而不是依宇宙的量尺;①而人类理解力则正如一面凹凸镜,它接受光线既不规则,于是就因在反映事物时掺入了它自己的性质而使得事物的性质变形和褪色。

    四二

    洞穴②假象是各个人的假象。因为每一个人(除普遍人性所共有的错误外)都各有其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光屈折和变色。这个洞穴的形成,或是由于这人自己固有的独特的本性;或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是由于他

    ①本句中的两个“量尺”

    ,在拉丁本原文均为analogia;二卷四○条末句有相同的话,原文亦均为analogia。

    而英文本在这里则译作acordingtothemeasureof,在那里则译作withreferenceto。这样,同一原文的两处译文就有分歧,两句之间意义就有不同;而就本句来说则与原文就有出入,并且还和上句中的“量尺”

    (拉丁本原文为mensuram)混淆起来,以致本条整个意义不明。按:analogy一字,在这里也和在三四条当中一样,是用其一般的意义,即“参照”

    、“比照”之意。据此,故本句应照拉丁本原文以及二卷四○条正确的英译文改译为“不论感官或者心灵的一切觉知总是参照着人而不是参照着宇宙”。

    这样,才合于原本,前后诸条之间才无歧义,而本条意义亦才得澄清。——译者②弗勒指出,这个譬喻系袭自柏拉图所讲的洞穴的神话,见“Republic”一书第七卷开头的一段。但是如汉弥尔顿(W。

    Hamilton)所指出,柏拉图的原喻实相当于族类假象而无当于本条所述的这类假象。

…… 25

    第一卷32

    阅读一些书籍而对其权威性发生崇敬和赞美;又或者是由于各种感印,这些感印又是依人心之不同(如有的人是“心怀成见”和“胸有成竹”

    ,有的人则是“漠然无所动于中”)而作用各异的;以及类此等等。这样,人的元精①(照各个不同的人所秉受而得的样子)实际上是一种易变多扰的东西,又似为机运所统治着。因此,赫拉克利泰(Heraclitus)

    ②曾经说得好,人们之追求科学总是求诸他们自己的小天地,而不是求诸公共的大天地。

    四三

    另有一类假象是由人们相互间的交接和联系所形成,我称之为市场的假象,取人们在市场中有往来交接之意。人们

    ①元精这概念在一卷五○条以及二卷七条和四○条中屡见讲到,尤其在后两条中有些颇为怪诞的说法。这学说是这样的:一切有生的和无生的物体之中都包有元精,渗透于可触分子,它是完全触不到的,亦没有任何重量,只借动作或作用来显示它自己;活的物体之中更有两种元精:一种是粗重的,就象其他质体中所有的那样,另一种是动物元精或有生命力的元精,为肉体与灵魂之间交通的媒介,为生命现象的基础。培根深信此说,但并没有说出根据。克钦指出,这是学院派的用语和学说,而培根由于既看到自然过程中有些事物未得说明,又提不出什么较好的见解,于是就乐意依从了他们。爱理斯说,作为培根的寿命论的基础的这一概念,似乎是和揣想生理学的开端同一时代的产物。弗勒则说,这一学说或许是直接袭自帕拉塞萨(Paracelsus,公元一四九三至一五四一年,瑞士医学家和炼金家)

    ,亦或许是一般地袭自当时的物理哲学;他还指出,这种学说亦可视为原始的物神崇拜思想的一种残存。——译者②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弗所(Ephesus)人,公元前约五三六至四七○年。他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并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造成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活火”。——译者

…… 26

    42新工具

    是靠谈话来联系的;而所利用的文字则是依照一般俗人的了解。因此,选用文字之失当害意就惊入地障碍着理解力。有学问的人们在某些事物中所惯用以防护自己的定义或注解也丝毫不能把事情纠正。

    而文字仍公然强制和统辖着理解力,弄得一切混乱,并把人们岔引到无数空洞的争论和无谓的幻想上去。

    四四

    最后,还有一类假象是从哲学的各种各样的教条以及一些错误的论证法则移植到人们心中的。我称这些为剧场的假象;①因为在我看来,一切公认的学说体系只不过是许多舞台戏剧,表现着人们自己依照虚构的布景的式样而创造出来的一些世界。我所说的还不仅限于现在时兴的一些体系,亦不限于古代的各种哲学和宗派;有见于许多大不相同的错误却往往出于大部分相同的原因,我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同类的剧本编制出来并以同样人工造作的方式排演出来。我所指的又还不限于那些完整的体系,科学当中许多由于传统、轻信和疏忽而被公认的原则和原理也是一样的。

    关于上述各类假象,我还必须更扩大地和更确切地加以论列,以使理解力可以得到恰当的警告。

    ①弗勒指出,这在“TemporisPartusMasculus”一书中叫作剧幕的假象。——译者

…… 27

    第一卷52

    四五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秩序性和规则性设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虽然自然中许多事物是单独而不配对的,人的理解力却每爱给它们想出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平行物、连属物和相关物。由于这样,人们就虚构出一切天体都按正圆轨道而运动之说,而完全排拒了(除在名字上外)螺旋线和龙头龙尾的想法。

    ①由于这样,人们就把“火”

    这一元素连同它的圈盘抬了进来,以与感官所知觉到的其他三种元素配在一起,硬凑成四。

    ②由于这样,人们还把这

    ①其实,就当培根著此书时,开勃勒业已论证了关于行星按椭圆轨道运动的三大法则;而培根没有引为论据,看来他似乎不曾知道或者不曾同意于这个发现。

    (双曲的螺旋线画在轨圈上面就表现出天体纬度中的不平匀,参看二卷四八条关于自发的旋转运动一节中所说螺旋线对运动轨圈的关系各点。

    古天文学有一种想法,认为黄道与月底轨圈以及诸行星的轨圈相切,上下各有凸出于轨圈的部分;上部的凸出圈叫作龙头,下部的凸出圈叫作龙尾。上述两点都说明着天体运动不是按正圆轨道进行的,所以培根在指出人们从爱好整齐的本性出发而作出正圆运动的虚构时,指责他们完全否认了这两点想法。——译者)

    ②弗勒指出,古人们想象四大元素各有其自然的地位,其自下而上的层次为土、水、空气、火;火圈高于空气之上(克钦则说,古人们把四大元素想象为共绕一个中心的四套圈盘,其自内而外的层次为土、水、空气、火、火圈远在空气之外)

    ,所以和前三种元素不同,是人们的感官知觉不到的。

    元素数目之所以为四,是源于元素性的属性之数有四,那就是:热、冷、湿、干。这四种属性每两种轮番相互结合,计有六种不同的花样;其中除冷与热、干与湿两种因本身矛盾不能成立外,其余四种结合正分别相当于四大元素。

…… 28

    62新工具

    些所谓元素的密度比例强制地规定为十比一。

    ①诸如此类的其他梦呓还有许多。这些幻想不仅影响着教条,并且影响着简单的概念。

    四六

    人类理解力一经采取了一种意见之后(不论是作为已经公认的意见而加以采取或是作为合于己意的意见而加以采取)

    ,便会牵引一切其他事物来支持、来强合于那个意见。纵然在另一面可以找到更多的和更重的事例,它也不是把它们忽略了,蔑视了,就是借一点什么区分把它们撇开和排掉,竟将先入的判断持守到很大而有害的程度,为的是使原有结论的权威得以保持不受触犯。

    讲一个故事来作譬喻:有一次,有些人把一个庙中所悬的一幅许愿得逃船祸图指点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